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7 15
山沟里的光明事业
——记我院赴台前县实践队
编者按:他们是我院赴台前县大学生实践队员,他们肩负着台前县打渔陈乡田那里村“共青照明路灯工程”的修建工作,他们肩负着村民们那沉甸甸的期望,冒着酷暑不知疲倦地奋战在工地上。骄阳似火,同样,大学生的热情也如火。现摘录几则他们的活动纪实。
为了夜晚的光明,我们不怕困难
7月10日,我们实践队一行8人来到了台前县打渔陈乡田那里村,由于村里的条件比较艰苦,我们带的生活用品不太齐全,所以大家就到村里去买生活用品。可我们跑遍了整个村子里的商店,才买回来一部分,大家只能几个人共用一个脸盆,衣服洗过以后放在床上晾干,艰苦而有意义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台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我们所住的村里更是贫困,村里的街道由于没有路灯,所以到了晚上整个村里是一片漆黑,晚上行路十分的不方便,所以我们下决心使这里的夜晚明亮起来,让村民摆脱提着手电筒行路的困难状况,使这里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扎扎实实地为农村办点实事,在实践中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也是我们这支实践队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
下午,我们的带队老师刘明亮组织大家一起讨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一方面着手准备铺设路灯,刘老师带2名同学到台前县联系购买路灯和电线,为降低成本,一名队员刘达维还打电话给自己在电业局工作的父亲,问一些关于铺设路灯的技术细节问题,如:电线的种类和品牌,路灯的型号、价格等,还有一部分同学到村里需要铺设路灯的街道进行实地考察、测量;另一方面准备在村里给村民宣传“三个代表”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由于村里的条件比较艰苦,整个村里没有会议室、办公室,我们结合村里的情况,准备在村里的黑板上写上一些关于“三个代表”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我们还准备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开一个座谈会,进行一些交流,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7月12 日,由于台前没有我们所需要的照明路灯,所以刘老师一大早就坐汽车去山东聊城买路灯了。经过一番考察和比较,终于订下了我们这个工程所需要的一切用品,三天后到货。在这两天的工程间隙,我们到该村小学调查了解教育情况,看到的是破旧的教室和桌椅,学生们几乎没见过电脑,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我们到农户家走访,看到的是农民们一张张期盼的面孔,听到的是一声声无奈的叹息,队员们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里的夜晚明亮起来!
一次尊老爱老教育
7月14日,我们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并慰问了打渔陈乡敬老院,该院的田院长亲切接待了我们,并详细介绍了那里的基本情况。随后,队员们与老人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每年节假日,乡里县里都有领导前来慰问敬老院的老人们,给他们带来党和政府的关怀。住在敬老院的所有老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十分满意。一位85岁的赵大娘告诉队员们,她一生无儿无女,度过了战火硝烟的年代,也走过了贫穷的建国初期,一直等到了今天才过上了这样幸福的生活,她不停地说:“还是现在的生活好!共产党真的是我们的贴心人,田院长给我们照顾得真好!”他说到这里,我们的队员才注意到这个一直给我们做介绍的老院长,不到五十岁的他双鬓已经斑白,打渔陈乡敬老院建院十五年以来,他一直呆在这里,像对待自己的亲爹娘一样照顾这些孤寡老人,对自己的父母却难以尽孝。说到这里,田院长憨憨地笑了笑说:“谁叫俺是共产党员呢,党需要我在这里伺候这些老人,我就毫无怨言,再说,这些老人在战争年代都为我们这块根据地(注:这里曾经是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主要活动区)的军队做过贡献,可以说是我们的恩人,我们共产党员理所应当照顾他们,使他们安度好晚年。”句句朴实的话语感动了我们的每一位实践队员,大家都为这位基层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感到由衷的崇敬。
队员们在刘老师的带领之下,把敬老院的各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告别各位老人和田院长,离开了打渔陈乡敬老院。
晚上,队员们聚在一起,商量着回去以后一定要向自己的同学、朋友宣传田院长的光荣事迹,今天,队员们真正明白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更深层次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