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貌与文化遗产保护课程是面对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依据实际将习近平总书记2015《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报告》提出的内容‘要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的重要论述结合在课程中,在此过程中本团队的教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开展教科研课题活动,促使本次思政改革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和高度。
一、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的基本要求,将课程教学目标归纳为以下6点:
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的任务和肩负的责任。
教学目标2: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课外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科学、客观地认识城市风貌的基本理论知识。
教学目标3: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以及案例引入,使学生分析了解国内外城市风貌的现状与问题,城市风貌系统及构成,以及城市风貌内在文化构成和特征。
教学目标4: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国内外城市风貌系统发展动态。
教学目标5: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城市风貌系统设计策略及方法。
教学目标6:在达到教学目标5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引导以及实践练习,使学生通过学习将自己认同的观点和想法融合形成一个新的价值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能够独立完成实践设计的任务。
二、思政育人目标
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与建设要求,把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城市风貌与文化遗产保护课程中的主导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情怀与智慧、胸怀与自信。在教学的过程中,特此归纳以下6点目标,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见表格1.
育人目标1: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育人目标2:塑造设计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育人目标3:遵守设计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育人目标4: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感。
育人目标5: 树立振兴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信心。
育人目标5: 坚定学生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育人目标6: 塑造保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城市特色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的信心。
表1 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序号 |
教学内容 |
课程思政元素 |
知识点 |
能力点 |
思政点 |
1 |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1.3 相关概念解析 |
什么是城市风貌。
|
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城市风貌研究背景及基本概况。 |
时代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
2
|
第二章 国内外城市风貌研究状况与问题 2.1 国外城市风貌保护的发展历程 |
历史风貌和现代风貌的区别。 |
学习了解国外城市风貌发展阶段及特点。 |
坚定学生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
|
2.2 国内城市风貌保护的发展历程
|
城市风貌建设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
加深中国优秀城市风貌发展历程中的创新及发展。 |
缅怀建国后,对城市风貌遗产保护历程的艰辛。 |
|
2.3城市风貌问题的内在原因剖析 |
城市趋同化现象。 |
分析国内外城市风貌系统发展动态。
|
加深对城市风貌的认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信心。 |
3 |
第三章 城市风貌系统及其外在物质构成研究 3.1 城市风貌系统有机体的基本特征 3.2 城市风貌系统的构成要素 |
城市风貌构成要素的认知方式。
|
加深对城市风貌系统特征以及构成要素的理解。 |
塑造设计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
|
3.3 城市风貌系统外在物质构成的主题
|
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认识城市风貌。 |
分析城市风貌空间形态特征 |
让学生认识到城市风貌建设过程中空间立体的重要性 |
|
3.4 城市风貌的分类及研究类型 |
特色风貌是长期积淀而成的,动态发展的。 |
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整合不同城市风貌的类型及特点 |
让学生认识到城市风貌建设过程中文脉延续、风貌整体的重要性。 |
4 |
第四章 城市风貌系统内在文化构成及其特征研究 4.1世界城市文化体系构成及其发展趋势 |
建筑文化全球化的影响 |
掌握世界城市文化体系的构成的基本知识。 |
培养学生的国际设计视野和国家情怀。强调城市文脉延续的重要性。 |
|
4.2 中国城市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
|
不同阶段建筑文化的体现 |
分析比较不同阶段城市建筑文化特点特征。思考未来发展的方向。 |
让学生认识到城市风貌文化对城市发展,城市更新的重要性。 |
|
4.3 城市风貌内在文化构成的主体——文化核的基本特征 4.4 当前我国城市风貌文化核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规律 |
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报告》2015,习近平强调内容。 |
掌握城市风貌文化构成及特征。 |
