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大学生作为就业人群中的重要群体,其就业备受关注,国务院和教育部等部委对此作了一系列部署安排。大学生就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高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形成合力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虽然目前各级政府、高校和家长对毕业生就业几乎竭尽所能,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却求职动力不足,“缓就业”“慢就业”“不就业”问题突出,选择考公、考编、考研的比例也越来越多。
“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不想就业,而是自身目标定位有偏差,对职场认识不清晰,加之求职能力不足,导致‘高不成,低不就’。”全国政协委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笃波表示,造成这种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开展不到位,学生缺乏对自身职业发展的理性认知。
“比如,许多高中阶段的学生及其家长,因缺乏对大学专业的了解,对职业发展和未来规划认识模糊,在高考选择专业时较为盲目,没有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选择。进入大学后,如果未能接受系统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求职时将缺乏目标和方向,难有理想结果。”王笃波说。
为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助力更多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王笃波提出三条建议。
一是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专业教育前置到中学阶段。在初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在高中阶段开展认识职业发展和专业普及教育,了解高等院校开设的学科及专业,确保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盲目跟风,能结合自身特点及发展方向选报适合自己的专业,防止进入大学后因发现专业不适合而丧失学习动力。建立中学与高校的协同联动机制,选派高校优秀专家学者定期到中学开展职业生涯和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尽早树立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意识,探索个人发展方向,为进入大学做好充足准备。
二是提升大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职业生涯教育虽然已成为大学阶段的必修课,但重视程度还存在差异,达成效果有待提升。高等院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科学设置相关课程和授课内容,灵活授课形式,选优配强授课教师,将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要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优化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机制,充分吸纳用人单位和行业组织专业人员参与,大力开展访企拓岗和实习实训,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生涯教育及研学活动,助力学生了解自身优势,明确职业目标,开展职业探索,激发内在动力,了解职场需求,做好求职准备,全面提升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三是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要在顶层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到中学、大学阶段的不同特点,为各级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确保各级学校都能真正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为不同年龄的学生提供有利于本阶段学生未来发展的相关课程或实践活动。同时,做好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从职称评审、工作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一批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课教师加入这支队伍,为各级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