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312》课程思政案例
作者:程炎焱 发布时间2022-03-30
一、课程教学目标
建筑设计312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处于设计系列课程的设计提升阶段,是继一年级的基本功训练,二年级的设计方法掌握之后的建筑观念确立环节。教学目标,树立建筑设计的整体性观念。教学内容包括,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两个方面:知识内容有环境、功能、技术三大要素;技能通过设计训练和其他相关理论、技术课程的配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应用多手段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题目类型为复杂环境+建筑+营造,具体题目:旧建筑改造——党群服务中心建筑设计。
课程结合“三全育人”目标,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的顶层设计,研讨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采用集中备课、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学紧密结合的有效路径,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统一,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思政育人目标
以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建筑学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平台,将建筑学人秉持的“自信、自强、坚韧、求实”的价值塑造寓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之中,突出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作用,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及职业情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建设,设计选题融合思政元素,知识单元模块化,融入课程思政专题。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成果导向、小组讨论、VR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挖掘课程资源,切实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建筑设计312,旧厂房改造——党群服务中心设计课程,首先,通过介绍改造项目的背景,了解郑州工业史,了解百年郑州的发展轨迹及这座城市的宝贵记忆,致敬“二七精神”; 其次,了解近代郑州因铁路而崛起,在“铁路—商贸—工业”间独具特色的互动发展路径,使学生认识到建筑师肩负的使命和未来在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中将要发挥的积极作用,认真思考如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了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见图1)
 |

|
图1:挖掘课程资源,切实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
案例二:基于任务导向,党建文化融入课程设计
如何潜移默化地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要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是课程组研讨的重点内容。结合党建文化设定课程设计任务,将党群服务中心建筑设计作为课程设计题目,通过对这种建筑类型优秀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该类型建筑的功能组成与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调研中同学们了解了党的基层工作内容、组织架构、党群共建的意义以及党的政治引领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倍感光荣,同学们更加热爱党,坚定跟党走的信念(见图2)。
案例三:旧建筑改造再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首先,从旧建筑的保护更新知识展开讲解,理清概念,了解保护更新原则,掌握保护更新的途径和方法。
其次,结合育人目标,分析旧建筑改造中蕴含的价值,提出当前在旧建筑改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找出对策,通过知识学习和设计训练,使学生认识到旧建筑改造再利用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及历史文化的继承延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见图3)。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本课程将设计任务、知识传授、素质提升与思想政治教育巧妙融合,注重体现思想性、前沿性和时代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受到了同行教师的充分肯定。
学生们普遍肯定,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结合的必要性,首先,它丰富了教学内容,恰当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建筑学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支撑作用。其次,通过对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学好专业报效祖国的志向热情,树立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