学院要闻

建筑学院师生参加专业类竞赛获奖(系列五)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30日 15:04 来源:

近日,在“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建筑仿真设计方向竞赛”中,由我院教师范钦栋、谢珂指导的2019级建筑学学生闫冰、刘松杰、郑紫允、张雨菲,2016级毕业生赵圣钊所做竞赛作品《“羽翼”下的文化唤醒实验——数字化背景下的雕塑文化博物馆设计》获得省级二等奖。由教师宋鑫、谢珂的指导的2019级学生史燕垒、罗意满、乔婷婷、谢亚静、赵茜所做竞赛作品《城市后花园——基于情感美学理论下的乡村空间美学重构》获得三等奖。

本次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设计竞赛主题为“数字人居、助力城市更新”,为了促进仿真技术与建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建筑行业信息化及工业化人才培养,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促进建筑信息化发展。

“羽翼”下的文化唤醒实验——数字化背景下的雕塑文化博物馆设计》作品简介

1.设计策略

本次建筑方案设计着眼于城市地域性文化背景下雕塑博物馆的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从中提取概念并于“ 数字人居 、助力城市更新”的大赛主题相结合,完成整体设计。

建筑以“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为设计灵感,表达了玄鸟与商文化、商文化与郑州之间紧密的联结关系,取四翅玄鸟和中原“中”的意向进行雕塑设计,结合当代仿真技术的实践运用,辅助设计的前中后各个时期,使其融入建筑设计的生命全周期之中,最终将雕塑设计转译为本次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进而创造出与数字化融洽结合精神文化空间。

2.设计展望

在未来的进程中,在建筑业,信息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开始普遍应用,城市文化或许会被冉冉升起的高楼大厦而逐渐淡忘,但是博物馆仍然可以作为文化最浓厚的载体,文化与技术,相互依托,智能手段与建筑产业,也共同发展。

《城市后花园——基于情感美学理论下的乡村空间美学重构》作品简介

1.设计理念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缺少归属感。相比大城市,小城镇拥有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乡愁记忆既能对游子产生一种无声无形的磁力,也能够让栖居者与返乡人找到精神的原点。

小组成员们从乡愁入手,就卢村现状进行分析,引入情感美学理论,将乡愁这一抽象概念具象化为五部分,乡识、乡闲、乡居、乡情、乡趣,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将卢村打造成为洛阳市的后花园。

2.设计策略

该项目作为临近市中心的特色村落,充分发挥乡土文化特色,展示乡愁文化,吸引民众体验,激活乡村活力,赋能村落振兴同时增添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温度,让城市发展更加出彩。

设计过程利用数字模拟技术辅助设计,通过模型推敲,实景渲染预判设计效果,并不断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3.设计展望

在未来的进程中,体验乡村生活、寻找乡愁、重温乡土文化已经成为城市人们缓解压力,排解烦恼的渠道,卢村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虚拟村庄,丰富游客体验,打造独特的出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