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简 报
第(17)期
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 07月24日
★信息工程学院“赴郑州市暑期社会实践团”活动纪实
★信息工程学院“赴郑州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实地调查活动圆满结束
★电力学院“黄河故道生态保护团”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涓涓爱心 情满老人院
青春人生 实践得真知
——信息工程学院“赴郑州市暑期社会实践团”活动纪实
为了响应学校号召、磨练学生意志,增长学生才干,信息工程学院2010年暑假社会实践团共成立五个团队,分别属大学生创新创业、深入基层等主题实践。其中“赴郑州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以“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为主题,到敬老院志愿服务。近日来,随着此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该团不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细雨润物的爱温暖了孤寡老人的心,更通过实践提高了队员们认识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人文素养,真正实现了精神上与老人互动,收获上达到双赢的局面。
经过了岁月沧桑的老人们,毫无疑问,面临着工作能力丧失、自理能力下降、精神生活贫乏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成为了弱势群体。从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中,也可以瞥见其文明程度。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的空间,提供维护。作为当代大学生,传达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理念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本着“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的活动主题,到敬老院志愿服务,以情动人,体现人文关怀,以义工的形式参与敬老院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以了解敬老院运营的问题及困难,了解敬老院内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心理,并对空巢老人社区进行走访,从而达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信息工程学院“赴郑州市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实践主旨。
实践活动由信息工程学院分团委书记石秋华老师带队,为期十天,前期实践团在郑州市银水河敬老院进行志愿活动。在敬老院中,生活上,队员们除了为敬老院老人们打扫卫生,给老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外,还为老人们洗脚、修剪指甲,帮助老人清理秽物、整理个人仪表等。精神上,队员们与老人积极沟通,为老人们表演精心准备的节目。并通过和护理人员的沟通对老人进行了解,一定程度了解了老人的生存现状和心理情况。实践活动后期,该团对郑州市其他敬老院,老年公寓,进行了走访。如颐和老年公寓,书院街老年公寓以及黄河路空巢老人社区,除了对针对那里的老人进行了采访和调查外,也对敬老院的院长和社区主任进行了采访,了解了该敬老院的生存现状和面临问题。此外,队员们还通过与老人家属交流,进一步掌握关于老人的最真实的资料,进而形成了针对郑州市老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对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这一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社会实践活动,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队员与老人之间,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由满怀献爱心的意识到通过与老人之间的了解互动而逐渐产生浓浓亲情的过程。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认真为老人尽心尽力服务的关怀之情,到能够理性地认识到老人的生活境遇与其背后的家庭经济背景,敬老院设施、管理、运营等制度层面的问题的过程。
正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子的风采得以体现。在实践过程中,他们面对生老病死这一自然现象时,更有了一种直面人生、燃烧青春、无悔奋斗的斗志;他们面对抗美援朝老英雄时,更有了一种感恩情怀,而深刻地意识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更有了一种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为老人细心、热心、耐心服务的工作作风;更有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靠课堂上的积累,身处敬老院也能向老人们学习他们的处事态度、历史文化知识;更有了一种面对事物,善于从平淡中发现问题,在认真观察后自我诘问的问题意识。
这一切,正是社会实践激发的精神,是社会实践带来并潜移默化形成的人文素养。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古希腊学者也称“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没有意义”。队员们在对老人们进行关怀和慰问、以爱心温暖孤寡老人内心的同时,通过实践积累了关于老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第一手材料,并通过对这一系列材料的考量,培养了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自身关注社会的情怀,这是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也是教育的立意之一!
实践队负责人表示: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让其在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热点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实践的意义所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个人素养,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做事风格、关注人性本真的人文情怀,仍是今后社会实践的重心所在,社会实践,任重而道远!
