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简 报
第( 9 )期
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 07月 18日
★我校“赴四川江油灾后援建服务团”实践活动专题报道
★我校“赴四川江油灾后援建服务团”积极投身当地抗洪抢险工作
千里赴川 参加灾后重建工作
传爱一生 送去我校师生关怀
——我校“赴四川江油市重华镇灾后援建服务团”实践活动专题报道
7月13日上午,在校团委组织部长许磊、校团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卞小华的带领下,经过一昼夜的颠簸,我校赴四川江油市重华镇灾后援建服务团全体成员到达江油市火车站。在车站,08年我校参加“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大学生志愿者杨凯、邓富玉等人热情的接待实践队员。随后,志愿者和实践队员们一起换乘汽车,来到实践地重华镇。
了解详细情况,安排部署任务
由于去年大地震的影响,重华镇的房屋、桥梁、卫生院、学校等基础建筑设施受灾严重。目前,学校、桥梁、卫生院属重华镇在建工程之列。实践队所去学校是重华镇目前唯一一所学校,且中学和小学在一处,小学部目前还在活动板房内上课、住宿。条件虽然艰苦,但队员们没有放弃,经过他们的精心布置,空空荡荡的板房很快变成简单而温馨的宿舍。
下午,重华镇党委副书记康明等党政领导亲切接见了队员们,并和队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康书记指出这是大学生第一次来重华镇开展社会实践,他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对队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表示会尽全力支持我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康书记还详细介绍了重华镇人民受灾前后生活的变化。队员们得知,地震后当地铝矿一直处于停产阶段,镇上古街道几乎全部震毁,这样使得具有“火药之乡”之称的江油市的旅游业损失惨重。因此,实践队与镇政府达成一致,在保证队员安全的前提下,实践队将奔赴在建工程地实地参观考察工程的进展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协助工程队解决相关专业的问题。最后,镇政府安排实践队与重华镇学校教师见面,双方就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兴趣支教等活动内容进行了讨论。
当晚,实践队召开例会,每位队员发言总结这一天的所见所闻,然后队员们依据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对实践计划做了部分调整,并详细制定了接下来几天的实践内容:负责工程考察的队员将赴水库管理站、重华镇卫生院工地参与房屋鉴定、勘测等内容;增加参观海灯法师故居等项目,为本地的旅游业献言献策;在当地学校建立华水——重华素质拓展训练营对当地学生进行培训,同时增加对重华镇小学老师关于素质拓展训练内容的培训,这样对学校以后的发展能起到长久的作用;兴趣小组按计划执行支教,以期培养学生们各方面的兴趣;社会调查方面将从灾区人民生活前后的变化和当地留守儿童、老人的现状两方面同时进行。
在接下来的十余天,实践队将有序地派水利、土木、建筑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赴工程实地学习,力求使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同时也确保每一项工程安全合格的进行,然后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献计献策,以期自己在校所学专业知识能被有效的运用到灾区的重建工作之中。
参观文化古迹,解惑旅游开发
据悉,重华镇保留有老君山古硝洞遗址,被誉为“火药之乡”,这里有海灯大师故居,海灯大师生前的资料也都被完好地保留着。但由于乡镇旅游业发展的种种困惑,重华镇很少为外人所知,镇政府希望实践队的到来能打破这种局面,使乡镇的旅游业能够拨开乌云,蒸蒸日上的发展。
7月14日,镇政府安排当地退休老干部叶大爷带领实践队员参观重华镇的文化古迹及其他旅游开发项目。上午九点,从叶大爷家出发,先后参观了火炮街、黄家大院、海灯故居、公安桥、黄公祠、海灯法师灵古塔等地。队员们了解到重华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历史上舜帝的名字叫重华,为了纪念他,重华人修建了重华祠;明王朝万历十三年,公安桥下的重华堰建成,之后又把重华祠改为了重华寺。另外,重华寺还是海灯大师出家的地方,至今重华镇的人民还完整的保留着他的故居,而海灯园林更是幽深静美,绿林环绕。但是,这些景点分布相对比较分散,乡镇交通不便,各个景点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衔接,如果没有人带领,很难找到这些景点。再加上对外宣传不够,这里的旅游项目不被外人所知晓,但是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实践队员回到驻地后,对这一天的所见所闻进行了总结,每位队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敲定了工作安排:首先收集关于乡镇旅游发展等各方面的资料,然后对重华镇的旅游业发展做相关策划。希望能给当地的旅游业开发献言献策。