坚信国家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离不开民族的文化。 |
5 |
第五章 更新时代城市特色风貌的发展传承 5.1 城市特色风貌的特点
|
可感知性:公共的认知途径与表现。城市风貌是不同层次要素的不可分割的嵌套。 |
掌握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城市风貌的表现。 |
使学生明确城市风貌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作为设计师应该肩负的责任 |
|
5.2 现代城市特色面临的主要问题
|
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报告》2015,习近平强调内容。 |
分析现代城市特色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能力。 |
塑造学生保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城市特色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的信心。 |
|
5.3 城市风貌塑造的应对策略 |
分区分级管控特点。 |
掌握城市风貌应对策略。 |
保护城市既有的特色与遗产。 |
6 |
实践练习一:实践调研&数据整理收集 |
掌握实践调研方法。 |
使学生获得全过程参与调研经历和体验。 |
调动学生的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
7 |
实践练习二:课程设计 |
通过设计方式和途径过程,学会场地分析、详细设计的方法和流程 |
能全面掌握独立完成一项以‘城市风貌遗产保护’主题的空间设计方案的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场地城市的历史文脉,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城市的精神,树立形象。 |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弘扬传统,文化延续
教学章节 |
第一章 绪 论 |
课时 |
2 |
教学目标 |
知识能力: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的任务和肩负的责任。引导学生客观的认识城市风貌的概念,研究范围及背景。分析相关联概念的不同。 |
重点难点 |
重点:城市风貌概念,研究范围及背景。 难点:相关联概念的不同。 |
教学方法 |
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并且在过程中开展“引导(重复),教学(渗透),讨论(模拟),思考(夯实)”的教学活动。 |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 |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通过‘抛出问题,引起思考’,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通过再次‘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思考比较,不断提高学生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讲授过程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辅以学习通app开展课前预习,作业布置,学习资料推送,线上学习情况统计,讨论等活动。 |
1、预习环节 |
课程思政育人 |
教学方法 |
(1)利用学习通提前发布通知,要求学生准备并且搜集城市风貌的概念特征,分类,特点及发展过程。思考国内城市风貌问题内在原因,以及你所在的城市风貌的现状是什么? (2)教师发布讨论话题:城市风貌的概念特征是什么?城市风貌与环境设计专业的关联? (3)课前将学习资源上传到学习通课程,并且发布课下预习通知,学生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自主学习,了解课程内容,同时老师通过学习通平台搜集学生学习的情况,在课堂中进行反馈。通过搜集资料学生可以城市风貌特点,发展过程及现状。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所需要讲解的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引导学习本专业应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做到有创新点。 |
设置问题提问式教学; 互动教学; 启发式教学。
|
2、导入环节 |
思政育人 |
教学方法 |
利用学习通签到。观看视频“最美郑州城市宣传片上线,献礼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切入话题“更新时代历史城市风貌的保护与传承”展开讨论,引入本章节课程内容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讨论:城市更新背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解决历史城市在城市更新中遇到的困难,延续城市文脉以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
热议话题的讨论,设计师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新颖的构思,同时还应该具有保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城市特色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的信心。
|
视频学习与分析;互动教学; 讨论课堂;
|
3、教学环节 |
思政育人 |
教学方法 |
任务1 了解城市风貌的概念特征。利用ppt引导讲解城市风貌的概念及特征,相关概念解析。结合预习的成果,四人一组讨论我国城市风貌发展在城市更新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任务2 相关概念解析。利用ppt讲解解析城市风貌相关概念,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不同术语的概念也要善于分析思考不同。并且要求学生有精益求精,极致的职业品质。 |
任务1,告诉学生作为环境设计者必须要有职业素养。调动学生的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任务2,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由感性认识上身到理性的认识,通过设计解决现状问题。重在培养学生树立振兴城市风貌文化延续的信心。 |
讨论课堂; 分享式教学; |
4、思考环节 |
思政育人 |
教学方法 |
学习通课下学习‘20210909 城市更新大讲堂第二讲 | 张杰:更新时代历史城市风貌的保护与传承’了解城市风貌的四个基本特点,历史城市在城市更新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视频的学习再思考,如何利用专业的技能,以实践的设计方法,探讨解决为了避免城市历史风貌单一化的策略。 |
