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首页 > 工学 > 环境工程 > 正文

《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案例

作者:发布时间:2022-03-25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综合运用水、气、土壤等环境要素监测原理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具体的环境污染问题,制定完整的环境质量监测方案,培养学生提出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方案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严肃、科学,求实、求真的良好的科学作风。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大气、水、土壤质量与固体废物、噪声污染监测过程中样品采集、保存与预处理、样品检测的基本原理,用于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测定。能够根据环境监测数据,结合环境监测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水体、大气及噪声污染程度进行计算分析,培养学生对各种监测项目进行监测分析的能力。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 1. 能够运用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及噪声污染监测的因子识别和检测方法,从而识别和表达环境污染因素代表值及其污染程度;

课程目标2.能够运用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确定大气、水、土壤污染及固体废物、噪声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并根据具体的环境污染问题,制定完整的监测方案,培养学生提出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方案的能力;

课程目标3.能够将环境保护相关的各项环境标准结合环境监测结果,正确表达环境污染程度。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环境监测科学精神,树立环保责任感、生态文明观,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环保人才的要求。

2、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起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3、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环境工程专业的关系,增强专业自信,为实现中国的碧水蓝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设计

    课程团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和思政元素,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将课程思政凝练为“养成合法守规的职业素养”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家国情怀”两个具体目标,分别通过环境标准、环评导则、技术规范、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及工程案例库等知识点的讲授,找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切入点,很好的将科学、严谨、合规、守法等环保人的职业素养教育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做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春风化雨、自然融入,将专业素养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在润物无声中得到培养,从而实现为美丽中国建设培养合格的环保工程师的教学目标。



课程团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和思政元素,通过环境标准、环评导则、技术规范等知识点的讲授,找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切入点,很好的将科学、严谨、合规、守法等环保人的职业素养教育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做好自然融入、润物无声,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环境监测》课程自 2019 年开始,不断增加课程思政元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结合环境保护综合法和单行法的修订、环境标准和技术导则的发布及修订,补充专题,带领学生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讨论。二是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完成专题课件制作和讲述,使同学们熟悉国家战略和环境保护发展方向,增强专业自信。三是针对社会热点,探讨疫情防控期间水质监测因子的确定和监测方案的制定,将专业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来。通过课程思政和工程案例的讲述引导同学们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情怀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培养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的同时,树立专业自信。

通过这些实际的工程案例,一方面可以结合实际工程让同学们加深对技术导则及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将超标违法、监测数据失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合理合规进行布点采样的重要性等工程素养及环境保护工作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性进行现身说法,深刻生动的丰富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这种案例式教学可以将更多工程实际和学科前沿研究融入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加强了同学们其独立自主意识、开拓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实践应用、研究创新能力及守法合规素养的养成。



案例一:从历届环保大会看生态环境保护发展

“绪论”课中,设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课件,首先从历届环保大会的主题和随后我国环境保护的大政方针政策讲述,使同学们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历程、政策发展及相关标准的由来,更加深入的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工作方向;其次,讲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充分认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工程专业的关系,理解重大国家战略的意义和发展前景,从而树立专业自豪感和使命感。通过制作专题课程思政课件,从第一届环保大会主题开始讲述,最终讲述到第八届环保大会,并展开每一届环保大会后国家环境保护方面发布的相关法律法律和技术规范,从而带领同学认真梳理了我国环境环境保护综合法、单行法的发布、修订时间,了解了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演变历史,进而深刻的认识到近五年来我国环境保护三大攻坚战的任务由来、任务内容,从而更深入的了解相应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主要任务。通过这些新政策的引入学习,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环保荣誉感、责任感,进而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环保责任感”。

案例二:标准与执法

“环境标准”一节课中,结合环境标准的法律效力,进行环境标准执法过程中的职业教育,培养同学们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守法律法规的专业素养,同时结合南阳天冠超标排放污染物被处罚事件,让同学们深刻理解环境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尊重法律尊重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并且理解环境监测结果对于环境标准执行的重要性,培养同学们在监测过程中一定要秉承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线上知识点:重点讲述环境标准的概念、分类和分级,我国环境标准的发展变迁。

线下案例教学:通过弘农涧河河边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天冠酒精厂 2 分钟超标数据所引发的官司的案例教学使同学们熟悉具体标准的执行顺序,以及在河南省建厂应该执行的标准,超标后会受到什么处罚,从而认识到环境监测的数据意义所在,从而认识到监测报告所被赋予的法律意义,以及我们在监测工作应该秉承严肃、严谨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

最后设置课堂提问及线上案例讨论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针对具体的案例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让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行业标准资料,从而深入了解不同行业标准名称及发布时间等内容,并制作思维导图。把专业知识和学生关心的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活力。

课上互动:

本次课堂互动以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主要分布在三个方面:

上课前三分钟课堂提问线上课程学习效果,主要提问环境标准的概念是什么?分为那五大类?执行顺序是什么?案例引入之后,提问三个同学分别说出应该执行什么标准。继续提问一位同学,让他评判三位同学答案中哪个最合理?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加以点评,老师起引导作用,主要锻炼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下互动:(互动过程中及时反馈、及时评价)

线上课程中讨论去论述该工程案例应该执行什么标准,展开内容讨论,并及时评价。线下课程课间的时候教室里和同学们互动,了解线上课程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在微信群、QQ 群随时回答解决同学的问题。



案例三:从场地调查看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

“土壤环境监测”章节中,引入重点行业用地调查、建设用地调查和在产企业自行监测内容,结合相关技术规范和导则,深入领会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从而对三大攻坚战指标有了深刻了解,并领会 5.19 环保大会的意义。

