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构造地质学实习,掌握野外地质构造分类及其特征。能够利用地质图、节理统计图、剖面图、柱状图、地质报告等准确地描述各类地质现象。准确地表达工程勘察、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有关的地质构造问题。以组为单位,在地质路线踏勘、地质路线填图、地质剖面测量等实习环节中,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指定工作任务。通过以上实习,使各成员能够准确理解和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能够主动与其他成员合作有效开展工作。在地质路线填图和实测地质剖面测量中,组成员轮流担任实习组长,组长负责组内实习活动。通过此过程,使各成员能够准确理解和胜任团队负责人的角色和责任,能与其他成员有效沟通,听取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与建议,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思政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是教书育人的一部分。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本人的“三观”至关重要,思政元素的融入是教师本人“三观”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无定法,有时代特征,有地点特征,不能形式化。而课程思政,我认为其实就是教师在给学生们上每一堂课时,用自己积极向上的“三观”去影响学生们的“三观”。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团队中老师们的个人魅力去带动学生,影响学生,让他们热爱专业,热爱学习,热爱祖国。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1:专业情怀篇——跟随老教师的地质素养入门
在课程实践中,利用少量时间增加思政元素,使课程学习、娱乐休息、课程思政有机融合。通过野外地质实习培养和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地质学基础知识去认识野外地质现象;通过收集地质资料、实际地质调查,分析研究地质现象,锻练学生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工作能力。实训学生野外地质路线调查、实测剖面、地质填图等地质测绘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锻练学生对野外矿物岩石类型鉴定和命名,对地貌、地质作用、地质构造的观察、识别、分析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不怕艰苦、严谨认真、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为以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2:华水情怀篇——让校歌在实习路上响亮
在实习路线上唱响华水校歌,宣传学校的水利水电事业,宣传水电建设者的理想,培养学生们的华水情怀。“嵩山北麓,黄河之畔,中原绿城有我们可爱的校园。振兴中华,是我们的理想。开发水电,是我们的志愿。勤奋学习,努力钻研,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向前。我们想的是兴利除害,爱的是水库电站。我们是未来的水电建设者,事业可爱,前程灿烂。嵩山北麓,黄河之畔,中原绿城有我们可爱的校园。求实创新,是我们的校训。面向世界,是我们的誓言。团结友爱,刻苦攻关。向科学的高峰奋勇登攀。我们想的是兴利除害,爱的是水库电站。我们是未来的水电建设者,事业可爱,前程灿烂。”
案例3:国家情怀篇——“我和我的祖国”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为契机,在学生实习休息的休息时间,茶余饭后,去实习点的路上,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大合唱、小合唱活动。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一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以“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为视角,用文艺的形式生动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生动展现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用文艺表达人民群众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通过教师的带领与身体力行的影响,使学生们感受到了地质工作是一项不断探索发现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长期以来地质工作者们艰苦奋斗,一代一代的地质工作者们继承和发扬了这种传统,使我国地质科技研究领先世界水平,使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对石油、钢铁、煤炭等矿产资源需求得到有效保障,使地质行业内的人们形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独特地质精神。
通过唱校歌这一行动,让实习基地的兄弟院校们了解了华水历史,见到了华水师生的精神面貌。也让学生们有了身为华水人的自豪感。
通过歌唱“我和我的祖国”这一行动,让学生们对祖国感到骄傲,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每当那熟悉而激动的旋律响起,心中就涌流起一种神圣情怀,这就是我们和祖国骨肉相连,不可分割的血脉之情。这首歌曲反映我们中华儿女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热爱以及对作为中华儿女的万分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