作为一名设计者要反复思考,如何利用本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更新活化城市特色风貌,创造宜居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做出一份贡献。
|
视频学习与分析互动教学 自我思考 |
课后思考讨论 |
思考题: 1、如何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2、城市风貌与环境设计的关联? 3、国内城市风貌问题内在原因,并思考你所在的城市风貌的问题原因是什么?收集并且整理。 |
案例二:缅怀过去 肩负责任
教学章节 |
第二章 国内外城市风貌研究状况与问题 |
课时 |
3 |
教学目标 |
知识能力:引导学生客观的认识国外城市风貌发展阶段及特点。加深中国优秀城市风貌发展历程中的创新及发展。分析国内外城市风貌系统发展动态。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的任务和肩负的责任,坚定学生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
重点难点 |
重点:历史风貌和现代风貌的区别。城市风貌建设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难点:城市风貌问题的内在原因(趋同化现象) |
教学方法 |
理论知识:讲授法,小组讨论,启发式教学法(课堂提问;互动式讨论;理论结合实际)。 实践练习:体验法、同伴式教学,自我总结法 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法、观看视频 |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 |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主要通过‘探索,思考,汲取,总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进行思考比较,不断提高学生辨析能力和社会责任。讲授过程中以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辅以学习通app开展课前预习,作业布置,学习资料推送,线上学习情况统计,讨论等活动。 |
1、预习-探索 |
课程思政育人 |
教学方法 |
(1)利用学习通提前发布通知,引导学生主动预习了解国内外城市风貌发展阶段及特点。思考国内外城市风貌问题内在原因。 (2)讨论话题1:历史风貌和现代风貌的区别。 (3)讨论话题2:你所在的城市风貌的问题原因是什么? (4)课前将学习资源上传到学习通课程,并且发布课下预习通知,学生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自主学习,了解课程内容,同时老师通过学习通平台搜集学生学习的情况,在课堂中进行反馈。通过搜集资料学生可以学习了解国内外城市风貌发展动态,历程及特点。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自我归纳总结城市风貌发展建设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 |
设置问题提问式教学;同伴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
2、导入-思考 |
思政育人 |
教学方法 |
利用学习通签到。观看记录短片“重建后的华沙”切入‘欧洲古城复兴运动”,展开介绍课程内容国内外城市风貌发展历程。通过师生互动。思考:如何塑造现代特色城市风貌。 |
视频结合课程内容介绍,促使学生学习了解国外城市风貌发展阶段及特点。
|
视频学习与分析;互动教学; 讨论课堂; |
3、教学-汲取 |
思政育人 |
教学方法 |
任务1 学习了解国外城市风貌发展阶段及特点。利用ppt讲解国外城市风貌发展的三大阶段(点线面式的发展),特点。结合预习的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从小的方面说,城市风貌的保护,延伸到环境中的各个组成元素,主要包含什么? 任务2 国内城市风貌保护的发展历程回顾。利用ppt讲解国内城市风貌保护发展历程,研究及实践。并且要求学生分析对比国内外城市风貌发展的不同,归纳不同原因。同时要求学生有精益求精,极致的职业品质。 任务3 城市风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利用视频,图片,案例,ppt等展开介绍国内城市风貌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强调趋同化现象。结合图片案例思考:城市风貌特色消失的原因,造成趋同化现象的的内在原因。 |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加深中国优秀城市风貌发展历程中的创新及发展。同时,缅怀建国后,对城市风貌遗产保护历程的艰辛。 通过分析国内外城市风貌系统发展动态。反复强调加深对城市风貌的认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信心。
|
讨论课堂; 分享式教学; |
4、思考-总结 |
思政育人 |
教学方法 |
学习通课下学习‘城市化(纪录片)’。通过视频思考总结:城市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摒弃传统文化,趋同化现象严重。如何利用环境专业的知识,以实践的设计方法,探讨解决为了避免城市风貌单一化的策略。 |
作为一名设计者要反复思考,如何利用本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设计城市特色风貌,同时避免城市空间、形态的趋同化现象。 |
视频,图片,案例与分析互动教学。 思考,总结。 |
课后思考讨论 |
思考题: 1、国内城市风貌问题内在原因。 2、思考所在的城市风貌的问题原因是什么?收集并且整理。 |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通过前期探索和教学实践,课程围绕教学大纲,梳理教学内容,从教学内容中找到了较好的思政结合点,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实践参与文献调研,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看待问题更加深入,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学生课后反应良好,参与度高,积极性高。比如:在本次课程思政建设周期内随堂课程设计获得‘2020河南之星设计竞赛’优秀奖三项,‘2021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学生设计竞赛’优秀奖一项,研究成果得到应用,并起到辐射带动学生积极竞赛的热情。
在建设周期内,亦增进教师的思政知识能力,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培训、交流与研讨。比如:在授课过程中团队负责人及成员于2021年11月24-26日积极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路中心组织的高校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培训。于2022年01月06积极参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分享会’学习。同积极撰写课程相关思政教改论文,与同系列课程,构建协同教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