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首页 > 工学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正文

桥梁美学课程思政案例

作者:发布时间:2022-04-16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桥梁美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桥梁的基本类型和结构,认识桥梁美学知识;使学生了解桥梁建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的密彻关联性,了解建筑美与物理力学和结构工程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桥梁建筑的微观观察的工程艺术的美感,培养学生桥梁美学意识和工程方案美学评价能力。


二、思政育人目标

    《桥梁美学》属于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美育课程,通过结合专业的桥梁美育教育,使学生在掌握桥梁建筑美学特征及法则要求的基础上,将美学与专业技术相融合,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应用美学知识的能力,提升在桥梁建筑设计构思中的科学性和创造性。通过融入哲学及思政元素,创造一个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情趣,提高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变得高尚、积极,在思想情感上得到健康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及交通强国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开学第一课——桥梁是什么?

    开学第一课提出——桥梁是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讲述老师对桥梁的理解,桥梁是一份责任(3个桥梁垮塌事故)、桥梁是一部历史(赵州桥、钱塘江大桥)、桥梁是一种情怀(打造中国桥梁名片)、桥梁是一门学问(专业学习)、桥梁是一处景观(一桥一景与桥梁美观)、桥梁是人生(对于工程师而言)……引入钱塘江大桥、港珠澳大桥、桃花峪大桥、郑州彩虹桥等桥梁的故事,随着学生对桥梁知识的学习,会对桥梁的有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48352(1).png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48405(1).png



案例二:小专题——二十世纪最美桥梁

以倒叙的方式欣赏评选出的二十世纪最美的十五座桥梁:

1)大贝尔特桥(Great Belt Bridge1998 丹麦

2)费马恩海峡桥(Fehmarnsund Bridge1963 德国

3)甘特桥(Ganter Bridge1980 瑞士

4)悉尼港湾桥(Sydney Harbour Bridge1932 澳大利亚

5)汀九大桥 1998 中国香港

6)塞弗林桥(Severins_Bridge1961 德国

7)多多罗桥(Tatara Bridge1999 日本

8)诺曼底大桥(Normandy Bridge1994 法国

9)圣尼博格桥(Sunniberg Bridge1998 瑞士

10)博斯普鲁斯海峡一桥(Boğaziçi Köprüsü1973 土耳其

11)奥利跨线桥(Orly Bridge1958 法国

12)克希汉姆跨线桥( Kirchleim Bridge 1993 德国

13)布鲁尔纳桥( Brotonne Bridge 1974 法国

14)旧金山 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1937 美国

15)萨尔基那山谷桥( Salginatobel 1930 瑞士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48868(1).png

给学生营造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情趣,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案例三:美学中的哲学体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美学属于哲学的范畴,桥梁美学属于结合了专业的美育教育,其建立和发展本身就遵循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规律。例如,人类作为审美主体,在劳动中创造了美,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又不断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需求。人类凭借着不断提升的审美能力,继续创造更新更美的事物。从创造美的对象提高主体审美能力,再去创造新的美,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两者所备有的相互依存和相互推动的辩证关系,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从而使美在这种循环中不断发展和升华。注重对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哲学意识教育,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和深度



案例四:美学中的哲学体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研究建筑造型时会发现,任何建筑造型都由若干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特别是桥梁建筑,各部分之间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把这些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才形成一座满足各方面需求的美好桥梁。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差别可以突显整体的多样性和变化,而通过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又可以看出整体是否和谐有序。既有变化,又有秩序,这就是一切建筑造型具备艺术表现力的原则。桥梁的上下结构及各种附属结构,服务桥梁结构的总体功能是一致的,但其各个组成部分又独具自身功能和特点,只有它们和谐统一才能形成桥梁结构的整体造型美。在讲述这些时,自然可以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代入,体现哲学思想的对立统一提高思想的高度和深度

 


