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首页 > 工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正文

《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案例

作者:杨伟发布时间:2022-04-18


一、课程教学目标

我校建环专业为一本招生,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结合我校水利水电工科院校特色,《工程热力学》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来解决建环专业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课程坚持 OBE 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课程目标1:能够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工程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数学模型,用于分析实际工程中热功转换、能量守恒及能质贬值等相关问题。

课程目标2:掌握热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和概念,掌握描述理想气体、水蒸气、湿空气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并能够分析和判断相关热力过程。

课程目标3:了解气体和蒸气流动的基本原理掌握动力循环、制冷循环、热泵循环的基本原理,掌握影响能量转换效果的因素以及提高转换效率的途径与方法等。

二、思政育人目标

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发展态势,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需求,增强职业责任感,教育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并自觉践行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注重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将构建绿色生态文明体系,助力早日实现建筑领域碳中和。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植入专业教育,了解专业历史和前沿,助力早日实现建筑领域碳中和

《工程热力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学生在上这门课时,对本专业还没有清晰的认识。为培养学生的专业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人在本课程的第一节课会给学生讲述专业历史、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本专业和我国“双碳战略”的联系。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热爱本专业,更有方向和目标。注重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将构建绿色生态文明体系,助力实现建筑领域碳中和战略目标的理念融入到课程中。使学生掌握提高转化效率途径,同时树立学生节约能源、节能减排的意识,为我国建筑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案例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第二章第二节理想气体比热容部分,通过介绍真实比热容中的经验常数的确定方法,向学生讲授科研工作中,通过理论分析确定过程方程式的一般形式,再通过相关的实验数据以及数值分析的方法,拟合出相关的经验常数。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了科研工作的一般方法。这样也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科学问题,鼓励学生勇攀科技高峰,努力为科技强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案例三:采用竞教结合、以竞促教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助力学生职业生涯新高度

授课过程中,将相关知识点和工程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给学生讲授,即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让学生知道应用的领域,以及如何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了解的专业领域也扩大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人事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工作应具体的能力和可能达到的高度。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注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学习的综合实践能力。采用竞教结合、以竞促教的教学模式,将所学知识和创新创业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为所用,学以致用,助力学生职业生涯新高度。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本课程将思政元素引入《工程热力学》的授课过程中,同时采用竞教结合、以竞促教的教学手段,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育人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教学效果突出。依托本课程,课程负责人2021年获批教育部“绿色建筑实践条件及实践基地建设”协同育人项目。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高等院校第三届“绿色建筑设计”技能大赛优秀作品奖和决赛优秀作品奖各一项,2021年“汉钟精机杯”第十五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三等奖一项,2021年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一项,校级大创及科技竞赛二等奖两项。同年,在第三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技能竞赛获得优秀奖。

 

 

相关链接:教务处主页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豫ICP备050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