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7 12
集体智慧定方案 摩拳擦掌待开工
今天是我们社会实践的第二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勘察这里的地形,分析这里的地质构造,选择大坝的坝址,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初步的施工方案。
东尚村是浚县出了名的“火龙岗”,一年四季靠天吃饭,尽管人均耕地3亩多,但由于严重缺水,群众生活依然非常艰苦,随着粮食价格的下降,农民收入不但不增,反而还有下降的趋势。
在东尚村驻村的团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杨毅副主任和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工地,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热情如火,忙前跑后,有人测量地形,有人研究地质结构,有人勘测地基,有人进行计算分析,有人还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专业书籍查阅有关资料。经过分析,大家认为该地区地下土层渗水性较强,需要加深坝位、延长坝体,施工难度较大。回到驻地以后,费书记又和大家一起认真讨论了关于地质情况、土石方预算、施工细节等方面的问题,直到晚上9点半钟,终于初步确定了一项可行性强、既经济又实用的施工方案。
7月12日,天刚亮,大家就起床了,穿衣的时候、洗脸的时候,大家还谈论着昨晚初步确定的方案,包括一步步的细节问题,努力使方案逐渐趋于完善。不到六点钟,费书记便带着几名队员拿着测量工具赶到了坝址,做进一步的勘察测量,其他几位队员参考着材料开始了施工预算,开饭时间过了好久,大家才回来。嘴里嚼着饭菜,可讨论还在继续。饭碗刚放下,费书记便又匆忙带着几名技术骨干去和驻村工作队、村干部进一步商讨了。
由于材料准备、施工设备、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局限,我们制定的最优方案难以按预计的实施,为保证工程质量,即经济又有效,费书记又领着大家多方考虑、反复修改,最后将第三套方案确定为最终执行方案。
浚县白寺乡东尚庄村储水坝工程施工方案
经实地考察,原有是一座50—60年代修筑的简易土坝,上游面是0.3米厚的石墙体,由于年代己久,加上没有维护,现石头松动,接缝裂开,坝体产生很大渗漏。上游处经地质勘察,发现在坝前30厘米以下是含细石量较大的、遇水膨胀的青粘土,其渗水性强,所以坝基也存在严重渗漏现象,总体上讲,库区地质条件差,坝体多年失修,己丧失作用。
根据全体队员的讨论,并结合工程总投资、当地施工条件、设备等多种因素,经过多个方案的讨论研究,现采用以下方案:在原坝体前开挖1米深、10米宽、30米长(坝长)的基坑,进行地基处理,用粗骨料压入粘土,夯实,形成垫层区,再砌筑0.5米宽的砌石墙体。在心墙体与原干砌墙之间灌注水泥浆,形成整体,实干砌石部分成为新坝的次堆石区。
在坝前修筑0.05米厚、6米宽混凝土防渗铺盖区,以延长渗水半径、减少渗水量。铺盖区留竖向伸缩缝,缝间用沥青填充。
整个方案开挖约1000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130立方米,工程总造价约5700元,工程完成后能形成25000立方米库容量的小型蓄水水库,基本解决一千余亩、占东尚村所有土地的80%的灌溉问题。
几天忙碌的勘探、设计工作结束了,更为紧张的施工工作即将开始,尽管可能还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但一想到眼前的大片荒滩即将变成有25000立方米库容,能解决1000多亩农田灌溉的坝体水库,大家都热情澎湃,一致表示要克服一切困难,圆满完成水坝的修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