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首页 > 理学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正文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思政案例

作者:张俊华发布时间:2022-05-04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掌握编制涉及土地利用规划学部分的内容,如土地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能够将其用于分析和处理区域土地利用、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等土地利用与规划中存在问题。

2、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掌握规划编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熟悉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学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综合开展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查、规划与设计方案编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学生思想价值观,将知识体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统一。实现专业课程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功能。

2、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树立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规划理念中融入思政教育。

1、引入

在讲授国土空间规划遵循的基本思想和理念的过程中。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入,课前让同学们查阅这一思想的主要内涵,比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

2、教学内容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并以一小组负责一专题讨论的形式,重点讨论某一思想内涵。比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庄子,儒家,易经等关于这一思想的阐述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核心思想的形成过程,认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土地管理工作对这一思想经历的由浅入深的阶段,每一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尤其是近年来,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构建了覆盖山水林田湖草所有国土空间的一张蓝图,重构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和职能管理体系。通过深入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在从事专业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生态文明思想观,培养尊重自然,尊重科学的专业精神。

3、育人目标

结合本课程的专业特点,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针对目前国土空间规划的顶层设计框架,理解空间规划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内涵,进一步认识只有在一盘棋思想的指导下,统一部署,统筹兼顾,才能确保多规合一目标顺利实施,真正发挥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和空间治理提升的目的。引导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案例二: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中融入思政教育。

1、引入

在规划方法讲授阶段,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国土空间规划三条线,双评价等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引入全国一盘棋的思想。

2、教学内容

首先结合什么是国土空间规划三条线,双评价等,讲解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想,此思想充分显示了党领导下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结合本课程的专业特点,将一盘棋思想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针对目前国土空间规划的顶层设计框架,理解空间规划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内涵,进一步认识只有在一盘棋思想的指导下,统一部署,统筹兼顾,才能确保多规合一目标顺利实施,真正发挥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和空间治理提升的目的。并结合疫情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同学们对未来的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深入思考,重新审视国土空间的健康,积极探索做好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路和途径.再次引入生态文明核心思想,无论三条红线还是双评价都是对生态文明思想的落实和体现。

3、育人目标

结合本课程的专业特点,将全国一盘棋想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针对目前国土空间规划的顶层设计框架,理解空间规划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内涵,进一步认识只有在一盘棋思想的指导下,统一部署,统筹兼顾,才能确保多规合一目标顺利实施,真正发挥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和空间治理提升的目的。引导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案例三:课程实践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

1、引入

实践出真知,利用土地规划专业实习机会,带领学生,深入祖国山川大地,田间地头,现场讲解生态文明思想在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建设中的深刻寓意。

2、教学内容

利用实习机会,深入省内外自然保护区或基本农田保护区,现场向同学们讲解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鼓励学生深入学习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建设的全面内涵,并展开讨论,让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面向社会发展和服务需求,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到退耕还林、退田还湖还湿还库”“耕地生态补偿等典型试点地区进行走访参观,并综合运用六原则”“五体系的习近平生态文明基本框架,带领学生开展野外实习,从实践中加强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

3、育人目标

进一步深化了了同学们对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激发了爱党爱国的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同学们对未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社会问题充满了信心。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1)利用多媒体和实验室的环境和软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习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利用实践过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通过分析和归纳问题,进而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2、授课方式

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理论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线上精品课程进行补充;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以研究性实验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链接:教务处主页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豫ICP备050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