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首页 > 工学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正文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

作者:张旭芳发布时间:2022-04-02

一、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熟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基本建设程序和前期工作,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原料、工序和生产原理等基本知识,能够进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流程设计并进行比较;掌握机械设备和热工设备工作原理、结构部件和适用条件,使学生具有进行工艺设备的选型的能力;并能运用以上知识使学生具有进行工厂总平面布置及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的能力。

能力培养目标:认识到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过程中,存在多种可选择的方案,并能通过查阅相关标准,规范和进行文献研究,寻求最优方案并进行经济分析。


二、思政育人目标

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能站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体现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设计任务与细心谨慎

案例意义:

1. 让学生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的重要性,感受设计任务对于工厂建设或技术改造顺利进行的重要性

2. 让学生加深对“做事要有头脑,要有逻辑”的理解,培养学生做事要细心谨慎

教学过程:

设计工作是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工厂设计的任务是按期提供质量优良的设计文件,使工厂建设或技术改造得以顺利进行,并为投入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思政引入: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引导同学积极思考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内容。然后播放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通过分析动画片中没头脑设计少年宫的不足之处,提醒同学们在进行工厂设计时要细心谨慎,否则,不仅延误工期,而且造成巨大经济浪费。通过设计任务的学习,让同学们明白科学的态度、责任心的重要性。

提问环节:让学生们深入思考并回答这样一些问题: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任务是什么?单独某一专业能否完成整个工厂设计?我们在其中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避免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之处?(提示:前导课程的重要性。)

总结强调:工厂设计是一项针对性和目的性较强的工作,各个专业人员要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在设计过程中要细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使工厂设计的各项工作有机协调运作,使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最小。


案例二:基本建设程序与客观规律

案例意义:

1. 让同学们认识到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也是提高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

2. 深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工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教学过程:

讲解基本建设程序是基本建设全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基本建设涉及面广、协作环节多,完成一项基本建设工程,要进行多方面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才能达到预计的效果。

思政引入:基本建设全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这个顺序是基本建设中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引入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宽广的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进行艰辛理论探索,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一系列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为我们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深刻认识,把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树立了典范。

总结强调:无论在什么岗位工作,担任什么领导职务,面对哪种工作环境,遇到何种问题,习近平同志都非常重视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担任总书记以后,更是高度重视对治国理政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向同学们强调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大意义。


案例三: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

案例意义:

1. 让学生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中可能产生的环境进行分析、评估、预测,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

2.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

教学过程:

水泥、陶瓷、玻璃工厂在生产过程中,要完成物料的粉碎、高温加工及物料的开采、堆放、储存、运输以及成品的包装、发运。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往往产生粉尘的飞扬、有害气体、噪声、污水及热辐射等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思政引入:通过讲述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引入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列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在生产建设中,也要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总结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在工厂设计中通过对生产中的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案例四:厂址选择与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意义:

通过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厂址选择的学习,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厂址选址是一项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性。一个工厂的厂址选择是否合理,将对建厂速度、建设投资,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深远影响;厂址选择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符合国家长远规划;从全局出发,正确处理工厂周边关系,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注意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节约能源,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同时还要注意方案的比较。通过讲述建厂厂址的选择,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政引入:延伸拓展:三峡精神,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三峡工程建设中的百万移民举世瞩目。19989月湖北省秭归县城在三峡库区率先整体搬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秭归县城已经成为山、水、坝、城融为一体、城镇功能区完备的绿色和谐城市。在木鱼岛至尖棚岭库岸段,建成后的库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大幅提升,有效维护了库岸稳定,保护了人居安全,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同学们感悟开发性移民工作的伟大成就,仿佛置身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历史活剧,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努力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价值追求,感受到百万移民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以实际行动支持三峡工程建设的伟大精神,更加心怀“国之大者”,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总结强调:厂址选择与国家规划、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学们在进行厂址选择时应当理论联系实际,正确选择建厂地区位置,这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发展至关重要。



案例五:设计步骤与大局意识

案例意义:

1. 工艺流程的确定还要考虑其他专业对设计的要求,需要各专业人员协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科学求真精神。

2. 意识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是由工艺、运输、电气、动力、土建、卫生工程和技术经济等多个专业共同完成的,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合作共事能力,有大局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步骤是由多种专业技术分工协作的一个综合性设计,包括工艺、土建、电力、动力、卫生工程、总图、运输和技术经济等专业。它们彼此之间必须紧密配合,如果其中某部分发生错误,势必影响其他部分的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各专业必须互相协调,紧密配合,服从大局,从整体出发,共同努力完成设计任务。

思政引入:在讲解设计步骤由工艺、土建、电力、动力、卫生工程、总图、运输和技术经济等各个专业技术分工协作时。引入京津冀区域发展,区域不同等级城市具有多层次的地域分布,即便同一城市也因融入不同类型价值链和专业化分工格局,形成不同范围和层级的内外供求关系及耦合联动关系,从而形成小循环与大循环、内循环与外循环、局部循环与整体循环交织叠加的区域循环网络体系。在开放条件下,各类循环虽然相辅相成,但也并非完,客观上有着相互制约的态势,系统观念要求树立大局观和协调意识,强调“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总结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要树立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在大局规划下进行工厂设计。


案例六:设备选型与节能降碳

案例意义:

1. 进行生产设备选型时,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前提下,坚定不移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充分发挥节能的源头把控作用。

2. 培养学生围绕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主题,结合实际开展设备选型工作,大力推动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

教学过程:

工艺设备的选型也是工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设备选型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设备性能良好,管理、维修方便,工艺布置合理,节约能源和技术经济比较。在设备选型时推广先进高效节能产品设备,淘汰落后低效设备,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

思政引入:在讲述设备选型满足节约能源要求时,引入碳中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我们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场硬仗。不仅需要国家攻坚克难的决心,也需要我们每个人脚踏实地的行动,例如购买、使用节能设备。十四五期间,将围绕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及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等加快制修订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我国节能降碳标准水平,逐步实现国际领跑。

总结强调: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提高能效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着力点,从全过程坚持和强化节能工作,从源头持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做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于本门课中思政的融入反馈很好,润物无声,学生感到很受益,学生明白了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人人有责的价值观念,结合实际开展设备选型工作,大力推动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


下一篇:材料科学基础

相关链接:教务处主页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豫ICP备050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