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首页 > 法学 > 法学 > 正文

《法理学》课程思政案例

作者:赵佳煊发布时间:2022-03-30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掌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法学基本概念,理解法治、法的价值理论;理解法与社会的关系。

(二)法理思维训练: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法律思维看待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能运用法理学知识和理论分析部门法的理论。

二、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法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西方传统法理学知识的同时,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制精华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对我国的国家结构、政治架构、经济制度与法律的关系,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对我国的法治模式产生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理解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讲述我国法律体系,增强政治认同、民族自信

通过我国法律体系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法律体系的独创性,认识到我国法律体系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增强政治认同、民族自信。本部分讲述法律体系的概念,讲述各个国家由于国家结构形式、政权组织形式的不同,法律体系也有差异。论证法律体系的结构形式不具有唯一性。为论证我国法律体系的政治独创、理论独创奠定基础。

讲述我国一个政权两种经济制度的政治架构的历史及现实原因,对应于这种政治架构,我国的法律体系也具有独创性-----宪法统领之下,在大陆范围内的法律部门和法律规范自成体系,在澳门、香港施行的法律规范及其构成的法律部门则是在宪法之下,链接澳门、香港基本法,用基本法承担宪法的某些功能,从而实现一国两制的政治架构。这是我国根据历史和现实的需要,独创的法律体系,实践证明这种法律体系运行良好,并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模板。在国际上产生良好的国际效应。通过该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虽然我国的法制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在法律制度的创建上,我国是对世界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理解与认同,树立法治建设的信心,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案例二:讲述法治模式,增强政治认同感

该部分讲述法治的含义,首先指出关于法治含义的世界共识和法治模式的国别差异。让学生理解法治的基本理想是“良法善治”,但法治的实现途径会因国情不同而有差异。使学生对我国的法治实践产生政治认同感。

  其次,讲述我国法治发展的历史脉络,指出我国历史上关于法治的相关论述及其与西方法治理论的差异,指出这种差异只是法治实现程度上的差异,是“量”上的差异,并非“质”的区别。增强民族自信心。

  讲述影响法治实现模式选择的因素,指出我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对法治模式的影响。论证我国的法治模式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比亚洲国家,如新加坡的法治模式及其文化背景,进一步证明我国法治模式与我国国情的紧密相关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案例三:讲述法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职业观念

这部分首先讲述法的价值的概念,指出法只是人们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的工具,因而,法治不是目的,通过法治所实现的价值,才是人们的终极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职业观念。

这部分讲述法的价值与道德的关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守法的公民,所体现的仅仅是法的价值的初步要求,而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通常都是守法的公民。如果一个高尚的道德行为却是违背法律的,那就意味着立法时所预设的价值追求出现了偏差,需要对法律的内容调整。因而,我们不能仅仅要求自己是个守法公民,还应当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使学生树立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做人标准,而不仅仅以合法来要求自己。

讲述个人价值观与法的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一个主观的判断,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肯能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但是,法律却不能按照所有人的价值观来制定,因而,有时候个人的价值观和法律追求的价值出现偏差,甚至相抵触,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首先要尊重法的价值选择,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是否符合社会的价值需求,个人服从集体不仅是民主决策机制,也是法律的要求。使同学们从内心接受集体主义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通过对教学过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运用,对学生的影响效果明显:

(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较大的改变,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近三届学生的学分看,几乎杜绝了挂科现象。也没有出现学分绩点2.0以下的学生。学分绩点3.5以上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二)学生们对法治建设的热情高涨,报考研究生,愿意继续从事法学学习、研究的学生,超过三分之二。法学辅修学位的学生选修后,退选的极少,毕业报考法学专业研究生或者希望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同学增加。

(三)改变了以是否合法为做人的标准的价值观,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没有出现大的冲突和矛盾。

(四)学生对法理学的兴趣增加,不再把它仅仅看作是抽象的理论,或者是学习部门法的工具,从今年2018级郭森同学报考北师大法理专业研究生,取得笔试成绩第一名,可以窥一斑。



相关链接:教务处主页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豫ICP备050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