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基础
(一)行业背景和人才社会需求
1、行业背景
俄语是目前世界上三大语言之一,是联合国六个官方语言之一,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及未得到国际承认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的官方语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的少数民族正式语言之一。直至1917年,俄语是沙俄的唯一官方语言。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时期,俄语也是每个成员共和国的主体语言。1991年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之后,独联体国家鼓励使用他们本国的母语,从而扭转了俄语独大的状况,但是它作为大部分东欧和西亚国家沟通的角色不变。
在20世纪,俄语广泛被华沙条约的成员学校使用,这些国家包括波兰、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但是,现在的年轻一代通常都不流利,因为俄语不再在学校使用。此外,由于受到苏联影响,一些亚洲国家,譬如老挝、越南、柬埔寨和蒙古,依然会教授俄语。而在阿富汗的几个部落,俄语仍然作为混合语被使用。
在以色列,至少有750,000的前苏联犹太移民使用俄语(2000年人口调查)。以色列的新闻、网站及出版物亦经常使用俄语。
在北美洲,有相当大的俄语社区,特别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市区如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多伦多、迈阿密、芝加哥和克利夫兰郊区的里士满高地。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调查,美国有1.50%的人口说俄语,即大约420万人,在美国排第十位。
从20世纪的初期开始,欧洲亦有不少讲俄语的移民。德国、英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希腊和土耳其讲俄语的社区共有三百万人。
目前世界各国的重点高等院校都设置俄语专业,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虽然俄罗斯族人口在俄罗斯占了78%,在白俄罗斯占10%,在哈萨克斯坦占26%,在乌克兰占17%,在吉尔吉斯斯坦占9%,在摩尔多瓦占6%,在阿塞拜疆占2%,在乔治亚占1.5%,在亚美尼亚及塔吉克占了不足1%,但是以俄语授课的学生在俄罗斯占了97%,在白俄罗斯占75%,在哈萨克占41%,在乌克兰占25%,在吉尔吉斯斯坦占21%,在摩尔多瓦占7%,在阿塞拜疆占7%,在格鲁吉亚占5%,在亚美尼亚及塔吉克占2%。除非政府尝试减少以俄语教授的科目,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仍然有以俄语教学。
在中国,使用俄语的人口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的满洲里、额尔古纳等地俄罗斯族聚集地,并使用俄文。
20世纪50年代,与苏联结盟的新中国掀起大规模学习俄语的热潮。当时,人人都能说上两句“达瓦里西”(俄语“同志”的中文发音)、“哈拉哨”(俄语“好”的中文发音)。“在那个时代,我们常常说外语是政治、外交的晴雨表。两国关系好,这门语言就热;不好,语言就冷。我国的外语教育出现了‘俄语一边倒’现象,也造成了两国关系骤冷后俄语人才过剩的问题。”原洛阳外国语学院王铭玉教授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黑龙江为主,辐射许多省份的对俄边贸带动了俄语人才市场需求及对俄语人才的培养,使大批中国人再次进入高校和“速成班”学习俄语。路边小贩兜售的简易俄语会话手册(用中文发音注释俄语词句)风靡一时。人们学俄语的动力从政治因素过渡到经济因素。但由于边贸的不正规发展,这股骤热的俄语潮仅维持了几年。
2005年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中俄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有力地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贸易的交流。为了加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确定将2009年作为中国的“俄语年”,将2010年作为俄罗斯的“汉语年”。2009中国“俄语年”和2010俄罗斯“汉语年”是继两国“国家年”之后为推进中俄世代友好、促进战略协作的又一大型国家性活动。此次中俄“语言年”的举办进一步巩固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深化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夯实了中俄友谊的民间基础,尤其是促进了俄语和汉语在中国和俄罗斯的推广与传播,为我国的俄语教育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再次激发中国人学习俄语的热情。
中俄两国都坚持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都清晰确立了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两国又互为最重要、最主要的优先合作伙伴,互相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高层交往空前频繁,务实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合作日益密切,人文交流蓬勃发展。 尤其是欧美实行并加大了对俄罗斯的制裁,目标瞄准金融、军事和石油三大关键领域意图打击俄罗斯的经济,逼迫普京就范,正遭西方孤立的俄罗斯正向中国企业招手,希望找到中国的合作伙伴,巨大的商机呈现在中国人面前。今年中俄两国签署的 30年期总价值4000亿美元——被称为俄气“史上最大一单”的天然气购销合同,将中俄经贸领域的合作推到了世界瞩目的前沿。以此为标志,中俄贸易迎来了宽领域、全方位、宽格局的全面发展契机。“当前在俄罗斯兴起一股中国热,俄官方不断释放大量加强和中国合作的信息。” 中俄经贸在5—10年内存在四大新机遇——远东开发、投资合作、金融合作、服务贸易。当下,俄方正加快远东开发步伐,希望中国成为“向东看”的领跑者,俄方支持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欢迎中方参与远东开发。在投资合作中,俄罗斯十分看重与中国的投资合作,为了扩大吸引外资,2012年以来,俄政府已经出台22个经济发展路线图,其中有12个与投资环境有关,俄政府明确表示希望将中国的资金引入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领域,还表示将为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改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保护中国投资者在俄境内的合法权益。中俄的金融合作也已经进入了快车道,绥芬河市去年被批准成为中国首个卢布现金使用试用点,中俄多家银行已经建立起了信贷关系。服务贸易方面,2012年俄入世后明确表示,逐步开放服务市场,发展服务贸易,这将有助于改变中俄经贸的增长模式,提高合作水平。
