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科研办公室 审核:孟治刚
桂香盈袖,学风正浓。2025年10月29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学院8116会议室举办了“翻译中国——内容、原则与方法”专题讲座。本次专题讲座由外交学院武波教授主讲。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世杰主持,学院研究生导师、青年教师代表及全体研究生、本科生代表到会聆听。

讲座伊始,武波教授以“文化自觉”与中国梦为切入点,指出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通过翻译传递中国文化的深层价值已成为时代命题。他以“让古老文明照鉴未来”等英译实例向同学们展示,作为专业从业者应当如何通过文化内涵诠释翻译实质。随后,武波教授引用《周易》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经典名句,阐释了“文化”一词的深厚历史渊源,并介绍了中国文化史两条主线与三纲六目九宫格,援引翻译实例。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时,武波教授提出,文化传播需要“领航人”(navigator),即具备“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三重素养的译者——既要有领袖的格局,又要有父母的关怀与师者的智慧。此外,在翻译原则方面,武教授提出“内外有别”的重要理念,指出“实话”乃是中庸之言,需依据对象、时间与语境灵活调整。
讲座期间,武波教授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和交流。针对大家提出的翻译难题和疑惑,武教授结合自身研究与翻译实践耐心解答,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最后,李世杰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武波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刻,案例详实生动,不仅系统介绍了中国古典文化核心要义,更深入阐释了翻译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同学们在翻译实践中精准把握中国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讲座在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