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简谱和五线谱相关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各个时期不同作品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国内外不同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开拓音乐视野;理解不同作品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2.能力目标:具有一定的自我音乐学习能力;具有感受、理解、鉴赏音乐的能力;在学习中建立音乐欣赏的不同视角,增强对高雅音乐以及多元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3.素质目标: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音乐基本素质,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二、思政育人目标
1.通过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音乐鉴赏的涵义,在课程中融入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整合音乐实践活动,完善综合技能训练。
2.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将音乐鉴赏的学习与思想政治建设相结合,真正帮助大学生成人成材,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真正做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一:《黄河埙孕华夏音》— 艺术实践与文化自信相结合
1.引入
挑选一名学生用黄河泥埙演示课程作业《龙的传人》,教师通过点评和互动,指出问题和不足。
2.教学内容
(1)重音之美:不同节拍的重音特点;结合乐谱,按照节拍重音的提示吹奏《龙的传人》,体会重音在音乐进行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谱例中红色三角标注为节拍重音)
(2)乐句之美:短句、长句吹奏练习;分析乐句旋律特点,引出“合头换尾”音乐创作手法。(谱例中绿色星星标注为乐句划分点)
(3)立体之美:合奏时音乐画面的主次和层次。
(4)和谐之美:合奏时气息的统一,情感的统一。
3.育人目标
(1)通过歌词朗诵、乐句吹奏,感受音乐作品中对祖国河山、人文、历史的歌颂,培养学生用音乐表达爱国情感,帮助学生建立乐句的美感概念,提升音乐审美力。
(2)学生在埙曲合奏练习中,聆听声音谐和的美,懂得相互配合,懂得团队合作,真正理解春秋时代“埙唱而篪和”儒家“和为贵”哲学思想在音乐中的体现。
(3)通过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泥埙的吹奏,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

案例二:《黄河大合唱》— 红色歌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1.引入
播放黄河大合唱背景音乐,学生朗诵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通过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作品诗词的意境。

2.教学内容
(1)欣赏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了解混声合唱,掌握一领众和的歌唱形式,从中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
(2)欣赏第四乐章《黄水谣》。了解三段体的作曲方式,及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旋律色彩上发生的变化。第一段情绪活泼欢快,暖色调结尾:表现了黄河两岸的劳动人民幸福的生活;最后一段低沉压抑,冷色调结尾:表现了日本鬼子的侵略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学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采用轮唱的形式进行教唱,感受轮唱带来的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一种力量。
3.育人目标
(1)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陶冶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了他们深厚的民族情感。
(2)让学生了解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在那个时期的华夏儿女又有着怎样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通过对黄河的赞美和歌颂,体会到中华儿女坚韧不拔的品格以及勇敢无畏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案例三:《百鸟朝凤》— 中国经典作品与文化自信相结合
1.引入
设置情境,播放各种鸟类叫声的音频,引导学生想像鸟类的形象,并引出话题:在音乐中,很多乐器可以模仿出音频中鸟类的叫声,而且非常得形象,让大家说一说都有什么类似的乐器,引入课程主题——唢呐名曲《百鸟朝凤》。
2.教学内容
(1)感知乐曲:初听乐曲。引导学生听歌曲的旋律表现了什么音乐形象?又是什么速度?简介作品《百鸟朝凤》的相关知识和唢呐的乐器背景知识。
(2)探究乐曲:分段复听乐曲。通过聆听,认识并区分每一段的主题旋律。通过讲授法,为同学们简介每一段主要表达的主题。
(3)巩固提升:欣赏钢琴版《百鸟朝凤》,感受不同乐器风格下的《百鸟朝凤》不同的艺术表现。
3.育人目标
(1)关注民族音乐和器乐的发展,培养学生们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喜爱。
(2)认识、了解中国器乐作品,提升自身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升华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而更好的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1.课程思政实施成效
“课程思政”是音乐鉴赏课程开展思政教育长期秉承的理念。2020年,《音乐鉴赏》荣获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优秀课程三等奖,2021年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以本课程为基础,2021年,案例《基于“四位一体”模式的多课堂联动艺术课程教学创新实践——以《音乐鉴赏》为例》荣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2021年,声乐节目《故乡的云》荣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三等奖;2021年,《“埙埙”善诱,“声声”不息---黄河泥埙艺术实践育人工程》荣获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2021年,《嘉应观黄河泥埙研学艺术实践》荣获河南省第二十五届教育教学信息化高等教育组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二等奖;2021年,器乐节目《雪山春晚》《丰收渔歌》荣获河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2021年,《新时代地方高校美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荣获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7年,《高山流水 君子之谊》荣获第二十一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高等教育组微课三等奖;2019年,《孟瑞鹏之歌》荣获歌唱祖国 出彩河南---河南省教育系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合唱比赛二等奖。
课程思政重要成果
新闻媒体报道
2.学生反馈
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很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他们把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学习红歌演唱和民族乐器演奏,转化为精彩的音乐表演,收获很大。同时,通过学习音乐鉴赏,更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认同感,提升了民族自信心,进而引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为学生开拓了眼界,更新了思路,真正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