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济
简介:周济,男,四川巴中市人。2003年考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原经济管理系)经济学专业200373班学生。2004年10月21日、22日,周济同学连续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110毫升,历时近7个小时,成功拯救患者的生命。周济是河南省捐献造血干细胞10000名志愿者中的第9个成功配型捐献者,是河南省本科高校第1个在校大学生捐献者。
事迹详细内容:
生命接力 厚德相“髓”
2004年3月23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周济同学来到了在学校开展义务献血活动的献血车上,伸出了自己的胳膊,准备献上自己的鲜血,奉上自己的爱心。但很遗憾,他的血型是B型,而那天血站不收B型血。当他满心遗憾的准备离开时,又听说虽然他不能献血,但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加入河南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时刻准备好为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以拯救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原本很失望的他,一下又来了精神,毫不犹豫地办理了有关手续,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就在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一位叫徐庆春的普通人正饱受白血病的煎熬,他已经清晰地感受到了死神的迫近。如果说他还有什么拒绝死神的希望,那么一是奇迹,但那实在是无法让人期待。二就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因为异体排斥反应的缘故,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只有几百万分之一!徐庆春是不幸的,因为他得了可怕的白血病。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获得了这几百万分之一的成功机会,经过配型测试,周济同学的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他的生命!2004年暑期,河南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工作人员与远在四川老家的周济取得了联系,向周济说明了这个情况,希望周济同学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周济听说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另一个鲜活的生命,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捐献。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件陌生的事情,总是有诸多的揣测,甚至还存在观念误区。然而周济没有想那么多,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生的希望,也体现了一个大学生的担当,让我们感受到了无私奉献的博大。
乐观面对,用微笑迎接挑战
周济在捐献造血干细胞中
图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管理处为周济颁发的荣誉证书
2004年10月21日、22日,周济同学连续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110毫升,历时近7个小时,成功拯救了患者的生命。在捐赠医院,周济乐观面对,用微笑迎接挑战。对于捐赠造血干细胞,周济表示,这样既能够挽救别人生命,同时对于他来说也是非常开心的,自己乐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力所能及救助他人。周济成为河南省捐献造血干细胞10000名志愿者中的第9个成功配型捐献者,也是河南省本科高校第1个在校大学生捐献者。
老师眼中可爱的华水人
2004年10月22日下午,时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朱清孟和学校相关同志专程看望了勇献造血干细胞的周济同学。朱清孟一见到周济同学就称赞他乐于助人、救死扶伤、无私无畏的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并关切地询问周济的身体状况,嘱咐要静心休养使身体早日恢复。朱书记还特别关照随行的相关部门领导同志在今后一段时间,要从学习上、生活上多方给予照顾,有困难学院要全力帮助解决。朱清孟在听到医务人员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详细讲解后,再一次感叹地说,这是一件很好、很有意义的事,没有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做不出这样令人称赞的善举的。朱清孟还说,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群体,有着特殊的社会号召力,只要多涌现出像周济这样的好青年,人人多一份爱心、多一点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将更加美好。
朱清孟前往医院看望周济同学
周济向学校党委及朱清孟和关心他的学校各级领导表达了感谢之意,并感谢学校对他的培养教育。他腼腆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学校对我教育的结果。相信其他同学遇到这种情形也会这样做的。”
时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团委书记费昕回忆,2004年10月,河南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一位张姓工作人员当时为安排周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打电话找到他,谈到了当初与周济联系,准备动员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候的忐忑心情。她说,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到目前为止,全河南省配型成功的数量也才10余例,但就这10余例,也仅仅做了8例,余下那几例,都由于捐献者临时改变了主意,拒绝捐献而让移植计划流产。这也就意味着那几位本可以活的白血病患者没有了活的机会。她说,她无意去指责那些临时改变主意的人,因为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确实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气,很大很大的决心来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她告诉费老师,当她拨通电话动员周济的时候,她做好了进行艰苦地说服争取工作的准备,但她真的担心周济会成为又一个临阵退缩的志愿者。让她没想到的是,周济知道情况后没有丝毫的迟疑,非常坚定地表达了自己愿意捐献的态度。她说,感谢你们学校培养出了这么好的学生!费老师谈到,“说实话,那一刻我真的很开心,真的感到很光荣!我为我们学校能有这样的富有爱心的同学感到自豪和骄傲!”