案例五:融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元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我国,在建桥技艺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中很多可以在桥梁美学课程教学中加以应用。在课程教学中加入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例如,讲述桥梁建筑发展史中的石桥部分,可以结合我国的四大古桥——赵州桥、卢沟桥、洛阳桥、广济桥展开来讲。公元七世纪初建于隋朝的赵州桥,是世界现存最古老、跨度最大的敞肩圆弧拱桥,主拱采用空腹小孔代替实腹部分,减轻拱上恒载,又增加了排洪面积,是拱桥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创造。赵州桥以其跨度之大、构思之巧、设计之精享誉世界,被评为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建筑。赵州桥不仅造型巧妙、结构合理,而且石雕精致,拱圈中部外侧龙门石雕刻有吸水兽石,望板柱刻有龙兽浮雕,神态生动,艺术成就极为高超。

卢沟桥两侧每个柱子上都刻有石狮,共有485尊石狮,每尊石狮的表情形态都是不同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卢沟桥是一座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文化内涵和建筑艺术的桥梁

洛阳桥建于公元1048年,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江水道之上,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洛阳桥的建桥处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艰巨,为了使桥墩更加牢固,工匠巧妙地利用繁殖牡蛎,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蚝来连接胶固石块,这种生物加固桥梁的方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广东潮州广济桥东西两边分别有12个和8个桥墩,中间是18艘木船连成浮桥。正常通航时,木船封闭,行人从桥上经过,过往船只从两边的桥墩间穿行。汛期洪水泛滥时,则将木船解开,既方便船只通过,也方便排水入海。该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与一体,桥上建有各式桥亭,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2020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第一天即到达潮州,专门考察了广济桥。

通过讲述这些经典桥梁建筑,让学生领略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惊叹中华民族高超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49105(1).png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49178(1).png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49242(1).png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49265(1).png

 

 

案例六:培养责任担当精神,激发社会责任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研究我国在交通土建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破案例,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认同我国土木工程政策、国家道路桥梁发展,从而激发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在讲授桥梁结构体系与桥例时,梁桥可结合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历程——中苏关系破裂后,茅以升先生担任南京长江大桥的总工程师,带着独立自主的梦想,在缺乏钢材和技术援助的情况下,克服万难将南京长江大桥建成;斜拉桥可结合上海南浦大桥的建造历程——南浦大桥建设之初,本来是要委托日本人来建造的,因为南浦大桥属于斜拉桥,这种桥型在上世纪70年代才传入我国,在材料、设计、加工和计算技术上,我国确实缺乏经验和竞争力,再加上当时日本所提供的优惠贷款条件,这座桥交给日本人来建造几乎就是没有悬念的,但同济大学的李国豪和项海帆说服当时的上海市市长江泽民,由我国自主建设南浦大桥,经过几年的苦战,南浦大桥终于在1991121日建成通车;悬索桥可结合广东虎门大桥的建造历程——虎门大桥建设之初,一些经验十足的国外公司对虎门大桥志在必得,但是,中国的建桥人坚持认为,在这么一个特殊的地方建设桥梁,必须由中国人自主建设。后来,在诸多老专家的据理力争之下,我国最终拿回了虎门大桥的设计自主权,大桥于199769日,香港回归前建成。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49324(1).png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49371(1).png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49873(1).png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49904(1).png

通过这些著名桥梁建设背后的曲折故事,教育引导学生只有好好学习,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未来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

 


案例七:结合大量工程案例,加强工程伦理教育

在讲授钢桥发展中,可引入加拿大魁北克大桥施工中两次遭难的事故——第一次由于设计师西奥多·库珀过度增大桥梁的跨度,使得主梁在桥墩附近的钢板有溃屈现象,造成整个结构倒塌,74人遇难;第二次虽然加大了弦杆尺寸,但悬臂长度依然较大,在吊孔仅剩2.4米吊装到位时支点脱落,跌入水中,11人遇难。以美学或失败案例甚至桥梁垮塌案例,告诫学生按章办事、合规办事,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情操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49992(1).png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50017(1).png

