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晚,“ACM + Python”项目训练营结营测试在江淮校区实验3号楼机房内正式拉开帷幕。

此次结营测试创新采用“双轨制”考核。其一为在 AI 工具辅助下,学生自选命题完成软件开发项目,着重考查其项目规划、创新应用及工具协同能力;其二则是传统的限时答题测试,测试题目由学校ACM竞赛教练团队共同命制,涵盖算法设计、数据处理等6大模块,通过模拟真实竞赛场景,全方位、多维度地考察学生的编程逻辑、代码规范及问题解决能力。随着测试指令下达,100 余名训练营受训学生端坐工位,手指在键盘上飞速舞动,他们用一行行代码书写着自己的努力与成长,用实际操作检验着训练营期间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这场持续3小时的测试,对学生们的体力和脑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它不仅是对训练营学习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成为校队成员的“入场券”争夺战。根据规则,成绩排名前50的学生,将成功入选校级编程训练营及项目开发小组,后续还能获得学校 ACM 竞赛教练团队与Python开发导师的一对一指导。而测试合格但未入选校队的同学,也将获得由智川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共同认证的结业证书,这份证书既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肯定,也为其编程学习之路留下一份珍贵的印记。这对每一位热爱编程的学生来说,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是一次收获满满的经历。

回顾训练营的历程,许多学生都感慨万千。最初接触算法时,复杂的逻辑和抽象的概念让他们一头雾水,困惑不已。但经过这段时间系统的课程学习、大量的实践练习,以及老师的悉心指导,他们逐渐掌握了编程的窍门,如今已能自信地应对复杂的编程挑战。这样的成长与蜕变,在训练营学生中并非个例。他们在训练营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用代码见证了自己的成长足迹,也为未来参与更高级别的编程竞赛积蓄了力量。
此次结营测试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ACM + Python” 项目训练营教学成果的一次展示,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检验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相信在未来的编程竞赛舞台上,这些学生将继续发光发热,用代码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