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农业对水利用的发展历程、主要方式,以及水对传统农业的重要意义。
2.了解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主要发展历程及传统时代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成就。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在了解我国优秀传统农业水文化资源及初步掌握中华农业水文化基本规律基础上,增强对优秀农业水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信念与动力。
2.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汲取营养,坚定文化自信,建立民族文化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水安全意识、粮食安全意识等。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讲解“水与传统农业发展”,强化学生国家水安全、粮食安全意识
首先,通过图片展示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传统农业中主要农作物对水的依赖情况。
其次,向学生介绍传统时代典型农业产区的农业发展情况,进一步分析其得以发展依托的各类水资源分布情况。通过穿插大量典型事业,向学生介绍传统农业对水利用的发展历程、主要方式,以及水对传统农业的重要意义。
最后,结合水资源的丰欠及对水资源的利用,向学生介绍中国历史上王朝出现盛世或衰亡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一方面,各地治水、兴水带来了粮食丰收、社会稳定、王朝的富强;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破坏、旱涝灾害、人口密集等因素又造成人与自然矛盾突出,用水总量往往大于水资源总量,洪涝、干旱、供水等传统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不仅影响人类生存,而且对社会稳定、王朝存续带来潜在威胁。
通过以上课堂讲解,引导学生将当前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并存交织的综合性水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使学生对水安全问题及次生的粮食安全问题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珍惜粮食的意识。。
案例二:学习“水与农田基本建设”,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认识
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主要进展情况及传统时代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成就。
然后,向学生播放传统时代著名农业水利工程、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案例情况。通过相关视频,进行代入分析,引导学生对传统时代水利事业建设成就形成更直观的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意识。
随后,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水利建设方面措施与成就,同时向学生指出我国农田水利事业仍然存在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随着各地水利事业进入追求水利高质量发展时期,必须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进一步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增强节水意识,增强为农业水利贡献智慧的信心。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1.课程思政实施成效
通过上述教学设计,学生能较好地认识水与农业、水利与农业的关系;学生在生活中开始形成节约用水、珍惜粮食等良好习惯;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不再模糊,而是将其看做是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的问题。生活中处处与水相关,通过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和能力;通过课程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农业与水的历史和规律,更让学生学会尊重自然,珍视水资源,深刻体会和谐发展理念,以积极行动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2.学生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