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首页 > 通识选修课 > 正文

《多媒体技术》课程思政案例库

作者:翟丽平发布时间:2022-04-13

一、课程教学目标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综合讲述了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处理技术及多媒体系统应用开发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组成多媒体系统的基本原理、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掌握数字音频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视频编辑软件及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为今后开展多媒体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目标1:多媒体技术是多种媒体信息的融合技术。掌握多媒体信息的获取和实现技术。培养具有一定艺术文化修养、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具有欣赏和鉴赏能力。

课程目标2: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使用处理软件进行音频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视频处理等,具有多媒体技术和软件工具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的分析、设计、融合的能力。


二、思政育人目标

课程不仅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目的,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融入艺术、审美等文化元素,让学生从优秀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理解美、发现美、热爱美、创造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中,结合知识点、完善教学设计,在案例导引、案例教学中,完成立德树人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技强国的信念、爱党爱国爱家爱校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并将其转换为自身的标准,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祖国培养出思想坚定、技术过硬的学生。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多媒体硬件技术——“华为事件”,科技强国

本案例结合知识点是第1章“多媒体技术概述”。在概述部分讲解时增加介绍目前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现状、多媒体热点事件。通过每年更新一些热点视频,让学生了解国家目前的多媒体技术水平,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奋发学习,努力掌握前沿知识,肩负起祖国赋予我们的使命。

在介绍多媒体硬件技术时,通过与学生的问答互动(身边的多媒体设备有哪些呢?大家都用什么手机呢?),一步步引入“华为事件”,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增强学生的是非观。使学生们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国家的手中, 我们的腰杆才能挺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奋发学习,肩负起祖国赋予我们的使命。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精神会无形的在学生意识中形成,从而使其在国家的建设发展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华为事件”,科技强国PPT课件

 

案例二:多媒体软件技术——“MATLAB禁用事件”居安思危,科技强国

本案例结合知识点是第1章“多媒体软件技术”。通过师生互动问答(你身边有哪些常用的软件呢?多媒体有哪些常用软件工具呢?),引出身边常用的软件都是国外软件,引入“MATLAB禁用事件”,和学生共同探讨事件的始末。给我们启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MATLAB禁用事件,让我们看到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技术,才能完全摆脱别人的限制。国产软件崛起刻不容缓。引导学生要珍惜学习时光,学习真本事,不畏困难,勇攀科技高峰,建设科技强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油!

课后留作业,思政效果巩固:搜索国家的卡脖子工程,了解MATLAB被禁事件,写出感想,立个新学期的学习目标flag!

“MATLAB禁用事件”,居安思危课件PPT

“国产软件崛起”,科技强国课件PPT

 

案例三:数字音频处理——“诗配乐”,中国传统文化,民族自信

本案例结合知识点是“第2章 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在了解了音频处理技术基础知识和软件操作技能的后,通过制作音频处理典型实例,来巩固和实践音频处理技能。1)首先讲解音频处理基本理论、讲解软件基本操作。2)在综合案例制作过程中,通过PPT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诗词歌赋的意境和魅力。再播放古筝等配乐视频,欣赏传统乐器的意境美。3)讲解录制功能时,教师自己朗诵诗歌,选择传统音乐配乐,给录制的诗歌配上音乐,最后完成录制音频、剪辑音频、配乐剪辑、降噪处理、背景音乐淡入淡出特效等操作。4)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录制一段喜欢的诗歌等,并进行诗配乐,完成作品。

“诗配乐”课件PPT

通过传统素材的视频欣赏、案例的制作,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课后让同学们自己录制视频、诗歌的搜索、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能正视自己,发掘自己的声音潜质,提升自信,提高表达能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和自我自信。

 

案例四:图像修复——保护环境,保护知识产权

本案例结合知识点是“第3章图像处理技术“中的”图像修复工具组”章节。在讲授完修复工具时,师生互动“为什么要修复图像,修复图像时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引导学生讨论修复图像的目的是还原图像的真实信息,并去除多余的文字和物体,达到所需的艺术效果。由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修复图像观念,告知学生不能恶搞图片,更不能把自己学到的信息技术当作攻击和伤害别人权益的武器。因为这样做不仅侵害自然人的肖像权和人格权益,严重的还可能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触犯国家法律法规。

