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吸冰雪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凝百川之雄伟,聚千流之恢宏,黄河从世界屋脊一路向东,穿越崇山峻岭,经过百转千回,铺陈中原大地,流至郑州桃花峪。为了使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学生进一步贴近中原文化,了解黄河的地质构造、水文特征、生态环境,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11月14日,电气工程学院举办“云”畔黄河行活动,带领云水学生走进黄河文化公园,感受中华民族母亲河的迷人风采。
第一站:黄河南畔
同学们站在黄河堤边,极目远眺,将黄河美景尽收眼底。此时的黄河一改上游浊浪滔天为宽阔平缓、黄波金浪,呈现一条大河波浪宽的迷人风采。导游从桃花峪引黄渠首闸的建成讲起,分析郑州水源变化的过程和原因,探究黄河沿岸丁坝的作用。同学们在导流导沙、冲滩护堤等方面进行激烈讨论,真实地感受黄河水患治理的不易,体悟到了“科学治黄”“绿色流域”“人地协调”的思想。
第二站:炎黄广场
炎黄二帝,以黄河岸边的黄土为根基,山人合一,浑然天成,整个塑像融黄河、黄土、炎黄文化三者为一体,体现与大地共生,与山川同在,与日月齐辉,气势磅礴、雄浑、博大的艺术效果。师生共同在学习交流中领略着黄河盛景和中原文化,追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历史,感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第三站: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
不远处,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静静地矗立着。这座博物馆犹如一部黄河的百科全书,展示了黄河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是一座以渐进式窑洞为展厅的博物馆,展示了各式黄土地貌,黄土柱、黄土峁、黄土梁等古土壤序列,更是表现了近260万年间黄土高原地区古气候、环境的变化规律。不仅帮助同学们探索中原地理变迁的奥秘,了解地学知识,还可进一步帮助同学们认识 “人类、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四站:邙山提灌站
1970年7月,为了解决郑州城市用水难题,郑州市委决定在此修建邙山提灌站,它的建成极大地改善郑州城市和农田用水紧张状况。黄河水首先被引入沉沙池经初步沉淀澄清,然后通过这8根输水管提到山腰,再通过24公里长的人工干渠送到自来水厂,经过净化处理后送往千家万户。在南水北调入郑前,提灌站承担着郑州全市70%的生活用水和城市景观用水,被喻为“郑州人民生命线”。如今,这里作为郑州主城区的备用水源,被列为一级和二级水源地。同学们站在泵房上观察取水口、提水管道,接着登上邙山,在邙山输水渠首记录海拔高度,俯视提灌站。
通过本次学习,云水学子深刻认识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进一步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增强其文化自信。
本次活动由电气工程学院“电化未来”23级大项目制作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