关爱老人 关注社会老龄化
户外调查 提升青年责任感
——信息工程学院“赴郑州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实地调查活动圆满结束
7月20日是信息工程学院“赴郑州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实地调查的最后一天,通过前几天在敬老院的活动和对老年社区的采访,队员们对老人的生存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根据既定计划,当天的任务是走访郑州市公共场所老人,争取多角度、更深入地采集信息。
按照计划,队员们把走访地点定为紫荆山公园、碧沙岗公园这些流动人员多,方便采访的场所。上午7点,队员们乘车出发,前往第一个调查地点——紫荆山公园。
到达紫荆山公园后,队员们分为3组开始了调查活动。刚抵达公园时,由于时间比较早,只有一些晨练的市民和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当一位57岁无儿无女的阿姨被问到是否想过年纪大后去敬老院时,这位阿姨表示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但担心敬老院的管理制度会限制老人的自由,让老人有束缚感。队员们根据在银水和敬老院及其他老年公寓的见闻,告诉阿姨很多敬老院的管理是非常人性化的,老人的人身自由并没有被限制,这位阿姨明显宽心多了。但是通过这个阿姨的表现,队员们也意识到,一些敬老院可能确实存在为了方便管理而约束老人行动,限制老人自由的行为,这使得平时自由自在的老人对敬老院有所抵触。
另一位姓王的大爷则表示自己很愿意在敬老院安度晚年。王大爷的老伴去世很早,虽然有两个儿子和自己一起生活,但王大爷觉得还是和同龄人在一起生活才不会感到孤单。王大爷认为敬老院就是为老人安度晚年而设计的,许多老人在一起让生活充满乐趣,又不会给儿女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麻烦。同时,王大爷又强调,现在敬老院的建设没有满足老人生活的需求,很多敬老院是作为子女强迫老人入住,养活孤寡老人的地方,而不是吸引老人去安享晚年的寓所。队员们向他介绍了一些敬老院的发展和敬老院里老人丰富的生活,王大爷点点头,开玩笑说:“什么事都是朝好的方向发展嘛,等再过十年,我老的时候,咱敬老院就发展完善了,我就可以开心地住进去了。”
12点左右,队员们乘公交车来到了碧沙岗公园。这里的老人要明显多于紫荆山公园。吃过午饭,队员们稍作休息,又开始了走访。
一位和母亲一起逛公园的妇女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她不会将母亲送往敬老院。这位女士认为,子女照顾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无论家庭条件贫富,父母身体好坏,子女都应该身体力行。队员们问道如果工作太忙或者父母感到孤单时怎么办,她表示可以请保姆或者几个子女轮流照顾。通过多方调查,队员们发现和这位妇女持同样观点的儿女不在少数,而且相当多的老人不愿意去敬老院,认为儿女有责任照顾自己。
相反另一部分老人在调查时说,如果自己体弱多病或者精神出现问题,会主动选择去敬老院。一来防止拖儿女后腿;二来敬老院统一管理,生活有序,有利于养病。
通过调查队员们还发现,不愿意去敬老院的往往是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或者家庭条件很差的,而愿意去敬老院的人里以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居多。队员们通过分析,得出原因:家庭条件好的老人认为敬老院设施差,管理不完善,宁愿自己请保姆也不愿意去敬老院;而家庭条件差的老人则是因为不愿意支付每月几百到千余的费用,能自己在家过日子就本着省钱的原则住在家里。
下午5点,队员们乘车回到了学校。吃过晚饭,队员们针对当天的调查结果展开了讨论。这一天的调查使队员们对老人关于社会养老的心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鉴于我国的传统观念和养老机制的不完善,大多数老人还是对敬老院抱有抵触心理。同时,社会上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并不能得到妥善的安置。最后大家认为,一方面应当加强养老机制的建设;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宣传,改变人们对养老机构的偏见和芥蒂。这样才是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大潮的法宝,也是保证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基石。
烈日炎炎 激情上路
——电力学院“黄河故道生态保护团”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7月22日,电力学院“情系黄河故道——黄河故道生态保护团”社会实践团一行十一人,在该院分团委书记徐启老师的带领下,从郑州出发,经过三个小时的路程到达实践地点——商丘市,进行为期十二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电力学院该团社会实践主题为“情系黄河故道——黄河故道生态保护”,当天下午,全体队员召开了会议,讨论接下来几天里具体的调研计划安排,又针对第二天的具体活动进行了讨论,确定了次日访问林业局的主要目的和所需了解的情况,并再次完善了调查问卷,为未来几天的调研做好了充分准备。
对于这次实践活动,队员们信心满怀,出发前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和充分的物资与心理准备。当天,温度高达38℃,大家都汗流浃背,队员们心中的激情也如这烈日一般,炙热、酣畅。到了实践地点后,队员们面对艰苦的条件,没有抱怨、更没有退缩。
这次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学校和电力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这次实践内容的价值,队员们也深感责任重大,大家一致表示,一定会在实践中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精神,充分展现华水人积极向上的风貌和良好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