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钦

作者: 时间:2020-09-29 点击数:

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简况表

赵荣钦     博士 教授

专业领域地理学

研究方向土地利用及其碳排放效应资源耦合管理与碳减排

学术兼职河南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生态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土地学会理事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1241):农业水土资源耦合开发的碳排放效应及调控研究——基于关联的视角,2020-2023(主持)

  2.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7YJCZH257)):基于碳排放综合绩效的企业碳配额分配研究,2018-2020(主持)

  3.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区域系统碳水循环机理及效率研究,2020-2022(主持)

  4. 河南省留学人员科研择优资助项目:河南省不同产业碳水足迹流通机制及效率研究,2020-2022(主持)

  5.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区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2020-2022(主持)

  6. 省财政土地类科研项目:土地整治对土地利用及生态服务价值影响研究——以丹江口库区淅川片区为例,2018-2020(主持)

  7. 北京市财政项目子课题:京津冀传统高能耗产业产能过剩化解机制研究,2018-2019(主持)

  8.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7GGJS078):河南省农作物虚拟水和隐含碳的匹配关系研究,2018-2020(主持)

  9.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82300410103):区域农业水土资源耦合开发的碳排放效应及调控研究,2018-2020(主持)

  1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GH-088):郑州市碳收支核算及碳排放压力分析,2015-2016(主持)

  11.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1301633):城市典型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代谢效率研究,2014-2016(主持)

  12.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QN-290):区域碳补偿机制及模式研究, 2012-2013(主持)

  1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六批特别资助项目(2013T60518):城市不同功能区碳排放与碳流通模拟及低碳调控研究,2013-2014,(主持)

  1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M511243):城市系统碳循环机理研究——以南京市为例,2012-2014,(主持)

  1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D&030):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土地调控体系研究,2010-2013,(参与)

  16.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811033):土地利用规划的碳减排效应与调控研究,2008-2012,(参与).

学术论文:

  1. Zhao R, Liu Y, Tian M, Ding M, Cao L, Zhang Z, Chuai X, Xiao L, Yao L. Impacts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The water-land-energy-carbon nexus. Land Use Policy, 2018,72:480-492.

  2. Zhao R, Huang X, Liu Y, Zhong T, Ding M, Chuai X. Carbon emission of regional land use and its decomposition analysis: Case study of Nanjing city,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5,25(2):198-212.

  3. Zhao R, Huang X, Zhong T, Liu Y, Chuai X. Carbon flow of urban system and its policy implications: The case of Nanjing.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4,33(5):589-601.

  4. Zhao R, Huang X, Liu Y, Zhong T, Ding M, Chuai X. Urban carbon footprint and carbon cycle pressure: the case study of Nanj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4,24(1):159-176.

  5. Zhao R, Huang X, Zhong T, Peng J. Carbon footprint of different industrial spaces based on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1,21(2):285-300.

  6. Xiao L, Ding M, Wei C, Zhu R, Zhao R*. The impacts of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on water use and crop produc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from know-what to know-why. Sustainability, 2020, 12, 7449.

  7. Xiao L*, Zhao R*, Zhang X. Crop cleaner production improvement potential under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in China: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269: 122262.

  8. Xiao L*, Zhao R*, Kuhn N J. No tillage is not an ideal management for water erosion control in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736:139478.

  9. Xiao L*, Zhou S, Zhao R*, Greenwoodc P, Kuhn N J. Evaluating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 changes induced by no-tillage based on fixed depth and equivalent soil mass approaches.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20,300: 106982.

  10. Chuai X*, Yuan Y, Zhao R*, Song S. Highresolution monitoring of inland water bodies across China in long time series and water resource changes.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20. https://doi.org/10.1007/s10668-020-00738-6

  11. Yang W, Zhao R *, Chuai X *, Xiao L, Cao L, Zhang Z, Yang Q, Yao L. China’s Pathway to a low carbon economy. Carbon Balance and Management, 2019, 14:14.

  12. Xiao L, Zhao R*. China’s new era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cience,2017,358(6366):1008-1009. (注:本文为letter文章)

  13. Chuai X, Qi X, Zhang X*, Li J, Yuan Y, Guo X, Huang X, Park S, Zhao R *, Xie X, Feng J, Tang S, Zuo T, Lu J, Li J, Lv X. Land degradation monitoring using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sinks/sources and their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1-14.

  14. 杜景新,赵荣钦*,肖连刚,. 基于关联的河南省农业灌溉过程的碳排放研究.灌溉排水学报,2020,(10

  15. 王帅, 赵荣钦*,杨青林,肖连刚,杨文娟,余娇,朱瑞明,揣小伟,焦士兴.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及其空间格局——基于河南省65个村庄的调查.自然资源学报,2020,35(09):2092-2104.

