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舟”系列活动——云水学子赴河南省博物院参观学习

发布日期:2025-10-17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中原地区,作为中国文化的关键发源地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为了使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的学生们能够深刻理解中原文化的历史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身体验中原文化的艺术风采,电气工程学院特别精心策划了此次“云”游河南博物院的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引领云水学子,走进河南省博物院,亲身感受中原文化的悠远与博大,从而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敬仰。

此次活动组织学生们参观了河南省博物院的“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陈列展,以及中原立国、宅兹中国、逐鹿中原、帝国霸业、盛世华章等多个经典展厅。讲解员依次详细介绍了自夏商时期至盛世明清的华夏历史脉络。禹将王位传于启,建立了以中原为核心的中国历史上首个王朝——夏朝。夏商时期的都邑在政治、经济、物质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并且以中原为核心形成了强大的文化辐射效应,影响深远。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始终是国家的核心区域,在汉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盛世隋唐时期,社会富足,商贸繁荣,起源于中原的丝绸之路更是推动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为中原地区增添了浓郁的异域文化色彩。古老且繁荣的中原文化,以最为直观、完整的状态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河南博物院所收藏的各类文物,如玉器、骨器、金银器、石刻造像、钱币、书画等,均有其独特之处,令人叹为观止。所藏玉器,上起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下至明清时期,其中不乏精美绝伦、玲珑剔透的珍品。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著名的戏车画像砖、田延和造像碑、刘根造像碑、鲁道明造像碑、十一面六臂观音像、盘龙石砚等,皆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展现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骨笛,享有“中华第一笛”的美誉,是中国最早的乐器之一。与之一同出土的刻符龟甲、龟腹石子,与我国文字的起源、八卦的起源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揭示了古代文明的深邃内涵。师生们驻足于这些珍贵文物面前,既感叹于古人精湛的技艺,也震惊于中原文明的精彩纷呈,内心久久难以平静。


通过本次学习参观活动,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的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文明与进步,领略了中原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独特魅力。本次活动不仅是华水云水两校联合育人的又一次实践探索,更是让学生走出校园,拓宽了视野。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敬仰之情。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豫ICP备05002494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          
电话:0371-65790043 | 邮编:45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