参加房屋鉴定,检测水库受损
震后一年多以来,江油市受到破坏的房屋已基本完成修复或重建工作,现在房屋建设正处于收尾阶段,工作任务繁重。7月14日,应江油市房屋鉴定局的邀请,实践队员参与了铜星乡上游水库服务站的房屋鉴定工作。
在房屋鉴定中,实践队员主要参与了观测房屋裂缝、测量房屋间距、检测房屋的危险系数等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实践队员深入居民家中,仔细检测,详细了解了地震后的房屋损坏情况,队员们还运用专业工具,和专业人员一起观测裂缝并讨论裂缝产生的原因,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
在有关水库的调研中,服务团了解到当地政府对水利十分重视,而且各乡镇都有水库,大小水库分别起不同的作用,有的以泄洪为主,有的以蓄水为主。地震中,本市的水库受损不太严重,现都已投入到 正常使用之中。实践队员还前往上游水库和江油市上游水库管理站进行调查,向专业人员询问滑坡的具体情况,学习运用专业知识。
考察排水系统,提出合理建议
7月15日,一直下着漂泊大雨,昔日清澈美丽的重华镇沉浸在沙沙雨声中。早上八点钟,实践服务团开始了对重华镇内的排水设施的考察。从街上走过,人很少,雨水顺着街道两旁地势低的地方匆匆流走。
队员们再次来到公安桥边,由于地震的破坏,原来有三层顶的公安桥现在只剩一层,虽然还不减当年的高大威猛,但是一些地方还是漏水。
公安桥建在灵溪河上,灵溪河是一条专门用来泄洪的河流,它利用消能池和漫水桥来减缓洪水的冲击力。队员们看到,一夜的雨使昔日平静的灵溪河沸腾起来,浑浊的河水夹杂着一些杂物肆意的翻滚着,仿佛随时都会吞噬整个小镇。而下游一些地势较低地段的水位已快接近堤岸,随时都有溢出的可能。08年9月,重华镇在刚刚承受过地震的灾害后又经历的一场历史罕见的大洪水,就是由于灵溪河堤坝不能承受大量山洪引起的,因此,小镇的干部很是焦急。另外队员们观察到,这座小镇里大量的雨水和生活废水都汇集到这条河里,这也是造成此河在雨季不堪负重的原因之一。
下午,一些镇上的干部把一些预制的石板投入到被水冲垮的地段来减缓河水对堤坝的冲击,体现了镇上干部对群众的关心。
经过总结,队员们还发现小镇的排水问题还存在一些隐患,特别是在这种雨多且雨量大的地区,都要建立完善的排水设施,并且还要进行定期的检修和加固工作。排水设施的修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劳永逸的,所以还是建议政府花大力气统一规划好乡镇的排水系统,这才是抗洪的重中之重。
时间紧,任务重,但同学们不会有一点懈怠,他们会更加努力,克服困难,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使每一个人都能为灾区的重建工作做出一份贡献,同时也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能力,把我校“吃得苦、留得住、下得去、上得来”的优良传统展现出来。
奔赴抗洪一线,解救重华险情
——我校“赴四川江油灾后援建服务团”积极投身当地抗洪抢险工作
7月14日以来,江油市连续下暴雨,截至17日早上,该市的降水量已达500mm。重华镇灵溪河水暴涨,多处发生漫堤现象,几处路段已塌陷,抗洪形势严峻。面对紧急情况,服务团临时成立了抗洪抢险工作队。随后,工作队向重华镇政府主动请缨,要求参加一线抗洪抢险工作。
7月15日,雨从早上六点持续到下午五点还没有减弱的趋势,重华镇灵溪河的水位一直在涨,激流的山洪对河堤的冲击一直在加剧。由于灵溪河穿过重华镇向下流,途经重华镇小学,使得镇政府和广大居民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
上午八时,为了尽可能减少洪水对重华镇的影响,实践队开始冒雨对镇上的排水设施进行注意考察。实践队员完成考察工作返回重华镇小学时,学校的老师正在板房前修建一道围堰,防止洪水冲毁附近学校的板房。正在此时,实践队员看到板房旁边不远处正有一股洪水向下倾泻,并且水势汹涌。实践队员见此情景,扔下伞立刻与现场其他村民、老师一起投入到紧张的抗洪斗争中去。水利专业的实践队员在干活的同时充分观察了解情况后,建议大家将围堰改建在山洪流出处,使洪水导向沿灵溪河下游的方向汇入。
水无情,人有情,再凶猛的洪水碰上了团结起来的人民就得束手就擒。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汹涌的洪水终于乖乖的按照大家的预期顺着围堰流入灵溪河中。
7月17日上午,灵溪河水进一步上涨,河堤两岸多处出现险情,服务团抗洪抢险工作队接到通知,马上开赴抢险第一线。到达灵溪河岸,实践队员马上开始了抢险工作,大家冒着大雨,装沙袋,运沙袋,堵决口,与当地的抢险工作人员紧密配合,圆满完成了政府交待的任务。
由于这几日的连续降雨,再加上大家初次来到这里水土不服,几名队员带病参加工作,有的队员在抢险过程中受了伤,但是大家咬着牙都坚持把任务完成。重华镇郭镇长、党政办公室曹主任等当地领导对实践队员埋头苦干、吃苦耐劳的品质给予了高度评价,周围的居民也对大家的工作态度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