  16. 赵荣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人地系统的优化.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1(3):1-6.

  17. 余娇,赵荣钦*,肖连刚,张林静,王帅,揣小伟,韩雨承,焦士兴.基于关联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研究.资源科学,2020,42(06):1052-1062.

  18. 王帅,赵荣钦*,韩枫,黄会平,张师赫,熊涛,张笑荣,石金鑫.河南省农作物虚拟水与隐含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及关联机制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1(2):72-80.

  19. 侯丽朋,余娇, 赵荣钦*,刘秉涛,张战平,李宇翔,杨文娟.能源消耗、土地占用和劳动力投入对城市典型企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郑州市181家典型企业的调查分析.生态经济,2020,36(1):40-46.

  20. 朱瑞明,赵荣钦*,贾品荣,焦士兴,张战平,肖连刚,杨青林,杨文娟,满洲.基于消费主导的京津冀地区高能耗产业产能过剩分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35(8):1073-1079.

  21. 丁明磊,李宇翔,赵荣钦*,张战平,侯丽朋,刘秉涛,刘薇.面向配额分配模拟的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以郑州市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5):1027-1040.

  22. 王帅,赵荣钦*,苏辉,冯德显,肖连刚,杨青林,熊涛,杨文娟.河南省典型区农业水土资源开发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1):71-78.

  23. 杨文娟,赵荣钦*,张战平,肖连刚,曹连海,王帅,杨青林.河南省不同产业碳水足迹效率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92-103.

  24. 杨青林,赵荣钦*,丁明磊,满洲,王帅,余娇,杨文娟.中国城市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基于285个地级市截面数据的分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9):1243-1249.

  25. 余娇,赵荣钦*,侯丽朋,刘秉涛,张战平,李宇翔,杨青林.郑州市典型产业用地效益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研究——基于181家企业的调查.中国土地科学,2018,32(8):74-80.CSSCI

  26. 赵荣钦,刘英,陈涛,丁明磊,张战平,焦士兴.温哥华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和与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2):20-24.

  27. 陈明星,周素红,何深静,叶超,汪明峰,孙威,王开泳,刘艳军,朱晟君,马海涛,姚华松,马仁锋,张华,余建辉,吴康,王丰龙,黄耿志,赵荣钦,郝庆,刘春腊,郑捷,刘海猛.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的责任.地理研究,2018,37(3):449-472.

  28. 满洲,赵荣钦*,袁盈超,冯德显,杨青林,王帅,杨文娟. 城市居住区周边土地混合度对居民通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以南京市江宁区典型居住区为例.人文地理,2018,33 (1): 70-75.

  29. 刘英,赵荣钦*, 张战平,丁明磊,焦士兴.城市开发区工业企业的碳排放效率比较——以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热带地理,2018,38(1):103-111.

  30. 杨青林,赵荣钦*,邢月,满洲.中国城市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环境经济研究, 2017, 2(1): 70-81.

  31. 刘薇,丁明磊,赵荣钦*, 李宇翔, 侯丽朋,张战平.基于碳排放视角的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3):322-326.

  32. 李凯,赵荣钦*,张俊华,曹连海,张斌,满洲.河南省水、土、能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1):87-92.

  33. 赵荣钦,黄贤金,揣小伟.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研究误区和未来趋向.中国土地科学,2016,30(12):83-92.

  34. 赵荣钦,刘英,马林,李宇翔, 侯丽朋,张战平,丁明磊.基于碳收支核算的河南省县域空间横向碳补偿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0):1675-1687.

  35. 赵荣钦,李志萍,韩宇平,Milind Kandlikar, 张战平,丁明磊.区域耦合作用机制分析.地理学报,2016,71(9):1613-1628.

  36. 赵荣钦,刘薇,刘英,丁明磊,张战平,王杰.基于碳收支核算的河南省碳排放峰值预测.水土保持通报, 2016,36(4):78-83.

  37. 侯丽朋,唐军,赵荣钦*,刘秉涛,丁明磊,张战平.郑州市不同产业的碳排放特征及减排潜力分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3): 82-88.

  38. 赵荣钦,刘英,丁明磊,张战平,黄贤金,秦耀辰.区域二元碳收支的理论方法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 2016,35(5):554-568.

  39. 侯丽朋,赵荣钦*,刘英,刘秉涛,丁明磊,张战平.基于碳收支核算的郑州市碳排放压力分析及预测.水土保持研究,2016,23(2): 207-212.