讲授“仿制图章”案例“去除草地上垃圾”时,“垃圾破坏了美景”重点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教师通过课堂上的引导,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讲授“修复画笔”案例“人像修复”时,重点提倡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是最美的。告知学生不能恶搞图片,更不能把自己学到的信息技术当作攻击和伤害别人权益的武器。因为这样做侵害自然人的肖像权和人格权益。

讲授“修复水印”案例“去水印”时,提出问题“能不能出于商业目的去掉图片水印从而盗用别人的图片?”在掌握了一定的图像处理技术时,是否就能做一些违背道德甚至违法的事情?通过讨论,旨在教育学生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不能做出违规处理和伪造公文、公章、发票、执照、成绩单、证件等妨碍社会管理的行为,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风尚;企业或个人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以及推广品牌,在图片上使用了水印,学生虽然掌握了修图技术,也不能出于个人私利,去掉用于防止抄袭的水印,因为这是对知识产权原有人的侵权行为。

仿制图章案例“去除草地上垃圾”课件PPT

 

案例五:图层样式——“抗美援朝纪念日”海报:不忘初心,牢记使

“第3章图像处理技术”中的“图层样式”一节的内容非常适合用作品来表达“思政”的主题,做成宣传海报,既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结合思政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案例和作业等形式,结合当下的时事政治、传统节日、运动纪念等内容制作海报,让学生以作品寄情,给学生的思想以表达的出口,在查阅素材、作品构思、师生互动反馈等多方面,了解祖国的强大,树立民族自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首先,播放有关抗美援朝的视频和影片,相比较于文字,视频和音频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效果更好。通过引入部分的介绍,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其次,向同学们介绍“抗美援朝纪念馆”网站,希望同学们课后访问,既方便学生搜集案例作业素材,也让学生进一步接受思政延伸教育,了解“抗美援朝”战争,体会“抗美援朝精神”。

 

导入视频“长津湖”宣传片,引起学生兴趣

师生互动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抗美援朝是哪一年发生的事呢?哪一天是抗美援朝纪念日呢?你了解它背后的背景和意义吗?”通过多幅主题海报的讲解,相关案例的视频、音频和文字的介绍,素材选取时对素材的引申意义的介绍,都能引入本次思政主题,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先烈们的英勇事迹,祖国的强大及对美好生活的信念。

其中素材也有其思政意义,在选取素材和处理素材的同时,边操作边加以介绍和宣传。①“中华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中华民族的象征。②“人民大会堂的顶灯”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泰民安,鼎立世界之巅。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③“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图片”全景式气势磅礴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④“国旗”我们国家的象征。⑤“和平鸽”和平的象征。⑥“雕像”雕塑造型很有气势,将烈士们“宁死不屈”、“前赴后继”的精神。烈士们的精神表现得既伟岸又平凡质朴,同时雕像也具有永恒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纪念日”海报设计案例效果

案例从视频、图片、教师的介绍、师生的互动等方面引入“抗美援朝”的案例,再在制作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素材元素选取的思政元素衔接,再到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去“抗美援朝”官网搜素材学习、让学生谈感想和教师的思政评语,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示了思政元素的融入,思政效果得到巩固和加强。

 

学习通课后作业

 

案例六:文字应用——“抗击疫情”海报,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案例结合“第3章图像处理技术”中“文字工具”这一节时,教师在“文字工具”基本操作讲解过后,通过一个案例综合文字工具的应用。通过“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的主题海报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工具,以“中国加油”、“致敬逆行者”、“防疫知识”为主题,以“海报宣传”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向医护人员致敬、向逆行的英雄致敬、疫情防护,以及对生活的热爱、科技自信、民族自信、爱党爱国教育!

