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建筑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开展课程思政研讨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4日 00:00 来源:

结合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年10月9日在(龙)9207会议室教工第三党支部支委邀请风景园林教研室主任吴岩老师共同进行“课程思政”研讨。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新型的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应运而生。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课程思政”的提出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样态,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成为近期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经过研讨,确定了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围绕“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大思政主线,贯穿从第三学期到第九学期的8门核心课程,其中包括4门理论课程、3门设计课程、1门实践课程,希望学生不断提高思想认知水平,保证专业能力与思想教育“同向同行”。

本次研讨还确定了教工第三党支部课程思政发展的主要思路:“一根本、二融合、三协同”。

一是方向上的政治性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风景园林专业正是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如何贯穿到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中是项目研究的关注点。

二是融合上的潜隐性关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强化专业特色文化和学校、地域文化的融合,打造育人特色品牌;另一方面是“课程思政”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存在,它必须与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环节相融合,才能体现它的人生教化和价值引领意义,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推行“基因式”融入,形成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1)三是系统上的协同性是保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论课、设计课、实践环节协同思政,提升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课堂课下、校内校外多教学平台协同,提供形式丰富、内容充实的大思政素材;三是构建多层次互补、多维度融合的风景园林专业大思政教育体系,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多元协同的育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