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首页 > 通识必修课 > 正文

《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案例

作者:郑茗元发布时间:2023-05-19

 

《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案例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国内一流专家团队,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为指导,结合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需要,全新推出《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价值塑造为导向、强调育人功能,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指南》对大学英语课程性质进行了明确规定:“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2020年教育部对《指南》再次进行修订,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指导思想明确了大学英语课程未来的改革与建设方向,突出强调了大学英语教材的育人功能。

二、思政育人目标

《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各册单元主题均涉及公民、社会、国家三个层面,选取不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切入点,充分挖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在公民、社会、国家三个层面进行主题布局,螺旋式夯实理解与认识。

课程思政案例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铸魂工程,必须把立德树人贯穿外语教育改革建设的全过程。本教学工程项目根据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专业新要求,通过不同的多元化方法和立体化手段来体现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时代理念,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革开放成果,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教育的内容,以期能在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建设这一领域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从而有效促进新时代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实。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Unit One Understanding Your Mission(第一单元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

【思政教学目标

1.价值塑造:本案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从我做起”的育人过程,从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三个维度促进课程思政教育,反映了我们认同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它必须重视语言技能的训练,通过做事来学习并明确要把学生培养成“全人”的教学理念。课文Time for Foster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Campus《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讲述的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肩负的民族使命感,鼓励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通过学习这篇精读文章,帮助学生树立诚实、自律、忠诚、热情、尊重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情操,塑造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理想信念,进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德育世界观。

2.能力培养: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而言,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化、时代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篇课文的核心价值焦点是:强烈的使命感造就高尚的品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为个人和社会福利设定明确的生活目标;培养个人和社会责任,需要时就采取果断行动;将价值观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服务。

3.知识传授:方面,这一课文作为英语学习的“输入”材料,语言技能训练、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全人的培养方式都是围绕着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形式进行的。在这课文里有很多关于价值观塑造的话语,从很高的角度诠释了怎样做一个有责任心、有道义独立自主的人。另一方面,这篇文章的主题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即用英语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为重点,同时还以隐含的方式将责任感和使命感融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教学中,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达到思政教育潜移默化的立德树人效果。

【思政教学重点

1.基础要求:基于“教师主导说”的教材使用理念,因势利导,抓住时政热点, 运用“增”的策略,为教材例句融入“家国情怀”,把学生们培养成为一名自信、自觉,有机遇意识和责任感,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并拥有改变世界的想象力的人。

2.提高要求:“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文文本分析,体现大学英语教学中“健全人格”的培养元素,教师可以适时增加人文伦理道德的品格修养热点,从而实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主导,引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3.发展要求:基于产出目标决定说的教学材料使用理念帮助学生习得情感价值教师需要运用POA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理论框架的策略对教学材料的输入角度和顺序进行调整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不仅能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更重要的是能向世界传递中国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思政教学设计

1阶段课前任务(Before Class

围绕单元主题,布置前置任务,营造思政学习语言环境。

1.预习课文,分享对这句话的认识。

 

2.观看纪录片《周恩来的初心故事》和影视作品《我和我的祖国》,让学生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如个人责任感、民族使命感、人格健全、专业过硬的大精神等)分享心得。

 

2阶段:课堂教学(In Class

1.单元主题导入(实现价值塑造思政教学目标)

1)请学生利用课文相关信息描述课前提供的图片,引领学生进入思政学习语境。

2)基于课文内容,结合课前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和视频,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话题:What does whole person mean? (什么是个人责任感?什么是社会责任感?)

2.文本教学与思政融合

1)语言讲授文中核心词汇morality, resolute和定语从句句型表达时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思政教学目标

① 翻译练习掌握morality含义。

课文材料Morality is neither good motives nor right reason nor resolute action taken alone: it is all three. (Para.6) (Topic)

翻译:道德包括三方面:好的动机、正确的原因和果断行动。

Morality: n. principles concerning right and wrong or good and bad behavior.

补充材料The background thought is that morality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duction and fair distribution of human good.