 


案例八:结合大量工程案例,加强工程伦理教育

在讲授桥梁建筑的环境美学时,可引入一些为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而专门修建的特殊桥梁,例如青藏的清水河特大桥,一座专门为藏羚羊迁徙而修建的桥,以桥代路,取得了修建铁路与保护藏羚羊的双赢效果。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50615(1).png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639611cb7e4b3d89bdc8f53773c5ea5.png

通过这些优秀的桥梁案例告诫学生,在工作学习中要遵循客观规律,要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遵守职业道德,培养高尚的职业操守

 


案例九:小专题——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发展史,主要介绍我国古代的桥梁,近代的桥梁、现代的桥梁。古代桥梁主要介绍我国的四大古桥,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近代桥梁结合钱塘江大桥建桥-炸桥-复桥历程,讲述近代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沧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现代桥梁结合南京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等,讲述我国桥梁建造技术自立自主,创新与超越的历程,从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迈进,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育人目标

课程

导入

桥梁发展史=人类发展史、材料发展史

1.古代桥梁:第一阶段:石桥、木桥

第二阶段:秦砖汉瓦

2.近代桥梁:铁的产生与铸造

3.现代桥梁:预应力混凝土、高强钢材

  提纲挈领的指出桥梁的社会性,桥梁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古代桥梁

1.赵州桥(618年):世界现存最古老、跨度最大的敞肩圆弧拱桥;石工艺精致雕刻;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建筑。

通过我国四大古桥的技术与艺术成就,让学生领略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惊叹中华民族高超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洛阳桥(1048年):工匠巧妙的利用繁殖牡蛎来连接胶固石块,生物加固桥梁的方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

3.广济桥(1171年):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桥上建有各式桥亭;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202010月习主席考察了广济桥。

4.卢沟桥(1189年)每一尊石狮的表情形态都不相同;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文化内涵和建筑艺术的桥梁。

近代桥梁

钱塘江大桥(1937年):一座经历了磨难和沧桑的大桥,这座大桥本身的经历就是一部传奇,因为钱塘江大桥在刚刚建成89天的时候,就被自己的设计者亲手炸毁,这座桥梁的苦难也奠定了中国桥梁的复兴。

讲述钱塘江大桥建桥-炸桥-复桥历程。

武汉——英雄的城市

钱塘江大桥——英雄的桥梁

讲述我国近代的苦难与沧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新冠肺炎”现状,弘扬“抗疫”精神

现代桥梁

1.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结束了我国万里长江无桥的状况,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通过这些著名桥梁建设背后的曲折故事,讲述我国桥梁建造技术自立自主的艰苦历程,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通过老一辈桥梁专家为实现我国桥梁建设独立自主梦想的执着,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精神,激发社会责任感

2.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茅以升先生带着独立自主的梦想,缺乏钢材和技术援助,克服万难将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公铁两用桥。

3.南浦大桥(1991年):同济大学的李国豪和项海帆说服当时的上海市市长江泽民,我国自主来建设南浦大桥,南浦大桥的成功捍卫了中国人的建设自主权。

4.杨浦大桥(1993年):当时世界上第一跨径的斜拉桥,拉开了跨江大桥建设的序幕。

5.虎门大桥(1997年):199769日,香港回归前建成,与威远古炮台遥相呼应,其雄伟的形象向世人宣告,中华民族已经毅然屹立于世界之林,百年雪耻弘扬国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6.江阴大桥(1999年):我国首座跨径超千米的特大型钢箱梁悬索桥,获得英国建筑协会2000年度优质工程奖。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研究我国在交通土建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破案例,引导学生认同我国土木工程政策、国家道路桥梁发展,从而激发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引导学生只有好好学习,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未来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