海报欣赏,思想传递

教学过程中先是通过多幅主题海报的讲解和防疫数据的展示,巧妙自然地结合疫情中的重大事件和重点人物、医护工作人员的辛苦工作照、校园的美丽风景为切入点,引入本次思政主题——“祖国强大、致敬逆袭者、感恩母校”。通过图片和数据展示“疫情的严峻”、“防疫工作者的辛苦”、“防疫知识注意事项”、“党和国家的防疫政策”,让学生坚信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定能战胜疫情。同时也要关注“社会上负面的情绪”、“学生长期压抑的负面情绪”,引导和开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通过“宣传海报”的介绍,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祖国的强大、医护人员的辛苦!让同学们了解国家为疫情防治做出的努力,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医护人员不惧生死、逆行而上的事迹和医护工作者辛苦工作照,了解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和努力,向抗疫中的英雄致敬;引导学生要自我防护,珍爱生命,热爱学校,珍惜校园生活!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海报案例效果

 

案例七:矢量绘制——“冰墩墩”,奥运精神,永不言弃

案例结合“第3章图像处理技术”中“矢量图形绘制”这一节,学生在了解了基本的矢量图形的概念,掌握了基本的矢量图形绘工具使用方法后,最后通过综合案例——奥运吉祥物“冰墩墩”的矢量绘制,运用本章节所学知识,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首先,通过多媒体素材《雪龙吟》MV的画面和激昂又熟悉的歌声,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和斗志,画面中的祖国大好河山,运动健儿的精彩瞬间,都能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强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越来越强大的祖国点赞、自豪。同时引导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是为建设更强大的国家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通过图片素材“冬奥运会徽”、“冬奥运吉祥物”、“奥运奖牌榜”,奥林匹克精神对学生的巨大鼓舞作用,奥运会之所以魅力无限,让人心驰神往,不仅因为它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体育水平,更因为它承载的体育精神,超越了体育运动本身,彰显着公平、公正、团结、奋斗等精神内涵。敢于拼搏、永不放弃的运动员是北京冬奥会的主角,滑雪少女谷爱凌、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等诸多体育明星深受广大青年喜爱和追捧,他们用实力再现健康审美、点燃体育精神。为此,我们利用北京冬奥会,通过奥运精神的鲜活案例培育青年大学生敢于拼搏的优秀品质,同时从中国运动员的顽强拼搏精神中品读中华民族矢志不移、勇毅向前的“中国精神”,加深青年大学生胸怀祖国的爱国情怀。

再者,在绘制操作演示的过程中,可以边操作边介绍素材的思政意义,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感受奥运精神。①冰墩墩:熊猫,同时讲述采用国宝熊猫的创作故事和设计思路;②冰墩墩外壳:借鉴中国传统美食冰糖葫芦融入吉祥物设计的创意设计;③冰墩墩彩壳:融入奥运五环颜色且体现5G高科技感和本次冬奥科技、智能特色的设计理念;④冰墩墩手心红心:寓意热情欢迎世界来客。

激励学生:成功,是每个人的愿望,然而,前进的路从不平坦,只要你不忘初心,满怀期待。路虽远,行则将至,再启程,去拼搏。

《雪龙吟》MV视频                   体育场馆欣赏

  

冬奥奖牌榜                          案例效果PPT


案例八:通道抠图——“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约用水

案例结合知识点“第3章图像处理技术”中“通道抠图”这一节,要求学生了解通道的基本原理,掌握通道抠图的方法。最后通过综合案例——“节约用水海报”,运用通道抠取水波浪,综合之前所学知识,以“节约用水”为主题制作海报。通过师生互答的方式,宣传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28日“中国水周”、中国是贫水之国,既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综合能力,又能唤起学生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社会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鼓励学生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案例PPT

 

案例九:视频处理技术基础——“美丽华水”,了解学校、热爱学校

案例结合“第4章 视频处理技术”基础技术一节,首先讲解Premiere软件的操作,视频导入、视频剪辑、视频处理、视频特效、视频过渡、视频字幕等。师生互动关于学校的问题:校徽的含义?校训是什么?学校的历史?学校的特色?专业有哪些?让学生“了解学校、认识学校、热爱学习”。

新时代90后、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要求,新时代的媒体人喜欢短视频制作,那么视频的剪辑和处理尤为重要,学生热爱用短视频记录生活。那么我们借助大学生们喜欢的方式,开展爱校教育活动,更能达到育人效果。