费老师谈到,隔了一日,我见到了周济。说实话,他是个很普通的学生,其貌不扬,属于放到人群中就再也找不到的那种普通人。在和我这个陌生人说话的时候,还显得有那么一点腼腆。我问他“你为什么没有退缩,为什么那么坚定”?他笑了,笑的非常朴素,半低着头坐在我面前,只说了一句话:“没什么,应该的,不管是谁都会那么做吧!”我又问他“听说捐献造血干细胞要让身体内的血液在体外走两个循环,你不怕吗?”他依旧笑的很朴素,抬起头说:“有点怕,但我相信科学!况且通过捐献还能救活一个人呢,想想这个,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费老师谈到,“在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了老作家魏巍的那篇名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不敢随便的说周济就是华水最可爱的人,但我想,用可爱的华水人来评价周济,应该一点都不为过吧!”
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周济还积极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工作,加入了关注白血病病人的志愿者团队——“造血干细胞捐献之家”,在社会上积极宣传让大家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号召更多的人关注血液病患者,同时向捐献者讲述自己的亲身捐献经历。在他的带动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有近百名学生成为干细胞资料库的义务宣传员。周济根据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捐”,从配型成功后的体检、高分辨检测,到注射运动剂、四个小时的采集过程,同时根据自身感受,向前来咨询的市民讲解,当听到有人问捐“骨髓”是不是要在腰上打洞的问题时,周济挽起自己的袖子,指着臂弯处说:“根本和腰没关系,就从胳膊上扎一针,像献血一样,血液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把造血干细胞分离出去,剩余的血仍然回输到你自己身上。你要问疼不疼,我告诉你,疼,就像蚂蚁夹了一下!”“我可以告诉你,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像你想像得那么可怕,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就是献血。”生动的讲解,给前来咨询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5年5月一天,周济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冯新玲的床前,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宽慰这位新加入捐献群体的同伴。
周济告诉笔者:“在采集的4个小时里,会出现轻微的头皮、嘴唇发麻的症状,但是一点都不严重,完全能够忍受。”捐献完造血干细胞后,他在学校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开始上课,并参加了体育课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男子1000米的长跑测试。“捐献这么多年,我的身体一直挺好的,连感冒这些小病都很少得,如果别人怕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有影响,来看看我,保准就放心了。”
本心乐善 后爱无穷
周济在谈对慈善的理解时,说到家庭环境对他个人成长影响很大,尤其是他的父亲,周济的父亲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善良人,经常乐于助人,在日常生活中,父亲在一些事情方面,宁愿自己吃亏也不会让别人吃亏。在父亲的影响下,周济也热爱上了公益,所以在接到红十字会通知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周济就先后担任辅导员老师助理、班级团支书,热心助人,帮助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以一个平凡大学生的实际行动折射出当代大学生道德思想品质的光辉。2006年暑期,周济参加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组建的赴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调镇社会实践队,并在当地义务支教。
2015年7月,周济已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8年,在和笔者的谈话中,笔者了解到,周济现在做自己事业的同时,仍不忘对慈善的关注,尤其是他一直在关注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周济说道:“有时候我们局限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就不会知道身边还有很多人过得很不好。”现在他一直在关注一个家庭——两个孩子和瘫痪在床的爷爷,而目前两个孩子还在上小学,而爷爷生活又不能自理,所以生活很艰难,日常生活中,两个孩子的姑姑会定时给孩子们做饭,然后把饭冻在冰箱里面,周济说有一次去看望他们的时候,冰箱里的饭菜都已经不能再使用。这些日常关注的点点滴滴也在心底让周济对弱势群体有了很多的关怀和同情。慈善也便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因为责任,所以关怀。周济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传递着正能量,也告诉人们,不忘初心,在生活中才会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才会在社会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使微不足道,但却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