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首页 > 理学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正文

《地理学实习》课程思政案例2

作者:赵荣钦发布时间:2022-03-31

一、课程教学目标

1、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的显著标志。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直观了解区域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强化对教材理论知识的认知,为在野外工作中树立地理学思维打下基础

2、通过野外实习,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地质地貌、植被、土壤、水系、河流等自然要素观测和判别方法,以及了解经济、交通、产业、城镇等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及组合格局,掌握在实践中观察地理学现象的原则和方法,为今后开展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实践应用工作提供指导。

二、思政育人目标

1、能够地理学野外实习和观测,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2、通过野外实习,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特别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脚踏实地开展调查研究,真正俯下身子,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通过野外实习,培养既具有专业素养,又具有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高素质综合人才。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一)案例一:嵩山实习线路(自然地理要素观测)

1、太子沟—少林水库地质线路

了解前寒武系到二叠系花岗岩、石灰岩、白云岩、页岩、石英砂岩、板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地表三大类岩石的分布、成因和出露情况、节理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地层的走向、倾向和地层接触关系。主要观测点如下:(1)登封西高速口北侧路西:风化花岗岩、岩面节理、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观测;(2)唐窑村西北小山顶:(晚寒武世崮山组)白云质灰岩、刀砍纹;(3)唐窑村西北采石场:(中寒武世张夏组)石灰岩、可见明显的地层接触面,地层走向近似平行,为整合接触;(4)唐窑村西山脚下:泥质页岩,明显页状及薄片状层理,易裂;(5)唐窑村南少林武校西:紫红色页岩;(6)唐窑村南少林武校南:石英砂岩;(7)唐窑村南太子沟瀑布:观察河谷地貌特点(V型)及搬运物质特点(磨圆度和分选性差);(8)少林水库坝体: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变质形成的);(9)少林水库南侧溢洪道西崖壁:板岩(围岩)、千枚岩(变质岩,区域变质作用)、闪长玢岩(岩浆侵入体),另外,岩壁可见张节理。

2、石淙河—中岳庙后沟

了解河谷地貌的形态特征及搬运物质的特点、河曲发育的动力、阶地与河漫滩的成因、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及断层的类型及分布。主要观测点如下:(1)告成镇东侧公路桥下石淙河河谷:河曲发育、河流侵蚀的动力、阶地与河漫滩的形成及特点、河谷地貌的主要特点;(2)石淙河河谷:中间可见喀斯特地貌,以地表喀斯特为主,中间有小型的溶洞;(3)石淙会饮处:断层分布观察:两侧地层不连续,南岸为寒武系石灰岩,北岸为二叠系砂岩和页岩;河流沿断层面分布,河谷呈不对称状,为正断层;在北岸岩石石壁上,可见擦痕、阶步、角砾岩等断层标志;(4)中岳庙后黄盖峰:石英砂岩。

嵩山连续出露着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岩石地层序列,被称为为“五代同堂”。是一个成熟稳定的以地质、地貌、岩石、构造等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实习基地,能够较全面地涵盖气候、地貌、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我校经过多年的实习,已形成较为稳定成熟的实习线路。通过嵩山实习,不仅与书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在大自然中感受自然要素的特征、形成机制和相互作用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而且也可以参观“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和“少林寺”宗教建筑和文化,了解民族历史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实习沿途还可以渗透乡土地理教育元素,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文化等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十八大”以来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对嵩山等地的野外考察,不仅可以完成山地自然地理和地质地貌的实习,还可以强化学生对习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的认识,并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好这一指示精神。


说明: C:\Users\Lenovo\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0276sluz7k6m21\FileStorage\Temp\5574086702efdb91629e187341d9e9e0.jpg说明: C:\Users\Lenovo\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0276sluz7k6m21\FileStorage\Temp\89eb5aa816c950da53115b3a67f47439.png

嵩山地质实习


(二)案例二:巩义—邙山实习线路(黄河与黄土地貌观测)

主要考察黄土地貌、河流地貌、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洛汇流等。以巩义至郑州段黄河南岸的黄土丘陵和黄河主要观测对象,重点参观黄河、河洛汇流、邙山、黄河地质博物馆等,了解黄河及黄河流域的概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黄河泥沙的来源,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成因、黄河下游的地貌特点等;了解黄土的特点和成因、黄土地貌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以及黄土中古土壤层的分布等。主要观测内容如下:(1)巩义河洛汇流处:观察黄河和洛河泥沙含量的差异。介绍黄河及流域概况,黄河泥沙的来源;(2)邙山东侧黄土梁及黄土冲沟(S314沿途可见):小型黄土塬、黄土梁和冲沟的相间分布,主要学习黄土地貌的成因和特点;(3)黄河地质博物馆:自行观察黄河的形成及黄土的分布特点、黄土的形状和成因等;(4)邙山(黄河风景名胜区内):可见几处黄土剖面中出露的古土壤层,介绍其原因及气候指示意义;(5)花园口:介绍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成因和特点;(6)南水北调干渠:了解南水北调穿黄工程概况,了解南水北调精神。

