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宣传教育>>家长课堂>>正文

成为更好的家长 | 家长如何理解孩子的大学生活(1)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9-12

《成为更好的家长Q&A》以问题为导向,紧密围绕与大学生成长相关的亲子沟通典型问题,答疑解惑,给出建议。四册内容分别包括家长如何理解孩子的大学生活;家长如何面对孩子学业与发展议题;家长如何识别孩子的心理困扰;家长如何支持孩子度过心理困扰时期等。


图片

01 大学阶段有哪些关键节点?

从中学考入大学,许多学生都可能经历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特别是随着年级升高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转化,会不断经历分离和整合,从而获得成长和成熟。

(1)大一适应。这个阶段主要是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做好大学生活的新起步。
(2)大二探索。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对大学生活和学习已经熟悉,开始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当然也有学生此时陷入迷茫,不知朝哪个方向发展,出现各种问题,如自我约束力减弱,学习松懈、或沉溺于恋爱和网络游戏等。
(3)大三分化。随着专业分流,很多学生已经明晰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此时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分化结果,各自朝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如保研、考研或就业、创业等。
(4)大四整合。这是学生趋于成熟、准备成为社会独立成员的阶段。即将进入社会的激动与不安,让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加复杂,思考问题更加理性与全面,对未来新生活充满了向往。此时对于毕业准备 的紧迫感、走向社会的责任感明显增强。

02 大学与高中在管理制度上有哪些不同?

大学与高中在管理制度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管理不同。中学实行学年制,学生在规定的学年修完所有课程,考试合格后才能毕业。大学实行学分制,本科最长学制为6年,即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延长学习时限。
(2)管理方式不同。中学时代,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直接实施管理,主要由老师安排各项事宜,学生较少有自主性;大学则更多强调间接管理,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或予以影响,任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与学生的直接接触远不如中学那么频繁,学生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许多活动也由学生自己组织。

03 大学阶段的学习有哪些特点?

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的学习明显不同, 呈现出以下特点:

(1)学习场所多样。大学基本上没有长期的固定教室和座位,但拥有众多的学习场所资源,如图书馆、没课的空教室等,学生可根据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场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2)学习内容广且深。大学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不仅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也要了解专业前沿进展。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形式上包含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延伸课堂、实践课、课外讲座、毕业设计等等。课堂内容不仅限于教材,课后学习也不局限于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知识。
(3)学习动力多元化。有些学生的学习动力源于满足求知欲,通过学习获得满足感、价值感与成就感。有些学生的学习动力源于学习带来的结果,如获得各类奖项、保研资格、找到好工作、得到赞赏等。
(4)学习更需自主。大学以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参与减少,除了学校的固定课表, 课余时间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安排。如交作业、考试、成绩査询、缓考、补考等一些重要事项的时间节点,都需要学生自己把握。
(5)学习方式更灵活。大学学习不仅限于刷题、记忆和复习老师课上讲的内容,还包括自学、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业、社会实践与调研、撰写报告、完成实验设 计等等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不仅包括固定的课程,还包括讲座、学术报告、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

04 大学与高中的人际交往模式有什么不同?

孩子进入大学后,人际交往的方式与范围与高中明显不同。

(1)交往范围扩大。线上与线下交往并存,不同院校和专业的老师同学交往并存,硕士博士和本科生等不同类别的同学交往并存。
(2)交往异质性增加。交往的同学和老师以及教职员工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文化环境,比高中时期有极大的差异性。
(3)交往方式有选择性。人际交往方式从高中时朝夕相处形成的熟人关系的氛围与模式,转变为陌生社会的交往模式,友谊形成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4)交往更需要主动性。人际交往都是逐渐从相识到相知到成为朋友,主动交往才能增进了解与熟悉感,才能有机会发展与建立新的友谊。

图片

05 大学生的主要发展任务有哪些?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关于人生八个阶段的适应与发展过程见下表。

图片

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自我同一和友爱亲密。大学生的发展任务是将过去、现在、过去的自我相整合,将他人眼中及自己眼中的自我相整合,将现实和理想的自我相整合,以达到一种相对和谐稳定的自我概念,从而指导自己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独立生活,并承担社会责任。

主要发展任务有以下几项:

(1)能力感的发展。进入大学后,首先需要发展三方面的能力:智能、运动和操作技能、人际关系能力。当学生愈来愈信任自己有这些能力,能整合这些技巧并有信心地经常去应用,学生的能力感就会发展出来。
(2)学会管理情绪。知觉并接受自己正、负向情绪,平衡、控制且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3)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再过度需求别人(父母、师长同侪)的肯定、赞许而情绪独立,能按照自己意思独立处理 自己身边问题且能自由尝试新事务、新环境,了解个体与别人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能接受别人及团体的帮助,也愿意付出和帮助别人。
(4)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在亲密中保有自我与独立,不会太支配也不会太依赖。对不同文化及人际之间的容忍,接受、尊重并欣赏别人的不同;与自己亲密的人(包含父母,同、异性密友)建立互惠、平衡、尊重的持久关系。
(5)形成客观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认同。能悦纳自己的外观、性别及性倾向等,能确认自己的文化、社会传承,有清晰的自我概念并能悦纳自己的角色与生活方式,能从别人的反馈中更清楚了解自己,能自我接纳及自尊,达到人格的稳定与整合。
(6)发展人生目标或自我理想。目标发展包含逐渐发展出能力去整合许多不同的小目标,为自己未来树立有意义的大目标,并在日常生活中克服困难,努力持续去追求,不达目标不终止。发现职业目标并非只是找工作,而是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可带给自己满足,带给自己挑战,并能运用自己所长实现自我价值。

06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有哪些?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中的困惑。包括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适应、对未来的迷茫、职业生涯规划等。
(2)学习中的困惑。包括学业受挫、学业压力大、想换专业、学习缺乏动力等。
(3)恋爱中的困惑。包括失恋、如何处理恋爱中的冲突、恋爱和学业的平衡等。
(4)人际中的困惑。包括缺乏朋友、和宿舍同学有冲突、孤独、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等。
(5)突发疾病或家庭变故等的困惑。学生个人或家人突发疾病或遇到家庭的变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