本案例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达到让学生了解学校、认识学校,在思想上热爱学校,在行为上维护学校。爱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在取得实质性的良好效果之后,通过加强、巩固和深化爱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扩大其外延和挖掘内涵,进而扩大到正确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让大学生思想上产生热爱、拥护党和政府,行为上维护党的领导、支持政府的各项决策和措施,最终达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美丽华水”视频制作效果图

 

案例十:视频处理技术高级——“传统中国年”,中国传统文化,民族自信

案例结合“第4章 视频处理技术”的视频高级处理技术一节,教师首先讲解Premiere软件的操作,视频素材剪辑、视频处理、视频特效、视频过渡、视频字幕等。互动问答:老师问(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能否说说家乡的新年风俗和年夜饭?)学生答(拜年、逛庙会、贴福字、吃饺子、看春晚、守岁、压岁钱等等。)

在案例制作的过程中,在观看视频素材时,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我国春节的一些习俗、家人团聚、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传统中国年”案例截图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即使学生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

在本案例中,以“向世界介绍中国年”为主题,鼓励学生孝敬父母,树立新年的学习和生活的新目标,开创美好的明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实施成效: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多媒体技术概述、数字音频处理、图像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已经制作完成的10个案例,达到各章均有思政教育的全覆盖。本课程的案例,经过课题组成员精心的构思、设计、制作,并投入教学过程,思政引入自然,与课程内容息息相关,无违和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思政领域元素,将所教内容和思政紧密结合,取得了学生一致认可和好评。

本课程思政案例具有完备的配套资料,其中包括相关案例引导视频和图片、文字介绍资料、案例制作素材、案例详细制作步骤、含思政目标的教学大纲和教案、案例教学PPT、案例制作步骤录屏视频等。案例配套资料齐全,发布在“华水学堂学习通”的课程资料和相应章节的学习视频里。可供学生课后随时随地跟学操作,教学效果良好。
    本课程配套的线上教学资源也已建设完成,在2020年疫情期间已经开始在“华水学堂学习通”投入使用,并在持续更新。在疫情结束后,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明显优于普通线下教学的效果,学生反馈和评价非常好,总体效果优良。其中,“抗击疫情”海报设计案例,获得疫情期间优秀教学案例。

学生反馈:

教师在“华水学堂”针对思政案例布置的作业内容,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根据设计主题,自主搜集素材,在作业的设计理念和感想时,抒发自己的感想;教师在作业的批语里也增加思政元素的评语,从而进一步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思政教育成果。

在对学生的线上和线下的问卷调查中,都显示出学生对思政案例的选择和设计、线上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的教学效果满意。普遍认为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思政教育。

在作业中,同学们不仅上交了优秀的作品,也谈了对“思政案例”的感想。

其中在“抗美援朝纪念日”案例中,同学们普遍对抗美援朝的战争、可爱而顽强的人民志愿军战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此次思政案例评价到:“老师将历史文化带进课堂,能很好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老师讲解思路清晰,示范步骤详细,有一定的独创性,教学效果很好。将思政案例融入教学,同学们不仅学到了技能,思想也得到升华。”学生们能体会到先辈的不易,战争的艰苦,现在和平的来之不易。也评价将思政案例融入教学,同学们不仅学到了技能,思想也得到升华。教学效果显著。

“抗美援朝纪念日”案例中的部分学生反馈

在“抗击疫情”的作业中,学生的很多作品中都出现了医护人员、警察和解放军等的形象,看得出同学们对这些守护我们的伟大而平凡的人们的敬意和感动;很多作品出现了“钟南山”和“李兰娟”等的形象,学生说“看见了他们就一下子有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也出现了樱花、蓝天白云、卡通形象等,表达出学生活泼的性格、乐观的心态!海报中学校的风景,让学生们想起校园风景的美丽,校园生活的美好。学生们连连发出“梦回学校”、“学校的生活真美好”、“怀念校园生活”“没有好好珍惜”的感慨!通过学生设计理念反馈看出案例思政教学效果显著。

“抗击疫情”案例中的部分学生反馈


 

 

相关链接:教务处主页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豫ICP备050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