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参与起草的国家标准《水文化遗产资源分类与代码》正式发布实施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编辑:赵淑豪

近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水文化遗产资源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46404-2025正式发布实施。我校作为主要起草单位、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水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贾兵强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深度参与了标准的调研、框架设计与内容编制工作。

此标准严格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核心原则,采用线分类法将水文化遗产资源划分为三大类:不可移动水文化遗产资源(如都江堰灌溉工程、京杭运河等)、可移动水文化遗产资源(如水车、水利文献等)、非物质水文化遗产资源(如川江号子、大禹祭祀仪式等),并细化出中类、小类层级,通过5位数字编码实现遗产资源的精准标识与检索。

标准的出台具有多重重要意义。从管理层面,它能清晰掌握全国水文化遗产资源整体状况,促进信息采集、存储与共享,实现水文化遗产资源规范有序管理;从保护层面,它可优化资源配置,针对不同类型遗产实施针对性保护措施,提升保护科学性与有效性;从研究与传播层面,既能梳理水文化历史脉络、推动学科研究,也能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系统呈现遗产价值,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的参观体验,助力水文化科普教育开展,引导社会保护和传承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优秀水文化遗产资源。

此次参与国家标准起草,是我校在水文化研究领域实力的体现。我校作为我国水利教育与科研的重要基地,将继续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支持水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标准研制与社会服务,为推动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新时代水文化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华水智慧。

上一篇:河南省水情教育基地复核专家组考察水文化馆

下一篇:我校举办“水润中国”水文化科普月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