7.丹河大桥(2000年):目前世界上的第一大石拱桥,赵州桥几千年的骄傲之后,对我国古代石拱桥最好的传承和发展,它的施工方式是我国独有的。

8.卢浦大桥(2003年):根据吊装技术的进步,大胆采用钢箱作为拱肋,550米的跨度成为世界钢箱拱的最大跨,因为它出色的原创结构,获得了国际桥协2008年的杰出结构奖。

9.苏通大桥(2008年):世界上首座跨径突破1000米的斜拉桥,20055月苏通大桥南北两座主塔的承台完成施工,世界上最大的群桩基础傲然诞生。

10.西堠门大桥(2009年):桥下的河道是军用航道,不允许中断通行,因此大胆提出用直升机来牵引先导索,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11.四渡河大桥(2009年):采用火箭炮发射先导索,这种方法在第二十五届国际桥梁会议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也是国内外的先例。

12.港珠澳大桥(2018年):21世纪中国的桥梁,正在从江河走向海洋,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使得中国桥梁成为国家名片。

纵观历史

辉煌的古代

停滞不前的近代

奋起直追的现代

对我国桥梁发展史进行高度概括,教育引导学生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自信感和政治认同感,引导学生将自身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铭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建桥人经历了从弱到强、自新自强的不同阶段:

80年代:学习和追赶

90年代:提高和紧跟

新世纪:创新和超越

展望未来

桥梁大国→桥梁强国

唯有做到科技创新、自立自主,

才能做到民族自尊、民族自强。

 


案例十:小专题——疯狂的桥梁

疯狂的桥梁,学生会欣赏到世界各地、各式各样、为满足不同需求而建造的形态创新的桥梁:

1)也门石桥

说明: D:\桥梁美学\疯狂的桥\也门石桥\1.jpg

这个石桥已有400年的历史,跨度超过20米,中间是100米的大峡谷;

2)德国魔鬼桥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f11f6ab3f7b5296ec734cc6e1f3ce9e.jpg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a7058961b3d2d511a4a7334b7ccf979.jpg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7a3e6aeb1041f909cc54d35f56637f0.jpg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5b919622e262d0307265c512d47bd75.jpg

3荷兰的水下桥梁

说明: D:\桥梁美学\疯狂的桥\荷兰的水下桥1多数桥都横架在水流之上,但靠近哈尔斯特伦村庄的桥,却隐藏在水下。水面下的桥像水坝一样将河流一分为二,使水面正好与通道上缘齐平,融为一体,远远望去如同隐形一般。.jpg

多数桥都横架在水流之上,但靠近哈尔斯特伦村庄的桥,却隐藏在水下。水面下的桥像水坝一样将河流一分为二,使水面正好与通道上缘齐平,融为一体,远远望去如同隐形一般。

4)为船修建的桥梁

说明: D:\桥梁美学\疯狂的桥\52.jpg

5)会演杂技的桥梁

伦敦会演杂技的桥,12米长的滚桥蜷起一边,来往船只就可以自由穿越帕丁顿盆地的大联盟运河。“八截钢材和木材铰链部分都要卷起来,形成八角状,直至桥两头碰到一起。”来自比利时名叫 Koen Kas的承包商说,“每周五中午,这座滚桥都要给慕名而来的人们表演杂技。”

说明: D:\桥梁美学\疯狂的桥\伦敦会演杂技的桥-在伦敦,12米长的滚桥蜷起一边,来往船只就可以自由穿越帕丁顿盆地的大联盟运河。“八截钢材和木材铰链部分都要卷起来,形成八角状,直至桥两头碰到一起。”来自比利时名叫 Koen Kas的承包商说,“每周五中午,这座滚桥都要给慕名而来的人们表演杂技。”.jpg

 

