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首页 > 工学 > 工程力学 > 正文

《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案例

作者:张建华 唐克东 韩立新发布时间:2022-05-03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世界观,并具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掌握工程对象中力、力矩、力偶等基本概念及性质,掌握约束的概念和常见约束的性质,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掌握摩擦的基本概念;掌握描述点运动的方法;掌握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建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能熟练地计算质点系与刚体系的动量、动量矩、动能。具备从实际工程建立简单力学模型的能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使命感和创新精神。

课程目标2.掌握力系的简化与平衡,能熟练地利用静力学平衡方程求解刚体及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掌握刚体的各种运动特征及各运动量的求解;掌握点的复合运动时速度、加速度的合成及应用;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律,并能熟练地综合应用;掌握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虚位移原理。具备严谨的力学思维能力、计算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应用能力。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工匠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力学兴趣和对自己专业的热爱程度。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育于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自助餐”式的大学学习中能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能够在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的交汇点上规划自己人生的目标,能真正成为怀揣梦想、艰苦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担当者。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通过《理论力学》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融入了新闻热点、家国情怀、国之重器、爱国主义、人文历史等思政元素,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以此为基础,基于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展深度融合思政元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以达到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目标。

学科竞赛:自课程思政融入混合式教学开展以来,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10余人次在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中获奖。

学生学科竞赛获奖

教学获奖:教师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多次参加教学技能竞赛并获奖。

团队教师参加教学竞赛获奖

课程建设:《理论力学》2019年获批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1年被认定为河南省本科高校线上线下一流混合课程,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


学生评价: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安排课前线上学习。日常现象和实际工程进课堂激发了我们的兴趣、对我们的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有帮助。


相关链接:教务处主页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豫ICP备050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