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
为顺利完成2025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现将后期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25届毕业设计(论文)的后期安排:
工作要点 |
时间节点 |
准备工作 |
创建答辩小组、准备(公开)相关文件 |
5月16日 |
查重检测 |
答辩前查重、AIGC、格式检测 |
5月6日--5月25日
|
交叉评阅 |
指导教师和校内专家评阅 |
5月15日--5月29日 |
未获得答辩资格学生名单 |
5月30日 |
答辩安排 |
主/辅修/二学位 |
5月26日--6月6日 |
成绩上报 |
上报总成绩和不及格名单 |
6月6日12点 |
终稿提交 |
检测、审核和材料存档 |
6月13日 |
评优 |
学院上报 |
6月13日 |
学校外审、教育部抽检 |
外审在终稿中随机抽取;所有成果上传教育部抽检 |
6--9月份 |
学校二辩 |
答辩后,应届学生申请 |
8月份中旬 |
材料提交 |
提交工作总结、二辩材料 |
6月20日 |
二、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各系确定答辩安排,5月16日前在毕设管理系统中完成答辩安排;做好后期相关准备、安排工作,相关管理性文件向学生公开。
三、毕业设计(论文)查重检测
(一)检测范围和方式
1.检测范围:所有2025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成果;
2.检测方式:使用“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http://co.gocheck.cn/10078)进行在线查重检测、格式检测和AIGC检测。
(二)检测时间
答辩前检测:第一次检测5月6日--5月16日;5月25日前完成第二次检测。
(三)检测要求
答辩前检测。上传毕业设计(论文)正本全文初稿(docx版)检测。
检测结果使用。首次检测结果≤20%的,直接获得毕业答辩资格,进入指导教师、交叉评阅环节;首次检测结果在20%-50%之间的成果,学生须认真修改,指导教师在平台审核同意后,进行第二次检测,检测结果≤30%,获得毕业答辩资格,进入指导教师、交叉评阅环节。
AIGC检测为高风险以上[疑似AIGC占正文30%(含)以上],引用率为0的毕业设计(论文),修改后要进行第二次检测,检测合格后获得答辩资格。
5月25日前完成检测。未按要求上传论文进行检测或答辩前未完成检测的,视为自愿放弃答辩资格。学生完成答辩前检测后,指导教师依据上方要求及时审核检测结果,各系要督促检测进度、严把质量关。
四、指导教师和交互评阅
评阅时间:5月15日至5月29日
指导教师评阅后,形成评阅意见,在线填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定表(导师用)》;并进入交叉评阅环节,评阅专家要认真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并给与切实指导,在线填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表(同行专家用)》。评审结果的使用:评审通过后,获得答辩资格,准备答辩;未通过者,请按照专家指导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并填写《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修改说明》后(见附件1),经专家审核通过后,参加论文答辩。
五、答辩前材料提交
5月30日前学院统计《未获得答辩资格学生名单》(见附件2),以及学院的具体作法和解决方案,向学生公开。
六、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安排
(一)答辩时间
全院毕业答辩工作统一安排在15周6月3日--6月4日进行。
(二)答辩要求
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教务处、督导团将对答辩过程进行观摩检查。答辩小组要严控质量,做好答辩记录,不允许问题论文答辩通过。答辩结束后及时进行答辩成绩评定,录入毕设管理系统。
七、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上报
各学院根据成绩管理细则,设置成绩构成方式,务必在教学周15周周五(6月6日)12点前完成所有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录入工作,并上报不及格学生名单到教务处。
八、答辩后终稿上传和检测
答辩结束后一周内(6月2日- 6月13日)上传终稿。学生按照答辩意见修改毕业设计(论文)后,通过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提交终稿。上传毕业设计(论文)正本全文终稿(docx、doc版),附件中上传附录,附录含图表、大型源程序、设计图等。正本全文参与检测,系统自动判别正文中封面、目录、个人原创声明、参考文献等内容不查重,并根据目录和参考文献,判断文章的分段及引用情况;致谢作为正文,参与检测。终稿检测结果≤30%;如超过30%,将取消其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终稿检测报告(简洁版),将是最终存档内容,并作为外审、教育部论文抽检内容,请高度重视。
教育部学位信息备案、成绩单中的学位成果信息,将在以上环节上提取相关字段。请认真核对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内的论文题目、关键词、论文类型、环节代码等信息,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性材料、终稿中的信息一致。
九、评优工作
各系要严格按照学校文件精神进行评优工作,并于6月13日前在系统中提交校级优秀一、二、三等奖(导出后打印盖章),并单独报送校级一等奖的电子材料。同时报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组推荐材料(包括小组推荐表和小组总结)。
十、工作总结等材料报送
6月20日前报送以下材料:各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校级一、二、三等奖材料;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小组材料;二辩学生名单。电子材料命名为“XX系-毕业设计(论文)材料”,发送至631960533@qq.com。
十一、学校外审和教育部抽检
将从终稿信息中,随机抽取2%--5%学位成果,包含成果正文、附录、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查重报告(简洁版)等信息。存在问题论文的学院将提高抽检比例,在抽检平台送审。
教育部抽检信息平台,上传所有获得学位信息的学位成果,包含主修学位、辅修学位、第二学位。包含成果正文、附录、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查重报告(简洁版)等信息。
十二、二次答辩
根据未获得答辩资格、答辩不及格学生的二辩申请,学校将组织二次答辩,“录入成绩—是否需要下次答辩(勾选)”;并提交二辩名单汇总表到教学办。二辩具体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十三、工作要求
(一)严格执行管理办法,加强组织督查工作
各系依据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管理办法,合理安排,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加强组织督查工作,积极引导学生、指导教师有序、高质量完成各环节工作。
(二)压实责任,严把质量关
各系要明确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各项责任,严把质量关,包括答辩安排、检测组织、评阅管理、成绩录入等工作中。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负责,特别在查重检测、评阅环节、学院二次答辩、评优工作中,做好督促和质量把关工作。
附件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修改说明(3).doc
附件2:未获得答辩资格学生名单.xlsx
附件3: 2025届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名单.xlsx
附件4:二次答辩申请汇总表.xlsx
附件5: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关于印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的通知(华水政〔2022〕26号).pdf
附件6:
教务文〔2022〕05号全日制本科生实践成果复制比检测实施办法(修订).pdf
附件7:
教务文〔2022〕04号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二次答辩实施细则.pdf
附件8:
格子达_操作手册.zip
管理与经济学院
2025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