通过实习,一方面增强学生对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和地域文化的认识,特别是增加学生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认知,在黄河地质博物馆全方位了解黄河和黄土地貌的形成历史;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历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该工程的建设背景和重要意义,感受中国近代以来在治水兴水方面的巨大成就,使学生牢记“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立志报国情怀。

说明: C:\Users\Lenovo\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0276sluz7k6m21\FileStorage\Temp\355f01a4d5431c62618f60dab9db4a48.png说明: C:\Users\Lenovo\Desktop\微信图片_20201101184818.png

黄河下游及南水北调工程


(三)案例三:人文地理实习线路(社会经济要素观测)

主要实习内容:中原城市群实习线路,主要包括郑州、洛阳、开封等,主要考察城市群形成的内在机理、主导企业的区位选择等。中原文化、旅游实习线路。主要包括洛阳、开封等,主要突出中华文化之根、历史都城遗址和传统村落等。

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灿烂的中原文化和地域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了解区域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通过对黄河流域有关企业(比如宇通公司、富士康公司、中国一拖等企业)、开发区(比如郑州航空港、洛阳新区等)和传统村落(比如洛阳卫坡村、巩义竹林镇等)等人文地理要素的考察实习,使学生近距离感受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现状,领会这一国家战略的意义,激发学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奋斗的决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中原更加出彩贡献自己的力量。

说明: C:\Users\Lenovo\Desktop\微信图片_20201101184711.jpg说明: C:\Users\Lenovo\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0276sluz7k6m21\FileStorage\Temp\0116b0a7e167edfe60be87c301de9827.jpg

沿黄地区人文地理实习


(四)案例四:沿黄实习线路(体验黄河国家重大战略)

主要是洛阳、孟津、巩义、温县和郑州等地。通过小浪底、康百万庄园、河洛汇流、小麦博物馆等,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沿黄地区的实习,全方位了解黄河流域河南段的经济、社会、农业、文化、城市建设和水利精神等,特别是了解黄河流域灿烂的优秀文化以及河南省在黄河流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自信心,并使学生树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身力量的情怀。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通过对黄河湿地、黄河花园口河流地貌、黄河中上游分界线和黄河地质博物馆等地的野外考察,零距离接触黄河,不仅可以完成水文及河流地貌实习,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习总书记的这一讲话精神,树立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远大志向。

说明: C:\Users\Lenovo\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0276sluz7k6m21\FileStorage\Temp\b17f039269d8e2c65f27fdccf319da5e.png说明: C:\Users\Lenovo\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0276sluz7k6m21\FileStorage\Temp\81083b6153f31709349c63a6b771f0bb.png

康百万庄园与小麦博物馆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一)实施成效

1、以地理学时间教学为依托,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开展野外思政。系统编写了基于野外思政的地理学实践教学指导书,并建立了“华水地理学实习”微信公众号,建立了集线路介绍、学习心得、教学感悟等为一体的交流和宣传平台。在野外思政育人方面发挥了专业特色。

“地理学实习”微信公众号相关内容发布

 

2、整合过去十几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探索总结一种既体现思政元素,又使自然和人文要素相结合的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并提出一套将思政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野外思政”教学方案。

3、组建了一支专业水平高、学科全面、乐于奉献的地理野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4、本团队积极将国家战略融入地理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在野外实习中强化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使学生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地理学在国家战略中作用的认识。同时,对地理学实践教学的内容、实习线路设计和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编制基于“野外思政”的地理学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书,并提出一套将思政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野外思政”建设方案,为今后的地理学人才培养提供全新的理念。 

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封面及目录

(二)学生反馈

基于“野外思政”理念,对地理学实习进行全方位改革,并应用于2020-2021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地理学实习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普遍认为地理学实习集学术性、趣味性与实践性于一体,不仅深化了对教材理论知识的认知,而且通过野外实习,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热爱祖国的情怀,强化了学生实践探索的科学素养。学生在实习后,不仅撰写了内容丰富的实习报告,而且纷纷在“华水地理学”微信公众号发表感悟和心得体会,也有些学生结合2021年“720”暴雨问题,探讨暴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以及其中的地理学思维及其应用。总体而言,地理学野外思政产生了较好的成效,并受到学生的好评。

 

相关链接:教务处主页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豫ICP备050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