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英)》课程思政案例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
(2)熟悉和掌握涉及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了解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与贸易相关的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
二、思政育人目标
(1)紧密结合我国对外贸易新发展新战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理解、参与并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2)结合外贸实践讲解,着重培育学生诚信守约的职业道德操守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主要介绍教学内容与思政要素如何结合,实现哪方面的育人目标)
案例一:国际货物运输之国际铁路运输与中欧班列介绍相结合
中欧班列--跑出中国外贸“加速度”
(1)教学任务
让英语专业学生熟悉国际铁路运输及中欧班列在国际货物运输中的作用,理解和掌握中欧班列对中国外贸和经济的正向拉动作用。
(2)教学内容
课前导入:从课本第七单元的“国际铁路运输”基础知识开始,引入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中欧班列(CR Express)
课内讲解:在讲解中欧班列基本知识及运行线路外,引导学生思考
(1)中欧班列作为一种以国际铁路运输为主,包含多式联运的新型国际货物运输模式,比起其他运输方式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2)中欧班列会为我国的外贸发展带来哪些改变?
(3)中欧班列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课后思考与探索:
在课堂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实地做一些调查,将课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同时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一些学术资料,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欧班列对我国外贸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3)育人目标
认识到中欧班列既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标志性成果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力保障,帮助学生理解国家重大战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
案例二:贸易展会与我国对外开放三大展会平台介绍相结合:
第一议题进课堂--国际服务贸易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1)教学任务
让英语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对外开放三大展会平台的举办背景、内容以及对我国对外贸易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知道我国对外贸易事业未来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2)教学内容
课前导入:从第十二章“经销、代理、寄售与展卖”中第四节的“展卖”内容开始,引入作为第一议题的对外开放三大展会平台:国际服务贸易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课内讲解:
(1) 三大展会的举办背景,内容和特点。
(2) 三大展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事业的促进作用,对我国经济的正向推动作用。
(3) 从三大展会的特点看我国进出口贸易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了解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服贸会和全球唯一的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是我国政府和我国经济在疫情肆虐,全球经济滑坡大背景下对全球经济健康发展做出的有力支撑。
课后思考与探索:
鼓励学生查找文献,写出研究论文:为何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趋势下,我国要举办全球唯一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对中国经济的作用,对全球经济的作用。
(3)育人目标
通过三大展会不同的举办背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特点,知晓我国对外贸易事业未来发展的优势和挑战,深刻理解在新的全球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经济发展新战略,深刻理解我国在全球新政治经济态势下对全球经济的庄重承诺和有力支撑。
案例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 教学任务
本案例以教材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基本内容为出发点,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历程和前景,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和对我国经贸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能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有所认识。
(2)教学内容
课前导入:从第七章“货款的支付”中第八节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内容开始,引入思政专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课内讲解:
(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概念;
(2)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历程:从边境贸易自发选择开始到--2016年成为国际货币篮子中的第三大货币;
(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贸易、政治和经济基础: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
(4)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
(5)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
课后思考与探索:
阅读参考文献,深入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结合材料能分析近期国内外重大事件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
(3)育人目标
通过该案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我国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二,贸易规模位于世界前列,政治稳定,这些才是人民币能够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基础,让学生在具体理解祖国经济发展事实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正确认识并培养自豪感;同时,通过学习,学生也会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国际化在顺利发展的同时,会对我国经贸发展再上新台阶意义重大,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阵和策略。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国际贸易实务(英)》课程在2021年获得校级思政示范课程。自获得校级思政示范课程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强调立德树人,积极引入课堂思政元素,在建设过程中,学生的成绩、教师的教学科研均有明显提升。
教师根据课程思政内容设计的微课“中欧班列--跑出中国外贸“加速度”获得第十二届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河南赛区(微课组)三等奖。撰写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研究》也于2021年公开发表。
学生在调查中反馈,课程思政内容的加入,让课堂教学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以前对于不是自己专业领域的内容只是粗浅的泛泛了解,对身边发生的重大的国家大事也不是十分关心,现在通过课程思政内容的补充,对很多和贸易相关的经济现象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经济生活的一些重大事件也更加理解,因为懂了基本原理,就有了关注的兴趣和分析的乐趣。
这充分证明了通过在国际贸易实务(英)课程教学中推进思政进课堂是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有利于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的双重提高,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顺利开展课外延伸与拓展,使师生的关系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