翻译背景的思想是道德关系到人类利益的生产和公平分配。

② 语法解释掌握定语从句表表达

课文材料:They need relationships that embody and communicate high standards. 

他们需要建立高道德标准并且能将这种高标准分享给别人的关系。               

一般定语从句表示修饰名词或代词示句子中的定语关系

补充材料:

未来的社会需要年轻人在道德、职业和情感上都得到充分发展。

The future society needs young people who are fully developed ethically, professionally, and emotionally.

在学生掌握一般定语句型的同时,引导青年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充分了解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

2)文化:结合课文中出现的语句教学活动设计时有机融入文化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综合文化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及世界观。(实现能力培养思政教学目标

① Morality, as Slotin’s case suggests, depends on the interplay of humane-caring, evaluative thinking, and determined action. (课文材料Para. 6)

第一自然段的课文语句,结合课前所观看的视频材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学生道德感,指出道德取决于人文情怀、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果决行动的相互作用。鼓励学生坚定年轻人在其人生关键阶段提高人文情怀、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果决行动;鼓励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clude the moral duties to both self and community, and they both rely upon such virtues as honesty, self-discipline, respect, loyalty, and compassion. (课文材料Para. 7)

小组讨论: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借此文本分析的机会,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同各位同学和老师交流想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包括对自我和社会的道德义务,它们都有赖于共守以下美德诚实守信、节制自律、彼此尊重、初心不改和情同此心。

③ We can strive for excellence, developing a strong sense of mission to do our best in all aspects of college; we can recognize and act on the responsibility to contribute to a larger community; we can carry out our duty to take seriously the perspectives of others in forming ones own judgments, to engage the perspectives of others as a resource for learning, for citizenship, and for work. (课文材料Para. 8)

引导学生要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可以追求卓越养成强烈的使命感。

3)思维:观看电影视频《我和我的祖国》,了解个人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的精神。话题:How could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 fine qualities and sufficient knowledge for determined actions in times of need? 通过该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如何承担起自己肩上与时代的使命。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3阶段:课后任务After Class

1. 通过混合模式翻转课堂进一步丰富的策略从而跳出课堂教学与教材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如选取央视国际频道等官方媒体制作的全英文纪录片、习总书记出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百年校庆讲话的英语译文通过布置线上打卡任务引导学生视频跟读复述

2. 通过上传视频作业等方式更灵活高效及时地检查学生听写翻译训练背诵默写等学习情况

3. 在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春风化雨般地将家国情怀注入学生心灵汲取总书记治国理政智慧感受大国理政和外交风采将学生学好英语的学习热情潜移默化地升华为文化自觉和四个自信”的道德情操。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一)本案例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12概念作为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的核心元素,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进行编排,通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和关键概念循环的方式安排学习内容,如:课内分组讨论自己大学报到时的经历;挑选小组代表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报到经历;指出自己做的不够独立的地方及改进的办法;并以“问题导入”和“思辨拓展”为路径,设计思辨型深度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讲述一件自己独立完成并引以为傲的事情。

(二)通过所学知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以实现大学英语课程育人育才相统一的目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就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而言,大致包括以下个方面: 1.中华民族关于人生价值的基本理念和核心观念,即“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生理想 2.“树人”教育思想既包含教化礼义廉耻的道德教育、道德培养,又包含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与素养; 3.“仁义礼智信”“五德”思想深入挖掘4.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三)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涵盖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应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与手段处理好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之间的关系实现从传统的对课程的终结性评价促进课程发展的形成性评价转变

(四)根据《课程思政指南要求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合作评价与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评价形式多元化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化课堂表现产出完善过程产出成品考勤等)。

(五)在评价中教师提供包含语言质量标准与育人内涵标准的评价细则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与自评学生对同伴作品的多次评价和对自己作品的不断完善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语言知识与育人知识的融合与强化过程

(六)形成性评价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小组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并积极创造与语言/育人内容相关的知识与成果引导学生树立学习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索创新能力终结性评价以期末测验来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及其运用的掌握程度它是对本课程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衡量指标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更好地实践语言与育人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关链接:教务处主页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豫ICP备050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