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孤儿,走近SOS儿童村
——开封SOS儿童村专题调查

2018年12月30日上午,2016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30名学生在孔云梅老师和刘琛璨老师带领下,前往开封SOS儿童村进行《社会保障专题调查》实习。
SOS儿童村是一个国际性的民间慈善组织。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奥地利,其特色在于采用家庭模式收养孤儿,让他们重新享有母爱和家庭温暖,并用SOS这个国际上通用的求救信号,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帮助那些在灾难中幸存的孩子。今天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中国开封SOS儿童村,该儿童村是国际SOS儿童基金会与中国民政部、开封市人民政府合作创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位于开封市顺河区苹果园中路,占地56.7亩,是全国十所SOS儿童村之一。
我们一行人到达SOS儿童村之后,受到了儿童村工作人员的热情欢迎和接待。我们了解到该儿童村1997年4月7日建成并招收第一批孩子。其主要职责是招收养育中南五省地区父母双亡、生活无依无靠的孤儿,并以家庭的形式进行管理抚育,使他们重新获得母爱和家庭的温暖。儿童村现有14个家庭、1个青年公寓和1个幼儿园,有12名工作人员,16名妈妈(阿姨)、11名工勤人员,养育孤儿103名。 建村21年来,儿童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中国SOS儿童村协会的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妈妈和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精心养育,抚育孩子280余名,其中,近80名孩子考上了大学,7名孩子光荣入伍,180余名孩子顺利融入了社会,多个家庭获得“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多名妈妈获得“开封市十佳母亲”,10号家庭侯振华妈妈获得第五届“感动河南十佳母亲”荣誉称号等,我村连续多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少先队优秀校外辅导集体”等称号。随后工作人员邀请我们前往会议室观看儿童村的相关视频和介绍,加深对儿童村的进一步了解。

2017年,儿童村1号家庭的全体成员应邀参加了河南春晚,他们的感人事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SOS儿童村建立之初,每一位妈妈的到来或许更多的是一份爱心,是一份职业的责任。而随着春去秋来年复一年的朝夕相处,他们之间的情感转化成了浓浓的亲情。妈妈对孩子们照顾得都十分细心周全,孩子们也对妈妈怀有感恩之心。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彼此间的亲情甚至超越普通家庭,孩子们在爱的包围中健康快乐成长。儿童村为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设了美术班、乐器班、舞蹈班等辅,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使孩子们未来能够在社会上有更好的发展和机遇。
在视频环节之后,孔云梅老师与儿童村工作人员就资金来源、儿童村的内部管理、社会援助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我们了解到自2008年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儿童村基金会削减了开封SOS儿童村的经济援助,并将于2019年将停止对SOS儿童村的一切经济援助。由于中国慈善制度的不完善,对儿童村的组织性质还没有明确界定,导致SOS儿童村在社会上无法进行公开募捐,开封SOS儿童村将面临着巨大的经费压力,借此希望全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心和支持开封SOS儿童村的未来发展,帮助儿童村持续运行下去,帮助孤儿们能够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之后,我们前往5号家庭参观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家庭带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很温馨:孩子们的房间里宽敞、明亮、洁净,处处显示孩子们生活的气息,家具电器等基本设施都十分齐全。钢琴辅导老师正在给家庭的一个女儿上钢琴辅导课,女儿在认真的练习弹钢琴;妈妈还很自豪的告诉我们这个家里有一个小男孩获得了澳大利亚少年网球赛的冠军,言语之间我们都能体会到她内心的自豪,她还和我们分享了孩子们在家里的一些趣事,我们能够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喜悦与幸福,以及对孩子们满满的爱意。随后工作人员又带领我们参观了儿童村的村舍、讲述了一些孩子们的趣事。
临别之时,我们捐赠了师生集体准备的生活用品和一些小礼物,愿我们的微薄之力给予孩子们一些帮助,为此次开封SOS儿童村之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供稿:社会救助实习组成员: 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