6)卢瓦尔河的威尔逊桥

说明: D:\桥梁美学\疯狂的桥\卢瓦尔河的威尔逊桥(Pont Wilson).jfif

7)折叠桥

说明: D:\桥梁美学\疯狂的桥\29.jpg

8)荷兰皮尔默伦德银河桥

拱形桥下方是自行车道,长达100米,恰似一个钟摆横跨水面。自行车道长度的确定出于对自行车和轮椅通行的最小坡度的考量。骑车者与行人分道而行,可经桥梁直线通达Melkweg (Melkroad)古城。步行桥重达85吨,由130级台阶构成,并采用钢拱支撑。设计为运河及周边地区预留了足够的开阔空间。拱门高达12米,足以保证下方船只安全通行。当船只靠近时,下甲板可旋转打开并一分为二,让船只顺利通行。桥梁两个组成部分衔接舒缓,自然融为一个整体。材料及色彩运用的延续性也为这个组合体增色不少。LED灯排列分布于桥梁两侧,不仅勾勒出桥梁轮廓;而且可让人们在黄昏时分,置身桥上去领略城市的曼妙风光。

说明: D:\桥梁美学\疯狂的桥\荷兰皮尔默伦德银河桥(Melkweg大桥)\6 (2).jpg

通过欣赏各种为了功能需要而非常规的桥梁,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案例十一:小专题——郑州最美的桥梁

融入大量学生身边的优秀桥梁案例:

1)惠济古桥

惠济桥,位于今郑州市惠济区惠济桥村内,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掘成果,断定为始建于隋唐时期,是“中国大运河”通济渠上的一座重要桥梁。历史上通济渠也称惠济河,河上所筑石桥自然称为“惠济桥”,惠济区和惠济桥村遂以此桥而得名。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52012(1).png

2)熊儿河石桥

位于管城区南关街上的熊儿河石桥,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距今已有280年历史,是郑州市区内仍在使用中的最古老砖石桥。南关街熊儿河桥已被列入郑州首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入选的理由是,历史悠久,且至今仍使用的砖石桥梁,桥身局部雕花细致,有一定施工工艺和建筑艺术价值。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52128(1).png

3)七里河“断桥”

七里河“断桥”隐藏在东风南路七里河桥的东侧,是1965年修建的郑州铁路枢纽东北环线上的一座跨河铁路桥。“东北环线”铁路连接了京广线和陇海线是针对当时多变的世界形势修建的战备铁路,但建成后并没有正式使用过。随着郑州的发展,“断桥”附近如今已成了繁华的高铁站西广场,只剩下两个桥墩和一段变形的钢制桥体见证着历史沧桑。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52183(1).png

4)四桥一路—郑州交通现代化的里程碑

1994年,由郑州车主凑钱修建的“四桥一路”通车了,这让郑州市民第一次体会到了来自市区道路快速驾驶的畅快。“四桥一路”由河医立交桥、大石桥、新通桥、紫荆山立交桥四座立交桥与金水路高架快速路构成。23年光阴如梭,“四桥一路”仍在服役中,且它们的“子孙后代”不断繁衍,为郑州打造出一个快速交通网。

5)彩虹桥—最“繁忙”的大桥

始建于1994年北环快速路铁路跨线大桥,因桥体上方的红色钢结构拱顶鲜艳醒目,也被郑州人叫做彩虹桥。彩虹桥由4座大的拱桥构成,跨度320多米,最高处15米,连同引桥长约2.1公里,在钢体拱形桥中位居全国第一,也创造了当年“亚洲第一跨”的奇迹。随着郑州交通量爆发式的增长,彩虹桥一度成为郑州的“堵王”,而伴随着二十多年来超负荷的运行,彩虹桥已于20191026日开始封闭。2020年彩虹桥也将被拆除重建,曾经的郑州交通“扛把子”终将谢幕。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52250(1).png

