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动态 > 正文

不忘中华民族初心 传承引黄灌溉文化

2025年09月01日 14:48  点击:[]

在黄河下游北岸冲积扇平原上,有一条以“人民”为名,象征“胜利”的灌渠,它拉开了黄河下游大规模开发利用水沙资源的序幕。这条被誉为“新中国引黄灌溉第一渠”的人民胜利渠,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伟大成就,更成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7月24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遗产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人民胜利渠,在粼粼渠水与厚重史迹中,开启了一场触摸历史、感悟精神的实践之旅。

实践团的同学来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水利学院、水资源学院等,师生们一行首先走进这座苏式建筑。建筑顶部的屋脊坐落着中国神兽,中西合璧、古朴典雅。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指导教师陈超在此介绍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近两千六百多年,黄河下游大小决口达1500多次,大的改道26次,差不多“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每次决口都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生命及财产损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积极推进水利设施建设,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1949年,华北地区刚刚解放,党中央就决定修建引黄灌溉济卫工程,1951年动工,1952年竣工,放水典礼当天,群众欢呼雀跃。正是由于受现场群众热烈情绪的感染,“引黄灌溉济卫工程”更名为“人民胜利渠”,宣告了新中国黄河治理初战告捷,在国内和国际上均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实践团所在的是原为苏联专家和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建设渠首闸时的办公室,开闸放水后成为渠首闸管理室。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人民胜利渠时,曾在此听取汇报,并亲手摇动了渠首闸门,开启了灌溉的新篇章。现在这里已改为毛泽东主席视察人民胜利渠纪念馆,保存着当年毛泽东同志听取工作汇报时用过的桌椅,亲手摇过的启闭机等文物和珍贵历史照片、文献资料,记录着当年毛主席关注黄河治理、心系百姓生活的往事。

在人民胜利渠展览馆,实践团师生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泛黄的图纸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当年的工程线路;锈迹斑斑的铁锹、扁担,无声诉说着建设者们的汗水;多媒体屏幕上,动态演示着渠水从黄河奔涌而出、浸润田野的壮阔场景。 “这不仅是一条渠,更是新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陈超解释。队员们围在历史展板前,认真聆听着当年修建人民胜利渠的“艰辛故事”:上世纪50年代,在修建人民胜利渠时,“当时没有大型机械,全靠人力开挖;黄河泥沙含量极高,如何防淤排沙成了最大难题。”陈超讲述着先辈们用“少引、巧配、多用”的智慧破解泥沙难题,用“肩挑手推”的韧劲在盐碱地上凿出生命之渠的往事。那些“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闯劲,那些“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担当,让在场的队员们眼眶发热——原来“人民胜利”四个字,字字都浸透着奋斗的艰辛。

渠首闸跨越半个多世纪,在阳光的照射下仍不失光彩。从展览馆出来,实践团师生沿着蜿蜒的步道走到渠首闸前,八个鎏金大字“人民胜利渠渠首闸”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闸前胸墙上,毛泽东同志题写的“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两行毛体大字笔势雄健,如黄河波涛般激荡人心。团员们站在闸边,俯瞰着黄河水穿过闸口,如一条碧绿的绸带蜿蜒流向远方的田野。“这渠首位于京广铁路黄河大桥上游1.5公里的秦厂大坝,采用无坝自流引水,设计流量60立方米/秒,最大可达85立方米/秒,灌溉着焦作、新乡、安阳3市12县的1486平方公里土地。”陈超介绍道。

人民胜利渠为豫北地区的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使相关区域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连片自流灌溉区,累计引(供)水404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281亿立方米,实现了社会效益450多亿元,为灌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增强了新乡至天津间的航运能力。从2004年开始,在保证城市生活供水的同时,还结合灌区农业用水需求,对灌区内的孟姜女河、卫河、大沙河及市区人工湖等进行生态补水,改善了市区河湖生态环境。如今的人民胜利渠,早已不是单一的灌溉工程——它滋养着万亩良田,让“原阳大米”“延津小麦”香飘全国;它补给着城市水源,让豫北百姓喝上了甘甜的黄河水。

渠水泛着金光,实践团师生坐在渠边,分享着一天的感悟。“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人民胜利渠’,今天才真正明白,‘胜利’二字背后是无数人的奉献。”“它不仅灌溉了土地,更浇灌了民族团结的种子——豫北大地的百姓,不分民族,都因这渠水过上了好日子。”此次实践之旅,团员们不仅读懂了一座水利工程的前世今生,更触摸到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利精神。正如陈超所说:“人民胜利渠是活的遗产,它告诉我们,团结奋斗才能创造奇迹。未来,我们要继续挖掘水利遗产中的精神密码,让它成为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的养分,用青春力量续写新时代的‘胜利’篇章。” 渠水依旧奔腾,带着红色的记忆,向着充满希望的远方流淌。(史路嘉 慎泽明 / 文图)

 

上一条:林公堤上忆林公 弘扬民族治水魂 下一条:我校举办民族宗教政策法规专题培训

关闭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统战部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环路36号 邮编: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