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开学第一课课程思政教学总结
法学院 马海霞
一、指导思想
2022年2月21日,是我本学期上的第一次课,根据学校教务处的要求,本人认真学习领会河南省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上好2022年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的通知》要求,认真备课,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及24届北京冬奥会精神融入到课堂讲学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具体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如下:








课程简介 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 习近平家风思想 儒家家国思想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奥运会格言 冬奥运会闭幕式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疫



情之下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意义 中国大国担当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建党经验“坚持胸怀天下” 家国情怀教育 激励学生像奥运健儿学习努力拼搏,成己达人,报效国家。
根据学校教务处的要求,新学期第一次课需要给学生介绍教学大纲的内容。所以在讲述正式内容之前,首先给学生介绍了本课程。
接着,给学生介绍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其中重点给学生强调了素质提升的内容,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婚姻家庭道德修养,这一获得感将为同学们未来成就幸福美好的家庭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是OBE教学理念的要求,也是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方面,更是《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编”所具有的强大教育力量的体现,是婚姻家庭法教学目的的应有之义。
三、具体讲课实录
1.习总书记在2015年提出的关于注重家风的重要论述:“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民法典》1043条第一款”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是在习近平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定的。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以后的多次场合中讲到家庭建设的重要性:“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是对《礼记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习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
3.昨天(2022年2月20日)第24届北京冬奥会胜利闭幕,我们在闭幕式上再次感受到习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思想,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实现了完美契合。闭幕式又一次响起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的温暖旋律,此时鸟巢的上空盛放的烟花打出“天下一家”(one world one family)中英文标识,使国家体育中心沸腾了!全世界人民在北京这个双奥之城,团结亲如一家!“一起向未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这是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美好初心,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中国顺利如期举办冬奥会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冬奥会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强大、开放、自信的中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非常自豪。中国的抗疫成效全球卓著,并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都是中国“大国担当”的体现。
4.中国既有“大国担当”的伟大行动,也有“大国担当”的科学理论。去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党的百年奋斗十大成功经验之一是“胸怀天下”,《决议》中写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同学们一起通过课件朗读《决议》的内容,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5.“胸怀天下”的建党经验启示我们只有敢于担当,才能行稳至远。一个国家要有一个国家的担当,一个人要有一个人的担当。同学们,你们的担当是什么?有同学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像冬奥会上的运动健儿一样,努力拼搏,激扬青春。同学们,你们都来自家庭,是父母养育了你们,你们要为家庭负责,才能为国家做贡献,因为国之本在家。而家之本在身,你们首先要成就自己。学生的本分是学习,希望同学们不要辜负大好青春年华,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力争学有所成,回报家庭,最后报效国家!
四、讲课效果
本节课全体同学听课认真,热情度很高,与老师积极互动,达成强烈的共鸣,对讲课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后与同学们交流,同学们纷纷表示老师的讲课生动有趣,情理与法理兼备,受到强烈的爱国精神鼓舞和家庭伦理思想教育,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发了他们日后努力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对未来的的课程充分期待。
上课实景图

五、课程经验总结
(一)课程思政要与专业课内容有机融合
立足课程特色,根据每一节的讲课内容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实现课程思政“盐溶于水”,达到教育效果的“润物细无声”。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传播思想、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实现完美结合。婚姻家庭法是身份法,让学生认识到婚姻家庭的社会意义,掌握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就必须从宏观上,结合婚姻家庭制度产生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理念。
(二)课程思政与时事新闻有机融合
时事新闻具有新颖性和鲜活性的特征,与现实结合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在进行课程思政时,从事实新闻入手,学生的关注度高,乐于倾听。讲本节课时,前一天刚刚举行了24届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结合闭幕式的亮点及奥运会的理念,很自然地将体现“天下一家”的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传递给学生。
(三)课程思政要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有机融合
国家的大政方针是考研中政治科目的重要内容,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渗透,实现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的无缝对接,容易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的“十个坚持”中的“坚持胸怀天下”与本节课的内容很契合。在引导学生学习以上内容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要热爱阅读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里面有大学问,教育同学们要以政策为指引发现创新研究的热点问题。
(四)课程思政要与学生的角色相契合
在专业课中进行思想的传播和价值的引领不能过于生硬,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才能使思政教学深入学生内心。本次课,从家、国、天下层层深入,分析三者的关系,最后落脚到成己达人,修身齐家,从而激励学生向奥运健儿学习,努力拼搏。
(五)课程思政要育人先育己
课程思政,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教师传递给学生的观点和思想必须自己要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有充分的情感认同,教师要用饱满的热情、真情,并将对学生的无私无限关爱一同传递给学生,才会受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