(6)解放路立交桥—郑州第一座斜拉桥

解放路立交桥于2010年通车,是郑州首座斜拉式立交桥。漂亮的双塔单索面斜拉桥结构,不仅为郑州市增添了一处靓丽的地标建筑,又一举改变过去铁路东、西两片区交通受制于铁路影响,仅靠中原路地下涵洞通行的“瓶颈”状况。解放路立交的建设,也打开了郑州斜拉桥的“潘多拉魔盒”,越来越多的斜拉桥在郑州拔地而起。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52439(1).png

(7)金水立交

金水立交占地面积非常广阔,作为当年郑东新区起步的头号工程,设计之初就考虑得十分超前,当时郑州的道路承载量并不高,以致于很多人质疑这样的设计是浪费。但是看看现在的金水立交,恐怕没有人再说这是浪费了,早晚高峰时,只恨这立交还是不够宽。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52550(1).png

(8)潮晟路跨潮河桥

潮晟路跨潮河桥,因中间为一个大大的圆环,而被周围的人们习惯地称为“戒指桥”。这座桥是国内跨径最大的圆环形独塔双索面斜拉桥,2016年5月份建成通车。该桥设计灵感来源于古代玉璧采用斜拉塔采用弧线优美的圆环形式,造型似如意玉环一般圆润柔美,曲线顺畅,如平塘晓月,夜幕降临时,又营造出“慧眼识珠”的意境,犹如智慧之眼。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52601(1).png

(9)龙湖内环跨北引水渠桥

郑东新区龙湖内环跨北引水渠桥,是国内首座“鼎”形斜拉桥。桥长210米,主塔高104米,由4根梯形独立塔柱通过横梁及塔柱间拉杆连接组成“鼎”字形结构。该桥为目前郑东新区施工工艺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工程,也是郑东新区高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独塔斜拉桥。该桥最大的特色是桥型设计采用“鼎”的形态,优美大气,雄伟壮观。寓意“鼎盛中原”,在兼顾交通的基础上承载旅游、景观等重要功能。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52664(1).png

(10)人文路跨贾鲁河大桥

人文路上跨贾鲁河大桥位于中牟县绿博文化产业园区人文路与贾鲁河交会处,总长890米、宽55米。该主桥为整体式一幅桥,引桥横向分为三幅桥。该桥主塔为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主塔高度78米,装饰塔为凤首箜篌(箜篌【kōng hóu】)造型,该桥兼具交通通行和景观美化的功能,设计源自“箜篌引凤”的灵感,据《太平寰宇记》记载:“箜篌城在中牟县东南20华里,昔师延在此造型箜篌,以悦灵工”。斜塔形式及高度在国内外均为罕见,宽度上为同类型桥梁亚洲之最。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52735(1).png

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的生活态度,使其变得高尚、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健康成长



案例十二: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分享,认真领悟

增加课堂分享环节,每次课留出10分钟,邀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分享我国桥梁建设技术与艺术上的案例。学生可在前一次课向老师主动报名分享,也可通过学习通选人环节来决定,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主动发掘身边或者全国优秀的桥梁案例,并制作内容丰富的幻灯片,在准备分享内容的过程中了解了更多优秀传统文化、桥梁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政策等,在课堂分享过程中自身的胆量及口才等都得到锻炼,同时,接受分享的同学也了解了更多的我国优秀桥梁案例,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课堂分享活动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实践,学生的分享异常精彩,涉及各种各样的桥梁,例如:黄浦江上的桥梁、北盘江大桥、卢沟桥上的狮子、矮寨大桥、3D打印的桥等。

说明: 1649382770(1)

学生课堂分享

 


案例十三:主题讨论——诗话

自从建安诗人写桥入诗,倡起我国特有桥梁文学,诗人词客,都对桥梁写下了大量的绮丽动人的优美诗词篇章,尽桥之美、托桥之情、谐桥之趣、彰桥之功。中国诗人博大精深的桥文化,饱含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情感内涵,或诗情画意、或记事抒情、或神思遐想、或扬桥颂德、或神话传说、或人物轶事。请各位同学摘选各代诗词文人依桥寄情,有感而发的诗词断句。注明作者、年代、出处、诗句,表达的情感等。当然你也可以有感而发,诗书几句! 例:马致远(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一种凄婉之情。

