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首页 > 工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正文

《传热学》课程思政案例

作者:何小可发布时间:2022-04-01

一、课程教学目标

《传热学》是能源动力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三大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内容构架包含理论授课学时、实验实际操作等环节,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专业知识结构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热学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和把握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及其相关原理,掌握强化传热与削弱传热的基本方法,熟悉传热学基本仪器的性能和使用,了解现代传热传质学数值模拟技术,掌握换热器的热设计方法,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课前准备: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慕课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与我校平台“华水学堂”,引导学生发掘本节课程知识要点及本节课程任务目标。以回顾知识要点及提问的方式巩固课前知识,在理清课程思路的基础上以重点、难点解析和课堂习题为主展开教学。下课后现场答疑,课后整理讨论答案、小测试和章节作业等上传华水学堂,便于学生复习。

二、思政育人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教育创新理论为指导,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帮助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体系学习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重点突出传热传质技术对国家安全、国家能源环境、大国重器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当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匠心精神、文化自信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理论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传热学发展简史教学中,引入我国古代对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结合我国能源行业现状,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在热传导问题的数值模拟技术上,引导学生遵循知行统一的原则,使用辨证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斗争精神;在相似理论与相似理论的应用方面,向学生传递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把握主要矛盾的思想;在换热器的基本原理与换热器的热设计知识点上,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匠心精神,激发学生能源报国、科技兴邦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感;在我国大国重器制造业的发展技术上,突出传热学对技术瓶颈的突破贡献,激起学生不怕苦难、激流勇进的奉献精神,对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未来充满信心。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通过肋片的导热理论基础与节能减耗思想相结合

(1) 引入

在导热过程当中为什么要加入肋片?加肋与不加肋如何取舍?

(2)教学内容

了解肋片的特点及其节能原理,建立节能思想;掌握肋片的传热特点;熟悉肋效率和肋面总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度构建学生传热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传热学问题的能力。

(3)育人目标

以制冷循环的蒸发器、冷凝器为例分析增加肋片的目的和效果;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分析世界能源危机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换热器越来越小,换热效率越来越高与肋片的加入和不断的改良有很大的关系,肋片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本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节能思想和专业责任感。

案例二:“基尔霍夫定律”与奉献精神相结合

(1) 引入

“基尔霍夫定律”在电学中的应用?与在传热学当中的应用有何区别?

(2)教学内容

了解电学中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原理,并与传热学当中做比较,建立学科交叉的基本思想;掌握实际物体辐射传热的特点,建立实际物体对辐射能的吸收与辐射的关系;熟悉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交叉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育人目标

通过传热学中“基尔霍夫定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善于辐射者必然善于吸收”的道理,使学生明确辩证思维,认识到掌握本领与回馈社会的关系。本领越大,责任越大,社会赋予的重托越大,作为青年人应勇于担当、不怕苦难、激流勇进,明确自身使命,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案例三:传热学大国重器与民族责任感、自豪感相结合

(1) 引入

研究传热学的目的是什么?换热器在大国重器中的作用和地位?

(2)教学内容

了解换热器的基本原理与型号分类,掌握强化传热和削弱传热的基本思想,掌握换热器的热设计基本思路;通过不同类型的换热器的具体工程应用,展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突出传热学对技术瓶颈的突破贡献,引起学生对传热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兴趣。

(3)育人目标

通过“大国重器”系列纪录片的介绍,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成就,讲述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工程应用实例使学生理解“传热学”在国家能源行业当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的介绍,展示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激发学生能源报国、科技兴邦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感。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传热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充分结合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应用,将课堂理论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注重突出传热学与国家战略、国家安全、大国重器紧密关系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热学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支撑作用。在课程思政导向下,《传热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通过修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完善教学活动设计、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等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营造了多元化、个性化的实践教学空间,在不断的教学启发中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实现课程思政的积极效果,大幅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热学》网络教学平台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累计点击量超过12万人次,强化了学生对传热学课程及相关专业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家国情怀,提升了学生能源报国的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成效,深受全校师生的广泛好评。


相关链接:教务处主页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豫ICP备050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