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首页 > 工学 > 城乡规划 > 正文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课程思政案例

作者:发布时间:2022-04-07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参与区域分析及区域规划的编制基本能力。课程重点在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及评价、区域空间战略研究、区域规划主要内容、区域规划系统规划2、3、4、5知识单元)的诸多知识点中,构建区域规划分析及规划的主要内容体系,同时将社会责任、工匠精神、家国情怀、三农情怀的思政育人主题贯穿其中,在不同的章节中挖掘不同的思政元素,抓好课堂教学 “主渠道”,与思政建设同向同行,融入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中。

二、思政育人目标

1、设计思路:通过一、引介最新的科学研究论文;二、通过相关热点问题探讨(比如近年考研中关于区域规划的问题、新闻事件等)、三、分专题进行历史综述或主题研究等方法,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不断优化思政教学内容供给,采用讲授、讨论、评析和汇报等多元手段强化内容输出,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相统一,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2、思政育人目标: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勇于承担时代责任的使命担当。

3、育人主题:本课程从社会责任、工匠精神、家国情怀、三农情怀四个主题开展相关的教学内容的思政建设。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在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及评价(第2知识单元),区域

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第3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基于的“百度指数”平台的“搜索指数”数据,形成的关于《城市群信息流多中心网络化演变》的研究成果的详细介绍,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在区域空间战略研究(第3知识单元),新时代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第4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如何影响我国空间发展格局的重构?(天津大学2016考研)”这一问题的引入,展开对于新时期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探讨,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勇于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承担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

案例三:在区域规划系统规划(第5知识单元),区域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第1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梳理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介绍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扩展专业知识的广度,更直观的了解国情,大大激发了民族自豪感。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通过本课程思政的建设,学生不仅学到区域规划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感受到了区域战略的历史发展过程及演变规律,帮助了学生掌握和使用专业知识去理解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中国模式’、理解区域发展中党的思想战略和领导决策,增强学生对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学生的获得感不断提升。本课程在2020-2021第二学期的教学评价中获得全院第二名的好成绩。


相关链接:教务处主页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豫ICP备050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