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稳步推进以及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双边经贸合作快速稳定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能源、科技、通信、金融、交通等各领域合作全面深入开展。经过双方共同努力,目前中俄已互为重要的经济技术合作伙伴。从今后长期发展趋势看,经贸合作将在两国战略协作关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中俄关系中最活跃的催化剂。中俄人文、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也越来越广泛、活跃。 所有这些,都要求有懂相关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俄语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参与。因此,我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立以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俄语专业,构建覆盖面广、针对性强、设置合理、规划科学的俄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文化视野开阔、知识结构新颖、富创新精神、竞争能力强,熟练运用俄语语言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各类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这既是促进两国交流与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符合两国政治关系健康发展的需要,对促进两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人才社会需求
近年来,中俄在关系稳定、政治互信、战略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了在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在航天、石油、核电站等领域的一大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正在实施,科技与教育领域的合作也逐步深化。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由边界贸易、劳务输出发展到科技、文化、教育、军事、旅游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中俄经贸合作也迎来重要机遇期。其突出表现在有利于中俄经贸合作的因素不断增加:两国已建立起一整套的谈判机制与双边关系发展的条约,两国高层交往已机制化;两国经济快速发展;两国关系更加务实,特别重视经贸合作的发展;经贸合作已进入快车道,1992年至2001年,双方贸易额为一百亿美元,2002年至2004年,超过了两百亿美元,2007年近五百亿美元,2010年双方贸易额达到600—800亿美元。随着双方经贸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宽与质量的逐步提高,两国经贸合作的机遇将更多,空间将更大。
中俄在各个领域飞速发展的合作突显出掌握俄语和汉语的专业人员的必要性,同样,对掌握这些语言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也急需多元化的俄语人才。为此,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俄语”也随之快速升温, 在我国,学习俄语的人员和教授俄语的学校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近几年,山东省有五所大学开设了俄语系,全国有近60所大学新开设了俄语专业。根据教育部的统计,目前约有一万多名大学生在100所大学中学习专业俄语。同时,在300所学校中还有近4万人把俄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学习。
2001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黑龙江大学的基础上创立了若干个“俄语中心”。这些“中心”经常组织各种普及和推广俄语的活动,包括为教师和俄罗斯语言文学家开办进修班和研讨会,以及举办俄语比赛等。
在我国的中学里约8万多名学生学习俄语,而在小学学习俄语的约有3000人。教授俄语的地区分布在黑龙江省、山东省、吉林省、辽宁省、贵州省、湖南省、安徽省、河北省、四川省,以及直辖市北京、上海和重庆,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等等。据估计,在中国教授俄语的中学约有240多所。
在实施2005年11月3日签署的《俄罗斯联邦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国学习俄语和在俄罗斯联邦学习汉语的协议》框架内,以及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倡议,自2007年9月,在首都的三所中学内开办了俄语教学,这三所中学分别是:北京潞河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和北京市二中。
在我国有很多社会组织也在积极地活动着,这些组织把俄语教学与学习领域的专业人员、翻译人员、文学研究人员、学校的俄语教师们都联合到一起。1981年成立的中国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联合会发行了一系列专业性教学出版物 —— 《俄罗斯语言在中国》、《中学俄语》和《俄罗斯文学》。另外,中国普希金研究会、俄罗斯与苏联文学研究协会、俄语(外语)教师联合会等也十分活跃。
从事研究大学俄语教材及课本的主要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黑龙江大学。针对中学学习俄语的统一教材始于1977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出版。
在我国还出版发行了很多俄语信息资料。“新华社” ( www.russian. xinhua. net.com ) 和“人民日报”每天都会在网上刊登俄语信息栏。俄文月刊杂志《中国》已经连续出版了三年,经常发行的刊物还有俄文杂志《大陆桥》和《伙伴》。黑龙江大学出版了远东经贸导报《中国:经济与合作》。自1999年以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都有俄语广播。去年三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出版了第一期杂志《中国呼吸》。还有很多俄文网站,其中包括www.china.org.cn, www.cri.com.cn等等。这些网站不仅向用户提供新闻信息,而且还让他们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主要报道。
