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动态 > 正文

从嘉应观到黄河泥埙:一堂跨越千年的民族团结实践课

2025年09月01日 15:03  点击:[]

近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籽籽同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教师毕雪燕、刘丽霞的带领下,赴河南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开展了一场生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文化研学活动。

嘉应观是中华民族治理黄河博物馆,“一座嘉应观,半部治黄史”,充分说明嘉应观在黄河流域的独特地位。嘉应观始建于1723年,分南、北两院和东西跨院,为仿故宫敕建的官、庙、衙三体合一的清代建筑群,现存249间清代官式建筑,中轴线依次为御碑亭、严殿、禹王阁。漫步于嘉应观,队员们惊喜地发现,在龙王殿供奉了十余位青史留名的历代治河功臣,如元代河官贾鲁、禁烟英雄林则徐。队员们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不时驻足拍照和记录,无不被历代各族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共同治黄的伟大事迹所感动,无不被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深深地激励。

在嘉应观,同学们还兴致盎然地开启了黄河泥埙的探索之旅。黄河泥埙特属于黄河流域,距今大约有7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乐器埙的品种之一。黄河泥埙取材于黄河水、黄河泥,吹奏着黄河音乐,传播黄河文化,是埙中贵族,被称为“会唱歌的泥巴”,是新时代黄河文化经典符号和载体。在古陶埙研发传承基地,队员们沉浸式体验黄河泥埙的历史文化。只见非遗传承人深吸、缓注、慢捻,一曲激昂雄浑的埙乐版《龙的传人》便倾泻而出,诉说着中华民族千年的血脉传承。队员们纷纷捧起古朴的黄河泥埙,跟随非遗传承人吹奏黄河音乐,用心感受使用耐人寻味的埙乐语言讲述黄河故事的独特魅力,心中油然升起致力于传承黄河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和信心。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 队员们参与了制作黄河泥埙,亲自与古老的埙文化进行了跨越时空的交流对话,相信这必是是一场难忘的美好体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载体。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互助历史不仅体现在典籍文献与艺术瑰宝中,更凝聚于无数像嘉应观这样承载着集体记忆与民族情感的古建筑里、凝聚于像黄河泥埙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青年大学生,要坚定地托举起中华民族的大国文化自信,用心用情用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非遗文化背后的故事、民风民俗与文化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价值观紧密结合,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上一条:木版刻就千年画,同心共绘一家亲 下一条:探秘水利遗产往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嘉应观调研侧记

关闭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统战部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环路36号 邮编: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