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首页 > 艺术学 > 绘画 > 正文

写生实践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案例

作者:杨华柯发布时间:2022-04-18

一、课程教学目标

写生实践是设计学、绘画专业学习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主要包含《色彩风景写生》《素描写生》《文化艺术考察》《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通过写生训练,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分析物象的色彩变化,熟悉基本技法,掌握在平面空间中运用色彩对物象进行塑造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理解物象内在关系基础上,能准确、概括、深刻的表现物象和表现色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色彩概括能力等,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技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培育深厚、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思政育人目标

本教学团队注重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特色,人才培养等方面无缝衔接思政元素,注重精神引领,坚定师生理想信念,培养师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育人目标主要体现为:

1、实地写生中探索创作饱含爱国之情、生活感受和充满民族文化自信的写生作品和设计作品。

2、对当地民族文化、历史资源等的深入思考,深层次地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抒发爱国情怀。

3、从艺术中了解历史,充分认识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在世界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促使学生对这些优秀文化遗产产生热爱,进而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从中感怀中华艺术和中华民族的伟大。

4、从当地的艺术家入手,以榜样的力量鼓舞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写生路上的思政课

在写生活动中组织有主题的思政活动。通过贯穿“爱国主义”的理念和目标,从写生地点的选择、写生主题的确定、写生中参观考察的内容、写生学生活动的组织,融入了爱国主义的主题。

写生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组织

活动过程

2018年10月

安徽宏村、屏山

“重温入党誓词,祖国在我心中”主题党员活动

1、党员师生重温入党誓词。

2、党员师生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019年4月

信阳光山

许世友将军扫墓祭扫

1、党员师生祭拜许世友将军墓

2、师生对许世友将军陵园进行景观设计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

3、作业安排:围绕英雄画一幅画。

2020年9月

信阳黄柏山

黄柏山革命精神讲座

1、讲座学习

2、分小组进行讨论

3、作业安排:以绘画方式体现黄柏山精神

2021年4月

无锡荡口古镇

歌唱家王莘故居参观、合唱《歌唱祖国》

1、参观王莘故居,了解江南民居特点。

2、南北民居调查研究分析

3、师生合唱《歌唱祖国》

4、作业安排:为王莘画一幅画

2021年10月

江淮校区

何家冲革命博物馆党史教育

1、参观何家冲革命博物院、何家冲纪念馆。

2、围绕纪念馆周围几处革命旧址进行示范教学。

3、作业安排:围绕何家冲革命博物馆的英雄故事画一幅画。


2018年10月,在安徽宏村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祖国在我心中”主题党员活动;2019年4月,在信阳光山写生期间,恰逢清明节,组织了许世友将军墓祭扫活动,开展了革命题材主题绘画创作;2020年9月,黄柏山写生期间,组织了黄柏山革命精神讲座。2021年4月,江苏荡口写生期间在王莘雕塑前为英雄画像,合唱《歌唱祖国》。2021年10月,江淮校区写生期间,前往何家冲革命博物馆进行党史教育。提升了爱国主义热情,增加对党史、革命史的深刻认识,课本上的知识活化为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文化助农、文化助贫、希望小学艺术辅导等活动增加了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近两年的写生地点我们都选择在信阳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既是文化助农的一种形式,也把艺术的精神和审美融入新农村建设。2020年9月,在黄柏山希望小学组织了艺术帮扶活动,通过课堂传授艺术知识,也把艺术作品留给山里的孩子,进行艺术启蒙。


6162F590D2

54FD167BB3

51EFC23099


案例二:文化考察

通过对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考察和整理,提升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主动将中国化元素融入设计创作,展现中国元素的文化自信。2018年,组织全体学生同学进行了民俗窗花、民俗建设、民俗石雕的调研设计。2020年,组织了民俗皮影戏和旱船的艺术考察,参观了鄂豫皖赣革命博物馆,对其中的建筑、雕塑和艺术宣传进行了调查评估,每次回来的写生作品中常有此类选题的作品。并有一些学生把在考察中遇到的问题提炼拓展成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有学生很高兴的说:“通过这次参观,对文宣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再深入学习后把博物馆的文宣设计作为毕业设计选题。”


活动地点

民俗考察对象

课程思政点融入

安徽宏村、屏山


徽派艺术中“三绝”:民居、牌坊、祠堂;

三雕:砖雕、木雕、石雕

1、徽派建筑艺术早已走出国门,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2、徽州三雕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这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真实展现。

