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宣传教育>>家长课堂>>正文

成为更好的家长 | 家长如何识别孩子的心理困扰(2)

作者:

发布日期:2023-03-14


《成为更好的家长Q&A》以问题为导向,紧密围绕与大学生成长相关的亲子沟通典型问题,答疑解惑,给出建议。四册内容分别包括家长如何理解孩子的大学生活;家长如何面对孩子学业与发展议题;家长如何识别孩子的心理困扰;家长如何支持孩子度过心理困扰时期等。

图片

01 对孩子出现哪些信号应给予关注?

有些时候,孩子的生活或心理困扰会衍生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精神疾病,但在此之前,他们的痛苦并不是无迹可寻。孩子出现以下信号时,应引起家长及时关注:

1)情绪起伏大,异常低落或烦躁、紧张焦虑、易怒等。

2)个人卫生习惯改变,变的避遢,不注意卫生。

3)躯体症状:体重突然增加或减少, 睡眠质量下降。

4)自我评价降低,经常觉得自己没用。

5)变得沉默自闭,交往活动减少,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

6)处理问题和日常活动时出现困难,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等。

图片

7)岀现自虐、自残的行为。

8)出现酗酒、抽烟、沉溺网络等行为。

9)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

以上表现可能意味着孩子的心理状态出现了较大的波动,需要家长温和地向孩子了解他们的状态,并保持持续的关注,观察情况是好转还是又进一步的变得严重。

02 发现孩子经常心情不好怎样处理?

每一种情绪背后都会有一些信号。家长要关注孩子情绪和行为信号,及时给孩子有效的关心和疏导。

1)关注行为信号。观察孩子是否爱发脾气,是否郁郁寡欢,是否经常出现失眠,感觉疲惫,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或是经常说“活着没意思”……当出现以上信号时,需要考虑在简单的谈心之外,评估孩子是否出现了心理问题。

2)倾听与接纳。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烦恼,接纳孩子出现的情绪问题,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避免说“想开点,别人怎么都开开心心的啊”等评论的话。

3)重视家校沟通。如果孩子经常心情不好,家长可与辅导员或班主任联系寻求帮助,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建议孩子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业支 持。

图片

03 孩子总心情不好可能是抑郁了吗?

低落的状态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出现,往往持续较短的时间,对日常生 活的影响也不会太大。而抑郁症有时会被误判为情绪低落,一种相当广泛的认识 是:抑郁症是“情绪病”,得了抑郁症的人,是“小心眼”“想不开”“爱钻牛 角”“意志脆弱”等等。这样的认知容易让人们以为讲道理就可以治好抑郁症。

其实不然。抑郁症就是一种病,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发病率约为 6.9%),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抑郁 典型的临床表现被归纳为“三低”,您可以结合孩子的情况判断:

1)情绪低:自我感受到或他人可观察到的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抑郁悲 观。常常感觉自己心情不好,不开心;

2)兴趣低:对各种以前喜爱对活动或事物兴趣下降或缺乏兴趣,任何事情 都提不起劲;

3)精力低: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懒惰、感到精疲力尽、疲惫不堪、能力 下降,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垮了;

4)其他可能的症状:集中注意都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无价值 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图片

04 抑郁症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可由各种原因引起,具有 高发病、高复发、高自杀率、高致残率和社会负担沉重等特点。目前为止,人们 发现导致抑郁发作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他 (如躯体疾病、药物、物质成瘾等)因素。抑郁症的到来不代表着一个人的心理承 受能力不足,而是各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面对抑郁,只做说教或心理调整 难以达到治疗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图片

抑郁症并不仅对情绪有影响,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在学习能力、工 作能力、人际交往的意愿和能力等多方面发生转变,对于患者的生活产生广泛影 响。因此,在抑郁状态中得到正规的治疗格外重要。目前,抑郁症主要的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在经过正规的足量足疗程系统治疗后,抑郁症可以康复,患者也可恢复各方面的能力。

05 抑郁在大学生中是否常见?

一项囊括了1997-2015年的39项研究,包括32,694名中国大学生的荟萃研究表明,中国学生群体的抑郁(症状)发病率在23.8%;另一项纳入113项研究,共计185,787名中国大学生的荟萃分析显示,中国学生群体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在28.4%。

以上研究的数据表明,抑郁症在中国高校学生中并不鲜见,因此也需要引起家长们充分的注意。

06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需要帮助?

我的孩子总是表达焦虑,如何判断他是否需要帮助?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体验。每个人的天性里都有焦虑的倾向,健康的焦虑 能够促进一个人的表现,提高解决问题的动机和能力;但是不健康的焦虑则会带来 对问题的回避、过度担忧,或是采取弊大于利的过度反应,丧失了应对问题的灵活性。

图片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肯定孩子愿意向自己表现内心的不安,这意味着孩子 对父母有充分的信任。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不需要做到最好”“爸妈愿意陪伴你 一起面对各种结果”“即使这次没有成功也还有机会”……

在安抚孩子的同时父母也需要思考,孩子的焦虑在客观上是否与面临的情境 相符,还是程度有些过大了?如果孩子的焦虑有广泛、频繁、反应激烈等表现,那 么可以参考下面的症状简单地判断是否进入到了焦虑障碍的状态

1)坐立不安;

2)易疲劳;

3)难以集中注意力;

4)易激惹,情绪容易暴躁;

5)身体紧张;

6)出现睡眠问题,例如入睡困难、早醒、易惊醒。

当孩子的焦虑与以上6条中的3条或更多现象相伴而生时,就需要家长给予孩 子寻求外界帮助的建议。一方面,孩子可以通过精神科就医来确定是否需要药物治 疗;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孩子调整面对压力的认知,学习与焦虑共处。

图片


来源:清华大学心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