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首页 > 工学 > 测绘工程 > 正文

《测量学》课程思政案例

作者:徐海军发布时间:2022-04-28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水利、土木类工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常用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掌握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基本技术和土木工程施工放样基本方法,具有正确使用测绘资料的能力,为学生后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顶层设计,结合“三全育人”目标,研讨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授课教师采用集中备课、学术交流、专家指导等方式,组织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定期研讨,创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教学模式,修订完善课程质量标准,探索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学紧密结合的有效路径。

二、思政育人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测绘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平台,结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水利水电大学办学定位和“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人才培养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测绘人”的顶天立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价值塑造寓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之中,突出测绘技术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大国重器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作用,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及职业情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测量学发展史教学中,联系大禹治水、都江堰、子午线弧长测量、皇舆全图绘制等史料,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在讲述测量基本原则,即由整体到局部、高精度到低精度、先控制后碎部的教学与工程实践中,强化学生辨证思维、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训练,培养学生扎根祖国、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规范严谨的精神意识;在高程、角度、距离、测量误差等基本知识教学中,联系测量技术在珠峰测高、南水北调、北斗系统、港珠澳大桥、“天眼”等重大工程中的运用,向学生传递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勇攀高峰的自主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守土报国的奉献精神,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银河号事件

中国一艘大型货轮在行驶过程中,被人为关闭卫星定位信号,致使货轮在公海抛锚长达33天,这就是发生在1993年、震惊中外的“银河号事件”,该事件让国人意识到,“弱国无外交”,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应独立自主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三步走的总体规划:从1994年开始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设,2000年形成区域有源服务能力(1号);2004年启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2012年形成区域无源服务能力(2号);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面向全球提供定位、导航服务,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自主导航定位能力的国家!

铭记北斗精神:自主创新 开放融合 万众一心 追求卓越!

这也昭示了咱们中华民族独立自主谋发展、坚持改革开放、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除了要掌握好专业知识,更要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激发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自豪感。


案例二: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外观设计灵感来自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凤凰,该机场是世界最大单体平面建筑(航站楼核心区相当于25个足球场),且为全球首次高铁下穿航站楼,该机场被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在讲述平面控制测量时,引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关键测量技术,基于此工程的复杂性,利用常规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无法完成该控制网的布设,更无类似工程案例可以参考,测量技术人员勇敢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多次组织团队成员实地调研、集思广益,最终形成集成GNSS、高标塔控制点和无固定测站边角测量技术方案,创新了多级多功能高精度控制网建立方法,攻克了控制点“漂移”难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本工程案例也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或工程实践中,遇到困难、挑战,不能畏缩,要迎难而上,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待攻克的技术难点,充分调动团队每一名成员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对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反复论证,对计算过程精度要有“一点都不能差”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案例三:勇于创新、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珠峰高程测量

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测量登山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在有史以来的前两次珠峰测高中,采用的大部分精密测量仪器均为进口仪器,本次测高,从天顶仪、重力仪、超长距离测距仪到雪深雷达探测仪、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全部采用国产仪器设备为珠峰“量身高”!

队员在峰顶停留150分钟,顺利完成峰顶测量任务,创造了我国在珠峰停留时长新纪录。同年12月8日,习主席同尼泊尔总理共同宣布珠峰最新高度8848.86米。

以珠峰最新高程8848.86米为切入点,提出珠峰雪面高是什么高程?它属于哪一高程系统?进一步提出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高程系统,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走进课堂,从定义高程的基本要求出发,结合学生熟悉的水准测量和GNSS测量,将不同高程系统串联在一起,并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各高程系统的特点,最终解答最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以致用,解答现实问题;与此同时,提升主题,水到渠成进行无声思政教育。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本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结合授课经验和教学实际,将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深入挖掘本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和元素,积极探索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注重突出专业特色、课程特点和育人实效,注重突出测量学与国家战略、国家安全、大国重器紧密关系的教育,注重体现课程内容的思想性、前沿性和时代性,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测量学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支撑作用,强化了学生对测量学课程及相关专业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家国情怀,提升了学生学好专业、报效祖国的志向热情和职业精神,增强了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成效,深受全校师生广泛好评,形成了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为河南省乃至全国课程思政教学树立了示范。课程教学团队核心专家刘文锴教授在《光明日报》以“筑好党建堡垒 当好育人领路人”为题对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进行了报道(2020年2月10日第5版),社会反响强烈。


相关链接:教务处主页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豫ICP备050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