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与优势: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学科“双一流”创建的核心圈层和强支撑学院,依托学校水利特色,充分运用现代测绘、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赋能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理论与技术,长期致力于三维水资源立体智能感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院注重“科研-教学-生产”融合发展,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前,学院各专业已形成“测绘+AI+水利”、“遥感+AI+水利”、“地信+AI+水利”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
传承与发展:学院溯源于1958年成立的原北京水利水电学院测量教研室、水文地质教研室和1992年成立的水土保持教研室;现开设有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测绘工程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23年开始招生。测绘工程现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信息科学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价结果中,测绘工程专业获评B(河南省最高级别)、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获评C。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71人,教授14人,副教授24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5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河南省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等。
学科建设:学院自2007年开始招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研究生,该学科于2012年获批河南省重点学科;2018年,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点自主增列调整为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测绘工程作为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方向开始招生。学院拥有资源与环境遥感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理学和遥感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测绘工程和林业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地理学、资源环境遥感是河南省重点学科。
科学研究:学院主持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子课题或任务8项,河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主持获批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主持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国测绘学会测绘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00余篇(近5年)。
教学与科研平台:学院拥有《测量学》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测绘与地理信息教师团队,河南省虚拟教研室测绘工程教研室,《测量学》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空间信息智慧应用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群,《不动产测绘》等省一流课程10余门;河南省本科高校测绘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特色化示范中心),河南省本科高校新工科新形态教材建设示范基地、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拥有河南省水灾害智能监测与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水利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测量与空间信息实验中心等科研平台8个。
创新创业与就业:学院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学生中心,遵循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效导向,全面助力学生学业与职业发展;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GIS应用技能大赛、土地国情调查大赛和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学院应届毕业生研究生平均考取率超40%、就业率超95%。就业以省会城市为主,考研以双一流高校为主。测绘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分布在测绘,水利,水电,交通,能源,城建等行业企事业单位。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智慧城市、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领域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为国家基础测绘、水利遥感监测、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优秀人才。
(注:2025年4月27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