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晚,“ACM+Python”项目训练营第五次培训活动在江淮校区第四报告厅举行,吸引近200名对编程和竞赛感兴趣的同学前来参加。

本期训练营的主讲嘉宾是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系主任杨绍禹,围绕“ACM精神”与“AI工具使用”展开讲座。讲座中,杨绍禹结合自己多年来指导学生参加国内XCPC类程序设计竞赛的实际经验,以及身边一个个从竞赛中成长起来的学生的真实故事,介绍了参与此类比赛所需的技术准备和训练方法,包括数据结构、算法知识的积累,以及训练节奏的安排。他强调,备赛编程竞赛,得讲究方法。训练要有计划,得按部就班来,从打基础到系统提升,再到模拟冲刺,每个阶段都得安排好。训练强度也得跟着阶段走,基础阶段稳扎稳打,进阶阶段加大难度和题量,冲刺阶段就得天天模拟实战。在高强度训练的同时,还需注重心理调适与身体保养,以最佳状态迎接编程竞赛的考验。在编程竞赛的备战中,AI工具正成为选手们不可或缺的助力。杨绍禹指出,GitHub Copilot能基于上下文生成代码建议,帮助参赛者实时补全代码,提升开发效率;MarsCode能自动生成代码,支持代码审查与性能优化;Sourcery则能自动检测代码问题,提供重构建议。这些工具不仅能协助生成与优化代码,还能通过智能调试与错误修复功能,帮助参赛者快速定位并修复代码中的错误,从而在竞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杨绍禹进一步强调,这些工具可以成为同学们的得力助手,但他只是辅助,关键还得靠自己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不能完全依赖。
讲座接近尾声时,杨绍禹还介绍了结营测试安排,并预告了下学期将开展的班级天梯挑战赛,鼓励同学们利用暑假积极准备,提升自我,也为班级争光。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对XCPC类竞赛中所体现的公平、公正、挑战自我的ACM精神有了深入了解,明确了自己未来学习的方向。下一步,智川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也将提供更多的训练资源和平台,培养更多能代表华水出战各类比赛的学生团队,为学校争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