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承办的“修辞创造与汉语发展演进”
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供稿:闫亚平
2021年11月6日,由中国修辞学会主办、我院承办的“修辞创造与汉语发展演进”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修辞学会 2021 年年会”在腾讯会议顺利举行。副校长李仰智教授,院长党兰玲教授,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吴礼权教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大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索教授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等近20位专家出席了本次大会,来自全国各高校近200名师生参加了此次大会。
会议初始,李仰智表达了对各位专家、来宾的热烈欢迎,同时也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我校和我院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情况。随后,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吴礼权对中国修辞学会的发展历史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中国修辞学会自成立以来取得的不同凡响的学术效果。
第一位发言嘉宾是北京大学孙玉文教授。孙玉文以“汉语史学科建设问题”为题,梳理了汉语史学科创立和发展始末,结合该学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必须加强汉语和汉字、文言和白话关系的研究,必须区分概念和语词,必须加强汉语形音义的综合研究,必须加强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各分支学科的内部联系以及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相互联系的综合研究,必须加强汉语史各分支学科跟语言学其他专业和文学、文献等相关专业的合作,互相启发,互相切磋,联合攻关,形成新的学科研究方向、新的交叉学科,特别指出了汉语修辞的动态发展性和汉语修辞史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位发言嘉宾是武汉大学罗积勇教授。他以“骈赋律赋中隔句对的韵式演变研究”为题,以历史发展为脉络,梳理了骈赋律赋中隔句对的韵式演变规律,总结了押韵方式从随机押韵发展到服从于偶数句句末押韵,到骈文中的四六隔句对,再到律赋中有规定固定的律部,并对其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以个案的方式生动展现了修辞现象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三位发言嘉宾是复旦大学康志峰教授,他以“语用修辞学视阈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为题,先从语用学、语用学与翻译、修辞学、翻译修辞学、语用修辞学和语境与翻译几个方面统筹介绍,接下来主要从语用修辞学的角度讲述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指出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这种手段的实现离不开修辞。
第四位发言嘉宾是四川大学杨光荣教授,他以“论修辞学纲领”为题,指出要吸收西方的理论成果,融会贯通,将修辞、逻辑、语法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化繁为简的新式研究,并展望了如何在世界修辞学界构建中国修辞学的话语体系。
第五位发言嘉宾是河北大学郭伏良教授,他对马来西亚著名华人作家戴小华《忽如归》的语言艺术特色进行了多侧面探析,并总结指出语言艺术特色是作家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在体现,它的形成是诸多因素长期影响积累的结果,于作家生活的社会、时代、家庭背景、创作理念、个性气质、事业情怀等密切相关。
第六位发言嘉宾是北京师范大学孙银新教授,他以“现代汉语词汇与通感”为题,从现代汉语词与通感的关联、现代汉语词汇中通感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现代汉语词汇中通感形成的词族以及现代汉语词义通感类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对现代汉语词义通感类型及转化形式一一进行举例分析,归纳了通感对词的创造和词义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七位发言嘉宾是来自广西大学的温科学教授,他以“西方话语博弈的修辞逻辑”为题,主要从语言博弈的修辞渊源、西方话语博弈的修辞逻辑、西方话语博弈的修辞认知逻辑和国际话语博弈场的西方修辞逻辑嫁接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温教授指出,我们应当在学理上加以剖析和解开西方舆论的假面具,才能在实践中进行有效反击,在国际话语博弈场上做令人尊敬的、“合格”的对手。
第八位发言嘉宾是来自暨南大学的陈毅平教授,他以“中国文学外译篇章修辞研究——以《西游记》两个英译本为例”为题,对两个译本的选篇和整体翻译、标题翻译、注释、修辞格脚注等进行了多方面对比,强调中华文化走出去和文学作品走出去的必要性,表达了其对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国门的信心。
下午分小组报告,来自大连大学的李索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的祝敏青教授、海南师范大学的段曹林教授、黑龙江大学的殷树林教授、河北大学的蒋静忠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洪爽副教授、宜春学院的彭友明和耿宏伟副教授、齐齐哈尔大学的曹婧一博士和我院闫亚平副教授等16名学者作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
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大连大学人文学部部长张祖立教授主持闭幕式。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孙玉文教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卢烈红教授和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正考教授分别作了总结发言。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吴礼权对此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我校和我院对此次研讨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我院院长党兰玲再次对各位专家的指导与支持致以诚挚的谢意!
此次学术研讨会涵盖了汉语修辞史、修辞学理论革新、修辞与汉语词汇和句式的发展演进、汉语书面语修辞特色、不同文本修辞、翻译修辞以及修辞为中国语文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汉语本体研究与汉外翻译研究相结合、兼顾古今,深具广度、深度与创新度,充分展现了学者们对汉语修辞学的新思考。这不仅对推动中国修辞学的繁荣与发展深具重要学术价值,对促进我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和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发展也有着重要而非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