目前,中俄双方的政治经济合作日益紧密,政府及民间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与文化交流合作日趋广泛,两国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步伐明显加快,边境和地区经贸合作充满活力。我国企事业单位对俄外经外贸的开展、技术的引进、文化交流与政务交往、法律事务的往来等活动逐年增多,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各个领域急需大量具有良好的俄语语言运用能力,又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国际法、涉外旅游、工程技术等专业操作能力的的实用技能型俄语人才。近几年随着我国与俄罗斯,独联体及东欧各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交往更加频繁,国家对俄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而在河南省开设俄语专业的高等学校只有两所,而培养具备科技、工程、经贸、旅游等专业知识俄语人才的高等学校目前还没有,这必将给河南的国际经贸合作与国际业务带来诸多不便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开放的河南需要走向世界,发展的世界也需要了解河南。俄语在为河南和世界的接轨过程中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河南走出去的俄语人才,必然对河南的开放和发展,对河南走向世界、实现中原崛起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专业现状
1、基本情况
我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熟练的俄语语言技能、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经贸专业知识,能在相关部门和领域熟练运用俄语和母语从事翻译、外事、外贸、教育、管理、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我校外国语学院于2010年申请开设俄语本科专业,2011年首次招生。目前已经招收四届俄语专业本科生,共计招收学生130人:2011年招收新生28名,新生报到率为93%;2012级新生招生28名,新生报到率为93%;2013级新生招生52名,新生报到率为87%,2014级新生招生29人,报到率97%。
2、课程体系
俄语专业根据学科定位,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大纲》要求,依据学校教学计划的修订原则,制定了俄语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限选课、专业方向任选课等课程板块,以及笔译实习、教育实习、校外工程认识实践、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社会实践(含"两课"类社会调查)、军事训练、毕业论文等。
俄语专业对开始讲授的每一门课程都编写了课程教学大纲,对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要求、教材和参考书目等都有明确规定。
俄语专业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课程组成,另有第二外语、翻译实习、口译实习、毕业论文及社会实践等,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及专业任选课,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创新性”的综合课程体系。
必修课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旨在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和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专业基础课由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和专业知识核心课程两部分组成。课程内容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
选修课分为专业方向限选课和专业任意选修课。工程方向和商务方向课旨在使学生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国际经贸与商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发展学生个性和发挥其特长,突出我校俄语专业在工程和商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特色。教学计划中安排教学活动总学时共计2572,其中理论学时2228,实践教学合计334学时。
3、师资队伍
目前,俄语专业专任教师4人。其中,副高职称1人,占总数的25%;拥有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3人,占总数的75%。此外,还聘请了专职外教3名。我校俄语教师语言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学缘知识结构合理。
本专业教师科研方向明确,自本专业成立以来,在国内外各级各类刊物共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章五篇,已结项或在研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七项。
本专业拥有一支朝气蓬勃、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教师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都非常热爱教育事业,在教学及科研上不懈努力,能够积极为教学及课程改革献力献策。因此,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乐观而光明。
存在的问题是这些教师除了承担俄语专业教学任务,还为合作办学对外汉语专业俄语地区方向学生上课,师资严重短缺,远远满足不了专业教学需求。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立品牌”的办学理念,确立“以人才立专业,以教学育专业,以科研兴专业,以特色强专业”的专业发展策略,围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强化人才培养,培养俄语精、专业通、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俄语人才;以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划为依据,根据地方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坚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立足俄语,涉及水利、商务,打造特色专业;以“规模适度、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强化特色”为原则,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更高、学术造诣更深、梯队明显、人员稳定、素质优良、中西合璧、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扩大对外交流,提高办学层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尤其是精品课建设;提升科研档次,扩大科研成果,积极开展对俄特色研究;到2017基本形成专业结构合理,特色专业优势明显,专业内涵建设逐步深化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新格局。