  40. 赵荣钦,刘英,李宇翔,丁明磊,张战平,揣小伟,焦士兴. 区域碳补偿研究综述:机制、模式及政策建议.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5):116-120.

  41. 赵荣钦,张帅,黄贤金,秦耀辰,刘英,丁明磊,焦士兴.中原经济区县域碳收支空间分异及碳平衡分区.地理学报,2014,69(10):1425-1437.

  42. 赵荣钦,黄贤金,刘英,丁明磊.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机理及政策框架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5):51-56.

  43.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揣小伟.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效应评估及低碳优化.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7):220-229.

  44. 赵荣钦,杨文杰,马林,张帅,张真铭,王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碳足迹核算及减排潜力分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3, 34(4):112-116.

  45. 赵荣钦,丁明磊,黄贤金.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政策体系研究.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0(3):116-122.

  46. 赵荣钦,黄贤金,高珊,赵志凌.江苏省碳排放清单测算及减排潜力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2):109-115.

  47. 赵荣钦,黄贤金.城市系统碳循环:特征、机理与理论框架. 生态学报,2013,33(2) :358-366.

  48. 赵荣钦,陈志刚,黄贤金,钟太洋,揣小伟,赖力,张墨逸.南京大学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进展.地理科学,2012,32(12):1473- 1480.

  49.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揣小伟.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储量与碳通量.水土保持学报,2012,26(6):164-170.

  50. 赵荣钦,黄贤金,彭补拙.南京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平衡分析.地理学报,2012,67(6):758-770.

  51. 赵荣钦,刘英,郝仕龙,丁明磊.低碳土地利用模式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10,17(5):190-194.

  52. 刘英,赵荣钦*,焦士兴.河南省土地利用碳源/汇及其变化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10,17(5):154-157.

  53. 赵荣钦,黄贤金.基于能源消费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地理研究,2010,29(9):1639-1649.

  54.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地理学报,2010,65(9):1048-1057.

  55. 孙建卫,赵荣钦,黄贤金,陈志刚.1995-2005年中国碳排放核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10,25(8): 1284-1295.

  56. 赵志凌,黄贤金,赵荣钦,赖力.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0,30(16):4493-4502.

  57. 赵荣钦,刘英,丁明磊,焦士兴.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河南农业科学,2010,39(7):40-44.

  58.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徐慧.聚类分析在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农业工程学报,2010,26(6):310-314.

  59.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20(5):28-34.

  60. 赵荣钦,黄贤金,徐慧,高珊.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管理研究进展.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0):1847-1859.

  61. 赵荣钦,刘英,焦士兴.城乡结合部扩展中的生态学过程剖析.生态经济,2008,24(10):136-138.

  62. 赵荣钦,秦明周.中国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时空差异.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23(2):1-6,11.

  63. 赵荣钦,黄爱民,秦明周,杨浩.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技术研究进展.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 (1):60-65.

  64. 赵荣钦,黄爱民,秦明周,杨浩.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评价方法研究.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3,19(4): 267- 270.

专著或教材:

  1. 赵荣钦,刘英,刘秉涛,侯丽朋.城市典型产业碳排放综合绩效评价研究.科学出版社,2019.

  2. 赵荣钦,刘英著.区域碳收支核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科学出版社,2015.

  3. 高珊,黄贤金,赵荣钦.江苏低碳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 赵荣钦.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土地调控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 黄贤金.土地政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参编)

  6. 黄贤金.循环经济学(第2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参编并参与统稿)

  7. 黄贤金,张捷,甄峰,罗小龙.南京大学人文地理:1919-2012.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参编)

  8. 赖力,黄贤金.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参编)

获奖及荣誉:

  1. 2018年河南省自然科学学术著作一等奖:区域碳收支核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2. 2018第二届吴传钧人文与经济地理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

  3. 2017年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土地调控研究

  4. 2015年国土资源科技二等奖:土地利用的碳减排效应与调控研究(排名第四)

  5. 2014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低碳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排名第三)

  6. 2013年河南省自然科学学术著作一等奖: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土地调控研究

  7. 2009年国土资源科技二等奖:弹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研究——以江苏省通州市为例(排名第十)

  8. 2020年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

  9. 2020年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10. 2020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11. 2019年度全省高校100名优秀党外知识分子

  12. 2019年度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优秀科技奖

  13. 2017年度《地理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优秀作者

  14. 2017年第十三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

  15. 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16. 2017年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学名师培育计划对象

  17. 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18. 2014年河南省首届青年地理科技奖

  19. 2014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科技创新人才

联系方式:

zhaorq234@163.com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36号,邮编: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