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教学目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是为大学生开设的环境教育课。
该门课程通过给同学讲授环境的基本特征、当前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使学生了解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及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和危害,提高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了解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方法。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将环保理念应用到自己的专业,学以致用。
二、思政育人目标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在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思政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环境保护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接纳到课程思政元素,通过2022绿色冬奥会、碳达峰和碳中和,环境问题、生态文明思想的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新时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环保工作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从而建立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信心。在此基础上通过个人梦、青春梦与中国梦之间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共建美丽中国,一起向未来
课程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做开篇,引出本课程主要的内容、上课要求以及第一章环境和环境问题。使同学了解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原因,每个行业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遇到不同的环境问题等。使学生在学习环保知识的同时增加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以便培养未来能够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接班人。
课程教学开始之前,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题拉开序幕,本届冬奥会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绿色环保”,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世界级运动场,处处体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冬奥会的各种环保科技,大量环保元素,比如火炬、餐具、摆件、建筑、交通等。冬奥会“碳中和”的实现,为全球环保事业树立新的典范,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一起向未来”。
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深刻体会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充分认识到新时代绿色环保的重要性。环保与你我息息相关,我们当代大学生要立足国家需求与学科前沿,努力学习专业本领,将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年一代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勇毅前进。




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当前环境污染排放总量处于高位,水、土地资源消耗强度大,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呈现多尺度环境问题交互影响、多介质环境污染复合作用等趋势,给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带来巨大挑战。环境学科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愈发凸显,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等伟大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已成为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关键学科。选择本科课程对各位学生在未来的从业生活中将受益匪浅。让学生深感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
然后引出本门课程体系。以及通过各种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习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
案例二: 生态文明建设
学习章节: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阶段,人民群众渴望提高生活品质、呼吸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拥有宜居的环境、吃上放心的食品。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由此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看到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既是自身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然后通过我国和世界各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案例让学生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引出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知识加深学习。
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学习习主席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八个坚持: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制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案例三:坚持可持续发展
课程章节: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与基本理论
首先让学生观看精品课程短视频《可持续发展的由来》,视频中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各种环境问题,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勇开先河地就环境污染问题向世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惊醒了整个世界,为日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增长的极限》、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全世界最广泛的关注,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让学生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由来,进而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最后为学生讲解目前我国环保最新的碳排放达峰、碳中和愿景和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展望。双碳目标对各个行业的要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环保知识的同时增加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1、课程思政实施成效
(1)在授课方式上,通过课上案例的导入和课上课后学生对教师设置问题的回答,启发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以及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环境,愿意投身环保事业的热忱之心,让学生能够将自身专业与环保结合在一起,在生活和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有环保的理念。
(2)注重课程设计,采用学生能力培养+思政建设高度融合的方式。本课程将思政内容与学生能力(如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相互关联,达到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效果,这样有效调动了学生对思政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思政内容。
(3)在保证思政建设的新鲜度和长效性上,采用课上重点讲述+课后实时引导有机结合。课程思政建设仅靠上课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真正卓有成效的思政建设是课下师生之间的座谈或谈话。即便在课程结束后很长时间,老师也与学生保持实时联系,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达到授课一时,服务永远的目的。
2、学生反馈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知识体系有了全面的认识,掌握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形成可持续发展思维模式。增加了其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家国情怀,更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建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坚持绿色生活,携手共建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