线上知识点:土壤监测数据的合规性、合法性及科学性要求。

线下案例:“常州外国语学校土壤污染事件”“开封东大化工厂监测数据造假事件”“郑州兰博尔场地调查”“驻马店华豫恒通化肥厂场地调查过程数据科学性分析”等实际工程案例,通过这些案例介绍,让同学们深刻领会环境监测工作的严肃性,数据造假的严重后果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应有的工程素养,我们所从事专业与人们生活健康和安全息息相关,我们日常工作的普普通通的监测数据对于社会、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

案例四:疫情之下水环境监测因子

“水环境监测”内容中,针对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与同学们探讨医疗废水、饮用水源地监测因子应包含什么?引导大家重新审视常规监测因子和新冠病毒特征因子该怎么测定,如何测定。同时引导同学们探讨特殊时期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环评手续、医疗废水处理站等申报程序等问题。

线上知识点:地表水环境监测因子。

线下案例: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设置过程中需要执行什么标准和监测哪些因子讲起,让同学们深刻领会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随着环境标准越来也严格,相应的处理水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应的监测因子也越来越多。同时,也结合该项目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让同学们认识到污水处理厂 水质监测数据的严肃性,数据造假的严重后果及相应的法律责任,更深的认识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

案例五:兰博尔农药厂污染土壤非法倾倒案例看认识新修订的固废法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2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固废法的颁布必将成为中国依法推进固体废弃物及建筑垃圾资源化,进而推动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法律基石。特别突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加强医疗废物监管、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限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完善危险废物监管制度及实施最严格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新修改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新《固废法》)对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重大意义,非常必要。

为了更好地解读新的固废法,本次专题结合兰博尔农药厂污染土壤非法倾倒案例,给同学们详细解读兰博尔农药厂污染土壤非法倾倒到新郑后,经历了场地调查、司法鉴定、最终法院判决等环节,并结合专业知识讲述这个过程中,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从司法鉴定、场地调查、调查检测等过程中的全程参与细节,以及特别突出检测数据的对于判决的意义及对检测数据科学性的要求,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重要性以及合法合规进行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补充了莲花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块调查中调查单位因为监测因子的确实和数据造假导致一系列后果,再次强调环境监测过程中科学严谨工作作风的重要性。


案例六:大气环境监测中监测数据的合法性

二氧化硫测定”一节课中,结合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和更新,让同学们了解电厂的除尘、脱硫、脱硝及超低排放要求的发展沿革,以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等指标近二十年逐渐加严的过程,从而深刻认识我们近年来蓝天保卫战的攻坚效果;同时结合一些企业实际的监测数据的执法过程,进行环境标准执法过程中的职业教育,培养同学们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守法律法规的专业素养,同时结合南阳天冠超标排放污染物被处罚事件,让同学们深刻理解环境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尊重法律尊重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并且理解环境监测结果对于环境标准执行的重要性,培养同学们在监测过程中一定要秉承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线上知识点:重点二氧化硫测定方法、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排放标准的变迁,从“穹顶之下”到“上合蓝”到“国庆阅兵蓝”到蓝天白云成为生活的常态的变化,体会环境保护工作与我们民生息息相关

线下案例教学:通过天冠酒精厂 2 分钟超标数据所引发的官司的案例教学使同学们熟悉超标后会受到什么处罚,从而认识到环境监测的数据意义所在,从而认识到监测报告所被赋予的法律意义,以及我们在监测工作应该秉承严肃、严谨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最后设置课堂提问及线上案例讨论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针对具体的案例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让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行业标准资料,从而深入了解不同行业标准名称及发布时间等内容,并制作思维导图。把专业知识和学生关心的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活力。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及学生反馈

1)教学效果

线下课程中课程团队能够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专题进行讲述,并在针对疫情期间废水监测指标的讲述中,进行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教育;同时又能结合环境保护法、环境标准、环保领域的环评、竣工验收、在产企业监测以及场地调查等最新的工程实际案例深度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来,极大的提升了课程的创新性,让学生在熟悉工程案例的过程中明确了环境工程的职业素养。

同行评价:本课程是中国大学慕课网上第二门环境监测课程,授课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运行以来深得国内环境类高校好评。课程负责人李海华教授 20172018 2019 年连续三年受邀在环境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课程年会上进行了在线课程建设交流分享,国内反响很好。 2022年4月10日,李海华受邀参加天津大学举办全国环境监测教学研讨会,并做报告发言,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和认可。

2)学生评价

校内学生评价:学生对本课程微视频教学内容综合评价非常好和比较好的比例分别是 76.58% 19.82%,对教学效果综合评价非常好和比较好的比例分别是 66.67% 27.93%,由此可知,95%以上的学生对微视频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给予了肯定。通过对学生认为的理想授课方式的调查可知,有 82.88%的学生希望采用慕课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本课程,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线上自学与线下辅导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很欢迎。

校外学生评价:2017 9 -至今,该课程的微视频在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课程上课过程中也进行了应用,学生 62 人。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口头咨询的方式调查了学生对微视频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慕课占授课内容的比重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该校学生对采用微视频教学非常感兴趣,学习热情很高,学习效果比往年单纯面授的形式提升了很多。80%以上的同学支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授课的教学模式。

社会评价:在线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上线以来,目前已经被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程学院、中州水务控股有限公司、河南易道测试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博晟检验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学生和员工学时使用,反响很好。



相关链接:教务处主页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豫ICP备05002494