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和选拔作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结合学校实际,现将开展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校内选拔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要求
(一)参赛对象
凡我校全日制在籍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成人教育与在职教育)都可申报作品参赛,团队负责人必须由2021年7月1日以前仍在籍的学生担任。
(二)作品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一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专科生作品、硕士研究生作品。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挑战杯”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三)作品类别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原则上每篇在8000至15000字之间,鼓励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申请参赛。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二、申报数量
各学院在充分发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认真选拔后推荐作品(集体项目以第一作者所在学院作为申报单位)参加全校决赛。根据各学院教师队伍现有博士及教授的总数,确定各学院参加决赛的作品基数,基数为作品最小个数;上限不超过15件。
10件:水利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电力学院
8件:环境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水资源学院
5件:建筑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材料学院、乌拉尔学院
鼓励学生挂靠钢结构与工程研究院、黄河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所、广谱哲学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水文化研究中心、自动化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申报作品。
三、日程安排
整个大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一)初赛(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
本阶段主要进行大赛的策划、准备和宣传,启动系列培训,进行项目推介,并完成初赛选手组队报名工作,进行初赛预审,确定复赛队伍,并提出改进意见;
初赛作品请提交《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以及参赛类别的作品书纸质版各一份,同时提交电子版。
(二)复赛(2021年1月至2021年2月)
本阶段主要进行大赛的深入培训、各参赛团队交流探讨、信息跟踪等工作,组织复赛评审,最后确定决赛团队;
复赛作品请提交完整的参赛类别的作品书纸质版一份,同时提交电子版。
(三)决赛(2021年2月至2021年4月)
本阶段主要进行大赛的后期培训,各参赛团队的信息跟踪,组织终审决赛答辩评审和项目展示。选拔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省及全国竞赛,进行作品完善和文本制作;
决赛作品可在复赛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后重新提交,也可使用复赛作品版式。
四、奖励与激励
1.通过学院初赛的作品,约有60%左右的参赛作品在学校决赛中进入终审环节。参赛的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2.对于所有获奖作品,学校将向作者颁发证书,并依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给予获奖同学、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相应的奖励。
3.竞赛以学院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学校比赛最高荣誉“挑战杯”为流动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院;设“优胜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六名的学院;另设优秀组织奖若干。各等次奖项计分方法如下:
(1)凡上报作品数量达到要求的学院均计100分,多报不加分,达不到要求下限数量的酌情扣分。
(2)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加分不重复计算。
(3)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特等奖的个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若获奖等级和个数完全相同,则名次并列。
五、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竞赛活动的重要项目,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好安排部署,成立活动组织机构,切实做好竞赛各项工作,保证作品质量。
(二)广泛发动,加强宣传。坚持以育人为宗旨,大力开展竞赛的宣传工作,把握正确导向,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到竞赛活动中来,形成浓厚的活动氛围和舆论氛围,通过竞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深入发展。要先期组织开展院内活动,发现人才,挖掘项目,组织学生进行调研,使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三)其他未尽事宜,请联系校团委创新实践部。
联系人:黄立赫
联系电话:69127468
邮箱:370299367@qq.com。
共青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委员会
2020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