3、同时,大家要注意从其中提取核心元素,在设计中进行充分使用。


信阳光山

民俗皮影戏、旱船

1、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豫西南作为南北文化的交汇地,在农村还保留了不少值得传承的文化遗产。

2、河南的皮影戏与陕西的皮影戏从唱腔、剧目、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了解不同区域文化的差异,体会传统文化传承与多样。

3、自己动手去设计一个皮影,对旱船进行设计装饰,通过实践感受乡土文化。

信阳新县

鄂豫皖赣革命博物馆

1、通过参观,了解中国革命史和党史。

2、对博物馆内的雕塑进行考察分析,了解英雄群像雕塑的特点、制作、塑性等,感悟在雕塑中传达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

3、鄂豫皖赣革命博物馆的建筑是仿古式现代建筑,主体为徽式风格,红檐橙瓦,在色彩、设计上别具匠心。以黑突出其凝重,以红突出其战斗的牺牲和奉献的激情,以白色突出宁静与追思。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又和谐宁静的陵园建筑群。

4、博物馆有比较完整的视觉导视系统,可作为现场教学的典型案例,给设计学的学生做设计思维的融入。


案例三:教师示范+学生训练,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的提升

课程思政融入点

1、在基础理论讲解阶段引领学生欣赏中国当代优秀画家风景写生作品,理解这些优秀作品是如何通过不同风格语言来表现祖国山河美景、地域民族精神及爱国情怀的,了解创造这些优秀作品的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深刻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内涵。

2、营造融洽的氛围,保护并启发学生个性。每天写生结束后对当天的写生进行点评。评价内容包含画面构图、写生技巧、作业对比、学习状态等,形成轻松的学习状态。通过点评把著名艺术家写生的经验和人生的经验有意识传授。2020年,在宏村写生期间,结合当地留下的关于吴冠中的传说,对比当代艺术家,让同学们对吴冠中的画风、艺术创作等展开充分讨论,并对他传播中国文化的时代意义充分肯定,鼓励同学们要敢于用自己的画笔表现新生活,表现新时代。

3、把学生作业与相对应的中外名作进行比较研究,借鉴经典启发学生心灵。在学生与大师之间寻找诸多共性,对于学生研究创作直接而有效。从积累的数千张名作资料库中选出与每个学生作业最为接近的作品,让学生进行分析讲解,增加对专业的理解把握,同时也提升了辩证思维的能力。


615531B469


案例四:用手中笔绘青春绘校园

课程思政融入点:

1、江淮校区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讲解江淮校区建设意义,建设进程,让学生体会“华水速度”,感受干事创业的热情。

2、图文结合讲述花园校区、龙子湖校区、江淮校区三十多年的郑州办学史,了解学校多年边建校、边搬迁、边办学的艰苦卓绝历程,使学生了解我校始终坚守治水兴国之初心使命,“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

3、总结提炼三个校区不同的标志性建筑,用色彩写生的形式发现校园之美、观察校园之美、表现校园之美,最后选取一个视角画校园,表达爱校之情。

4、把在江淮校区写生的优秀作品全部捐赠给江淮两个书院,装点学院环境,美化教育空间。


58A93


案例五:红色革命题材绘画创作

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离不开画面和谐的色调,油画《启航》以写实的手法,还原、描绘了这一伟大的历史瞬间。画面中参加“一大”的代表们,陆续赶来登上游船,船夫解开绳索,准备起航,天边乌云滚滚,暴风雨即将来临……欣赏这幅作品,请注意这几点,第一,主题的寓意性,它表现了中国共产党这艘大船已经启航;第二,大面积的冷色调渲染着“白色恐怖”的环境,人物的步履是沉重的、但神情却是从容的,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念;第三,虽然黑云压住了船顶,但是两边的亮光和暖色,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曙光。多年之后,毛主席这样评价“红船”上的这一幕历史:“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在进行人物油画创作时,既要注意到人物的造型比例,同时为了突出绘画主题,可对人物细节进行有意刻画,比如眼神,眼睛是窗口,眼神的刻画会影响人物形象最终的呈现,眼神的方向也很重要。手势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在画面布局中,主要人物要处于显要位置,其他人物对主要人物形成烘托获对比,增加核心人物的力量。同时,场景中有意识的加上一些元素,比如在革命题材的画面中加入红旗、党徽这些元素,会增加画面的力量。能够突出主题,或者启发人们观察到主题。本次作业就是为英雄画像,画一副你再何家冲看到的英雄像。


         

[1] [2] 下一页

相关链接:教务处主页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豫ICP备050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