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党史精神,再挺大别山

发布日期:2023-07-19

     为深入研究学习青年红色教育,加深对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的了解,增强自身爱党爱国主义情感,7月17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史解码,探寻红色DNA”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14名师生前往信阳市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开展首轮实践活动,走进革命老区。

 

上午实践队员们参观学习鄂豫皖苏区的历史,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还未走进博物馆,大家远远就看到了英雄山上的“红旗飘飘”主体建筑,八面旗迎风猎猎,像沸腾的热血,如阳光般闪耀,诠释充满斗志、无私奉献、坚定顽强的大别山精神。

实践队员们认真聆听解说员的生动讲解,瞻仰革命烈士,缅怀先烈事迹,追溯革命历程。从讲解中,我们了解到苏区1927-1949年间的形成发展历史,其建设历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顽强抗争和英勇牺牲精神,对于中国革命历史、人民军队发展、人民共和国创建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虽然战争已经远离了我们,但是那一段历史我们应牢记心中。了解各位先烈的事迹后,实践队员们并排站在将帅馆上百名革命先烈的浮雕前虔诚默哀,超越时间空间,将祖国如今的繁荣富强在心底默念予他们听。

 

下午实践队员们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解革命文物,并观看了展厅内的上甘岭战役等影像资料。火种不灭,红旗不倒。实践队员们慢行在展厅中,领略每件珍贵文物为我们展现的历史演变,实践队员李俊翔感慨,“看到抗日战争时期使用的指南针,我的眼前似乎看到了先辈们三年游击,绝境血战的画面。”文物无言,却承载着先辈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历史、革命传统、革命精神。

 

实践队员们在此次参观中不仅了解了先烈们鲜为人知、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当代青年应牢记将帅们的丰功伟绩,继承发展他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道德典范,坚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全心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先锋,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终身。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为了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了解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小火星红色实践团7月15日至7月16日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进行为期两天的学习。赓续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十三年把握时代大事,迸发顽强意志,挺起民族脊梁,书写辉煌历史的伟大精神。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一座不朽的红色基因库也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它记录了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在这里革命文物、视频照片、互动项目,充分调动了实践队员的视听感官,无不令人深思。从1935年到1948年,这片红色热土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观看完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伟大历程,实践队员深刻感悟到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实践队员在实地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延安大学教授,他向实践队员表达了作为土生土长的延安人心目中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既是延安精神的纪实,也是延安精神的化身。以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鲜明的观点、深入的分析、生动的事例、透彻的说理,向来延安参观学习的游客们讲述了延安时期党中央、边区政府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光辉历史。

 

浏览结束后,实践队员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一件件简朴的珍贵历史遗物,一副副模糊的文字,仿佛无声的历史,向我们倾诉着它们曾经历过的峥嵘岁月。在见识到这么多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又联系了我们现在生活的场景,队员们更加坚定了延安精神的内涵,深刻的感受到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弘扬延安精神,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豫ICP备05002494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          
电话:0371-65790043 | 邮编:45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