(二)人才培养目标
俄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熟练的俄语语言技能、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经贸专业知识,能在相关部门和领域熟练运用俄语和母语从事翻译、外事、外贸、教育、管理、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建设内容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立品牌”的办学理念,确立“以人才立专业,以教学育专业,以科研兴专业,以特色强专业”的专业发展策略,围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强化人才培养,培养俄语精、专业通、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俄语人才。扩大对外交流,提高合作层次。立足俄语,服务河南,辐射全国,走向俄罗斯和独联体。
(二)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1.招生规模
俄语专业现有学生总数已达130人,师(含外聘)生比1:19,这样的师生比对外语教学来讲是比较合理的。自2015年起保持并适当增加招生人数至每年60人。
2.师资队伍
经过建设,力争专任教师数量达到6-8人,提高副高以上职称教师40%以上,博士不少于4人。通过在职攻读学位、国内外研修访学、短期培训、参加各类研讨班等形式,提高现有师资的教学科研水平能力。采取对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对校外知名专家“特聘与引进并举”的措施,广纳人才,提高俄语专业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有计划的选派系内教师到国外学习或工作,打造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继续大量聘任外籍优秀教师。
遵循“稳定、提高、引进”原则,重视和加强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稳定并扩大现有的教师队伍。提升现有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水平。要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教师到国内外学校攻读更高学位;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内外大学做访问学者;根据学校政策和专业发展情况,定期派教师外出学习,实行学术休假制度。积极派教师参加本专业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和各种科研教学培训,提高师资水平。与高级外聘教师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在科研和教学上给与及时指导。采取更加灵活的方法,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积极引进“双高型”教师。
3.学科、专业建设
凝练学科方向和建构学科队伍。尽快明确教师的学科方向,做好教师的学科归队工作,使教师人人都有研究方向,个个都有学科归宿,同时,采取内部提高和对外引进的方法,加大培养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力度;加快与俄罗斯或独联体国家高校建立校级合作关系,通过1+3或2+2方式联合培养双学位俄语专业学生。把俄语专业的建设与我校的特色结合起来,即把俄语与水利、商务结合起来,突出发展水利俄语、商务俄语的特色。
4.人才培养
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支撑,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基础为本,应用为先,强化专业,突出特长,综合发展,重在能力”的教育理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工程、商务俄语特色,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为主要途径和内容,突出实践教学和实用能力培养,培养俄语精、专业通、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俄语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推行学分制下的“本科生导师制”,“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科研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转变学习观念,从而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依照“素质+能力+专业”的培养要求,合理安排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文化课等课程比重和内容结构的关系;突出语言实践课程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缩小培养与需求之间的距离;大胆使用外教,大幅度提高外教承担课程比例,实施强化教学。
5.科研建设
树立“人人要搞科研,人人能搞科研,人人搞好科研”的意识和信心,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求发展”的理念,遵循“明确方向,注重特色,突出重点,强化创新”的原则,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建设一支水平高、结构合理、有协作精神的学科梯队;形成优势明显、特色明显、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加大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积极发挥其作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申报课题、开展学术交流、研讨等。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与激励机制,采取引导、帮助、支持、激励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广泛开展改革研究和改革实验,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增强教师对教学改革成果的培育意识、应用意识,把教学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促进教学改革的科学思路、推动教学建设的实际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行为。建立与俄罗斯高校的合作,与俄教师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开展联合科学研究。
