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至5月4日,我校在黔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郑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分别就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精神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交流讨论。研支团成员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扎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青春篇章,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华振鹏(服务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笃山镇民族小学):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如同一束温暖而坚定的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作为支教老师,在教育教学的同时,我们为孩子们举办“梦想课堂”水周知识竞赛等十余项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无论是助力乡村振兴,还是投身文化传承、促进民族团结,我都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为祖国的西部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接下来,我将全身心投入到支教工作中,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西部建设中来,凝聚推动西部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怡然(服务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笃山镇民族小学):在贵州省笃山镇民族小学的支教经历,让我真切体会到“点点微光,聚而成炬”的力量。每一堂精心准备的课程、每一场活力满满的社团活动、每一次温暖的谈心交流、每一回深入的家访,都让我收获满满成就感与幸福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耕教学一线,点亮知识灯塔,为孩子们架起通往广阔世界的桥梁,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也期待更多青年加入这场跨越山海的接力,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淬炼成钢,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宇晋(服务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笃山镇民族小学):在笃山镇民族小学支教的日子里,我真正明白了支教远不止于传道授业,更是要用我们的青春力量为孩子们点亮前行的灯。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在平凡岗位上的非凡使命。这段支教经历也将永远镌刻在我心中,未来,无论我身在何处,笃山镇孩子们澄澈的目光和这片土地上蓬勃的希望,都会时刻提醒我,青春的选择当以家国为坐标,生命的价值要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邓宗昌(服务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笃山镇小堡营小学):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不仅是对我们西部志愿者的关心,更是对千千万万扎根基层青年的鼓舞。以前总觉得“奉献”是个不太有具体概念的词语,现在才明白它就藏在我们每天批改的作业本里,在耐心地教孩子们一字一句说的普通话中。在接下来的支教日子里,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爱与责任去陪伴每一个孩子成长,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为推动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程烁辉(服务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笃山镇小堡营小学):在小堡营小学支教的日子,我深深领悟到,支教绝非单向地付出,而是一场青春与希望的双向奔赴。课堂之上,我们积极互动,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课后时光,我们促膝长谈,心灵交织出温暖的情谊。在与孩子们相伴的日日夜夜中,我对教育的认知、对责任的理解,都在悄然重塑。这段经历,是青春最珍贵的勋章,未来我也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扎根生长,以奋斗为笔,以担当为墨,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华章。
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吴小茜(服务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加油书院):在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后,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与谢依特小学的志愿者们正并肩而行。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一届届志愿者用知识的火种为孩子们点亮求知的明灯。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深知教育对于这些山区孩子意味着改写命运的钥匙,亦是通向广阔世界的桥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诠释教育者的初心,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强国有我”的种子,让家国情怀在课堂内外生根发芽,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
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静芸(服务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加油书院):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使我深刻体会到他对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关心和支持,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和荣幸。这不仅是一份赞扬,更是一种鼓励,在今后的支教历程中,我将牢记教书育人的责任,不吝青春光热,奉献青春力量,努力为贵州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提升自身素质,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去。
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胡肖含(管理与经济学院202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当代青年以时代召唤为己任,奔赴西部基层,用知识传递希望,以奉献诠释青春。看着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期望,作为我校新一届即将出发前往贵州省安龙县进行为期一年支教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和力量!我们定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坚定信念,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锻炼本领,以奋斗之姿为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潘珈莹(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深感支教使命光荣而艰巨。作为新一届赴黔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以饱满热情投身山区教育。深耕三尺讲台,用知识为孩子架起通向世界的桥梁;扎根乡土大地,以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践行初心使命,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淬炼青春。我愿如边疆志愿者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以青春奉献书写使命担当。我相信这段支教征程必将镌刻成生命中最珍贵的印记,激励我在服务基层中绽放光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任涧宇(人居科学与设计学院2020级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习近平总书记给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如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在华水小学实习期间,每日与指导老师研讨教学案例,记录学生成长点滴,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既要搭建认知的桥梁,更要守护童真的火种。即将奔赴黔西南,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我愿做山海间的教育摆渡人,用知识点亮希望,用青春书写答卷,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黔山贵水间绚丽绽放。
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黄臣龙(土木与交通学院2021级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我深知,支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未来一年,我定会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发扬奋斗精神,练就过硬本领,巩固专业知识,学习教学技能,深入了解安龙县风土人情,以奋斗者的姿态迎难而上,在实践中历练成长,用生动课堂拓宽孩子们的视野,用温暖陪伴点亮他们心中的梦想。
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普昕蕊(水利学院2021级工程造价专业本科生):我深知前往西部开展支教服务将是我青春时光中最有意义的一次选择,能够成为千万名“奔赴西部、乡村和基层”的志愿者之一,不仅是国家的号召,更是对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实践。未来,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忘初心使命,在学习更多从教知识以及优秀支教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提升个人品德修养,为未来的支教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祖国西部的教育建设和人才培养贡献绵薄之力,也为祖国西部孩子们的求知之心建起一座守护的灯塔。
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夏续军(外国语学院2021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志愿者们在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让我明白,支教不仅要提升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全面成长,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远大志向,助力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接下来的支教工作中,我会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因材施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改变命运。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当地的志愿服务,在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为促进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郭世铎(生态环境学院2021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字字句句,无不饱含着对青年工作的深切期望与高度重视,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在未来的这一年里,我将以深耕教学为己任,在基层教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挥洒汗水、绽放光芒。同时,我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自2012年获批成为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实施单位以来,已累计向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精准输送12支队伍,共计60名政治素质硬、教学能力强、乡土情怀深的青年志愿者,直接惠及3所学校、逾14000余名学生。
一直以来,校党委始终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使命,积极构建“政策衔接、校地协同、专业支撑、文化浸润”四位一体的支教服务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专业性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县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帮助服务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和课程改革等工作。一届又一届的志愿者们在黔西南的沃土上筑梦支教之旅,谱写了一曲曲延续传承、加强引领、用心守护、互惠共赢的青春故事。
华水研支团的支教事迹持续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报、西部志愿汇、贵州日报、豫教思语等主流新闻媒体专题报道,团队及个人连续多年获得贵州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贵州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接下来,校团委将把领袖对青年的关心关爱和嘱托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澎湃动力,以“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政治自觉,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