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雕塑的分类及其艺术风格特点,熟练掌握古代雕塑临摹的塑造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并提高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语言的现代转化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通过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雕塑各个时期的特点、形式风格,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脉络。对中国宝贵的古代雕塑遗产的艺术价值有充分的认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通过古代雕塑技法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国石窟雕塑艺术、墓葬雕塑艺术等各个时期雕塑的形式风格和技法特点,能够较熟练的把这些技法运用到公共艺术的造型当中。
二、思政育人目标
(一)通过中国古代雕塑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伟大之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雕塑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风格,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雕塑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造像、陵墓雕塑的塑造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国古代雕塑的造型技法,并能够把中国古代雕塑技法运用到将来公共艺术和雕塑创作当中。继续实现雕塑艺术“成教化,助人伦”社会功能的现代表达。
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序号 |
教学内容概述 |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
教学方法 |
1 |
古代雕塑艺术风格理论讲授 |
通过讲授古代雕塑临摹基础知识,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雕塑艺术特点。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伟大之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
多媒体理论讲授和博物馆现场讲授 |
2 |
现场示范临摹中国古代雕塑 |
通过现场临摹示范,直观的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雕塑的精神内涵和技法手段,感受中国古代匠人们的艺术处理手法和智慧。 |
现场进行古代临摹示范 |
3 |
学生临摹实践 |
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国古代雕塑的造型技法,并能够把中国古代雕塑技法运用到将来公共艺术和雕塑创作当中。继续实现雕塑艺术“成教化,助人伦”社会功能的现代表达。 |
学生进行实践临摹,教师进行现场临摹辅导。 |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古代雕塑基础理论讲授,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学。
通过古代雕塑基础理论讲授,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主题鲜明的融入教学。讲授古代雕塑临摹基础知识,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雕塑艺术特点。分析讲解古代雕塑艺术社会功能现代隐喻。通过多媒体的讲解,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的方式,讲解中国古代雕塑的产因,通过古代雕塑语言现代转化的方式服务公共艺术,服务当代社会。
博物馆现场教学,课余时间带领学生现场参观学习河南省博物院和郑州博物馆的馆藏中国古代雕塑,现场感受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魅力,让学生领略到河南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理论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伟大之处,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受疫情影响,现场博物馆教学不能如期进行,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博物馆的网站,引入3D展厅虚拟参观,尽管不能全面的让学生感受古代雕塑艺术,在特殊的环境下也是一个不错的举措,并且在实践阶段,3D虚拟临摹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接下来在教学中继续探索虚拟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育人目标:
讲授古代雕塑临摹基础知识,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雕塑艺术特点。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伟大之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图1 PPT理论教学

图2 河南省博物院现场教学
案例二:现场示范临摹中国古代雕塑,使学生直观的感受中国古代的艺术智慧。
现场进行古代临摹示范(主要示范唐代雕塑造型),并讲述中国古代雕塑的技法的运用,尤其是唐代饱满丰润、大气磅礴、能全面体现唐朝盛世的自信感的雕塑语言。通过现场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雕塑的基本艺术手法的表现,各种造像、陵墓雕塑的塑造方法,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雕塑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风格。熟练掌握中国古代雕塑的造型技法,并能够把中国古代雕塑技法运用到将来公共艺术和雕塑创作当中。继续实现雕塑艺术“成教化,助人伦”社会功能的现代表达。
育人目标:
通过现场临摹示范,直观的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雕塑的精神内涵和技法手段,感受中国古代匠人们的艺术处理手法和智慧。

图3 古代临摹示范(线上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