6.课程建设
课程设置遵循“先进、有用、有效”的原则,以协调发展知识、素质、能力为核心,积极开发新课程、改革旧课程,全力打造时代特征突出、课程结构合理、课程比例协调,符合高素质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上,注重专业主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增加选修课比例,在高年级中开设学科方向明显、与学生未来就业联系紧密的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扭转传统课程偏重认知,忽视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积极引进俄罗斯优质课程资源。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争取近几年建成至少一门校级精品课程,以精品课带动其它学科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未来三年以内,完成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语法、俄汉互译等4门核心课程建设。
7.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俄语专业都是零起点,打好语音、语法基础是学好俄语关键,首先要变“重讲解”为“重操练”教师始终要把专业基本功训练放在首位,根据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薄弱环节,通过师生问答、小组讨论、复述总结、训练测试、强化阅读、短文写作等形式精心组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找到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同时辅以必要的讲解或个别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其次,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注重课堂教学的启发性与引导性,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精心设计课外活动,注重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学生学习、思考、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加强主要教学环节监控,提高教学质量,力争未来两年专四过级率达到90%,良好率达到30%,优秀率达到10%。 配合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院校学生处、团委配合组织学生开展诸如各种竞赛、俄语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俄语课外活动。再次可有效利用网络、多媒体、学唱俄语歌曲、学习俄文打字、看俄语电影等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设置校园俄语调频广播和俄罗斯电视节目,营造校园俄语学习氛围
8.对外交流与合作
抓住大好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尽快建立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些讲俄语国家的高校合作与交流,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搭建中俄教师联合教研、联合科研、互助教学、学术研讨的合作交流平台,提升教研、科研档次。通过互换留学生的方式为学生的留学提供机会;鼓励老师参加国内外相关的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达到开阔眼界,更新知识的目的。
9.俄语教材及图书资料的建设
搞好教材建设工程,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使教学内容和教材更贴近和符合人才培养要求;鼓励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专业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进一步添置俄罗斯文学、俄语语言学、翻译等方面的图书,增订原版俄文期刊,扩充图书资料,购买俄语专业各个年级及四、八级试题库服务于学生并充实学院资料室俄语资料建设;加强与校图书馆沟通订购重要的与俄语学习和研究相关的书籍、杂志以及期刊以方便教学,为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提供保障。
10.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本专业特点,多渠道多途径实现校企联合,加快在省内或它省建立一批稳定的、专业符合度较高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认真执行学校关于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规定,开设论文写作课程,对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知识及技巧培训,从及结合俄语专业的特点,制定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在确定指导教师、明确选题的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等方面明确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意识。导师分配、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到最后归档,教师环环严把质量关,全程指导。
四、建设保障措施
为确保俄语学科长期稳定的发展,相关保障措施如下:
(一)明确树立以教师为本、以本科教学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具体内容的基本思路,为俄语专业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领导、先进的办学条件和充足的经费保障。
(二)完善科研奖励方法,鼓励老师多出成果,尤其是有影响力的成果。
(三)加强与高质量学术刊物的联系与合作,为教师发表论文搭建学术平台。
(四)加强与国内外有关院系和学术机构的联系,为教师学术交流创造条件,尤其是国家级的学术会议,开阔教师眼界和思路;
(五)尽快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独联体国家大学建立校际联系,选派教师出国进修或攻读学位,为教师创造最好的条件,实行优惠措施,减轻其经济和心理压力。
(六)健全青年教师导师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或承担科研项目,鼓励并选派老师到国外进行研修项目。
(七)加强对学生党、团、学生会工作的关注与指导,在组织上形成机制,以确保第二课堂活动的有序、健康、蓬勃发开展。
(八)重视学院俄语网站及电台建设,以网站为平台搞好师生间,学生间的沟通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