主题讨论内容融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元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52884(1).png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52923(1).png

学生参与“诗话桥”讨论



案例十四:主题讨论——家乡的桥

家乡的桥,有其独特的美丽,也有着你和它的独特故事。它以自身的风采装点着家乡,亮丽的家乡,也许会使黄土高原上的小镇成为塞上江南、人间天堂…… 讲讲你家乡的桥梁吧,请从美学角度对你家乡桥梁的技术与艺术进行简单。

主题讨论内容融入大量学生身边的优秀桥梁案例,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的生活态度,使其变得高尚、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健康成长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53069(1).png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53093(1).png

学生参与“家乡的桥”讨论


案例十五:课堂问卷——最美桥梁

下列四座高速公路上的跨线桥,用你发现美的大眼睛,选出你认为最美的。答案c为德国克希汉姆跨线桥,这座凭借着优雅、纤细而有力度感的造型被评为20世纪最美桥梁,并且在15座桥梁最美桥梁中位列第四,大家都有一双发现美的大眼睛。这座桥下面是高速公路,由于高速公路的拓宽,要求克希汉姆跨线桥有更大的跨径来跨越高速公路,由于跨径加大,跨中弯距也会增大,如果按照常规设计,梁高会变得很大,粗重的主梁横在高速公路上对桥下来往的车辆会产生压抑和不安全感,就像我们常说的大梁压顶。克希汉姆跨线桥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这种压抑感,首先主梁外形按活载弯矩图来建立,弯距大的地方尺寸大,弯曲小的地方尺寸小,非常合理,也给人以力度感。同时,主梁并没有采用我们前面所讲的矩形截面,而是在跨中区段采用了一组T形截面梁。矩形截面梁在破坏时受拉区混凝土早已开裂,根据基本假定的第二条,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因此将受拉区混凝土挖去一部分,将受拉钢筋集中布置在剩余的受拉区域内形成T形截面,承载力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减轻了梁的自重,使得桥梁具有更大的跨越能力,或者在不增大跨径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梁高。这就是为什么克希汉姆跨线桥选择T形截面的原因,在不影响承载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结构自重,从而降低梁高,使得桥梁达到纤细而有力度感的效果,成就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工程,可见,每一座优秀的桥梁都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通过世界最美桥梁的建造历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社会设计出更多优秀的桥梁,为我国的交通强国建设做出贡献

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53218(1).png说明: C:\Users\huawei\AppData\Local\Temp\1651053244(1).png



案例十六:线上资源

《桥梁美学》课程思政除课堂上的内容外,充分补充线上资源,如《走进科学》、《中国桥梁》、《大国工匠》、《超级工程》等视频,布置学生观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方位、多层次的思政教育,使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知识,同时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从而增强对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和制度认同的共鸣感,深切体会到未来自己作为一名工程师所肩负的责任,为祖国的桥梁事业贡献力量

课程思政线上资源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在授课过程中有机融入哲学、社会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爱国主义教育及正能量等内容,多层次、多视角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实现课程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完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美育教育,在学院及学校同行中得到较高评价。《桥梁美学》属于专业选修课,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了本课程的选课率,本课程选课率在95%以上。本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学生正值考研、找工作的特殊时期,通过教学改革及思政建设,加大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折射一定的道理,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营造轻松、愉悦、积极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情趣,具备高尚的职业的操守,做到“润物细无声”。

说明: C:\Users\asus\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73122d0f335e091fbf8650ac012418c.png说明: C:\Users\asus\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6b6e1fd64cfeebfc5467fba6f424e1c.png

学生评价

 

相关链接:教务处主页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豫ICP备050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